百日红花说紫薇
2021-12-02吕云祥
吕云祥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这首名为《寄左省杜拾遗》的诗是唐朝诗人岑参在尚书右省任右补阙时,写给在门下左省任拾遗之职的杜甫的一首诗。言岑参与子美同趋于丹陛之间,分左右省,而居间于中书省之东西,中书省有紫薇花,故曰限紫微,天子临朝,则补阙拾遗同入而侍于其侧。而晚退朝,则身沾御香而归省。人老而白发生,花落而青春去,故动暮年之悲。士贵如青云,官达快于飞鸟,故动迟暮之羡。身为补阙之时,恰值盛明朝政,无阙可补,无事可课,职常闲而无奏疏可上也。
此诗描述了作者在朝做官时的“工作状态”以及“精神状态”,其意并不深奥。倒是紫薇入诗,大有深意。虽然,从植物科学的角度说,这是一种非常平常的花卉,既无牡丹之华贵,又无桂花之芬芳。但此花在读书人、做官人心中有着一种十分微妙的政治意象。中书省是朝廷最高权力机关,虽不是皇宫,但与皇帝最为接近。唐朝中书省的长官称中书令,即宰相。宰相办公之处,为什么要种紫薇呢?
因为紫薇既是花名,又是星宿名。古籍资料载,紫微星号称“斗数之主”,人们就把紫微星当成“帝皇星”;又云,“紫”字是指紫微星垣,代称皇帝。因为天上恒星中的三垣,紫禁垣居中央,太微垣、天市垣陪设两旁。古时候认为天皇应住在天宫里,天宫又叫紫微宫。人间的皇帝自诩为天子,所以紫微星垣代称皇帝,又因为,皇帝居住的内城严禁黎民百姓靠近,所以又叫紫禁城。于是,承办皇帝要事、处理天下大事之处的中书省,为体现皇恩浩荡,栽植了紫薇。唐代开元元年,中书省庭院内紫薇盛开,便将中书省这个国家最高的政务中枢改为“紫微省”,将中书令改为“紫微令”。
从此,诗人作诗,或得意或失意地将“紫薇花”与“紫微官”连在一起,如“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这是唐朝白居易任中书舍人时写的诗,自称紫微郎,得意之心溢于言表。“盛夏绿遮眼,兹花红满堂。自惭终日对,不是紫微郎。”此是南宋王十朋未做官时写的诗,失意之情跃然纸上。
紫薇又名满堂红,是一种被广泛种植的观花树种,自夏季开放,至秋不绝,花期长达百日以上,所以又名百日红,杨万里诗云:“似痴如醉弱还佳,露压风欺分外斜。谁道花无常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
花卉科普介绍说,紫薇为千屈菜科植物,这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度可达7 米,树冠不整齐,树皮光滑,淡褐色,嫩枝四棱;叶对生,椭圆形至矩圆形,长3~7 厘米;圆锥花序顶生,花有红色、紫色,茎3~5 厘米。花期长,从6 月到9 月;蒴果近球型,茎约1.2 厘米,果熟期一般为10~11 月。
紫薇虽说平凡,却又奇特,世界上千树万木之中没有几种是无皮的,而紫薇是无皮的,年轻的紫薇树干,年年生表皮,年年自行脱落,表皮脱落以后,树干显得新鲜而光滑。老年的紫薇树,树身不复生表皮,筋脉挺露,莹滑光洁。无皮导致敏感,如果人们轻轻抚摸一下,紫薇会立即枝摇叶动,浑身颤抖,甚至会发出微弱的“喀喀”响动声。所以,紫薇亦称“痒痒树”。
紫薇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有活血、止血、解毒、消肿之功效,可辅治出血、骨折、乳腺炎、肝炎、肝硬化腹水等多种病症。杜牧赋诗说:“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是啊,紫薇多情又低调,愿君多栽紫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