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树湘革命事迹融入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的路径探析*

2021-12-02李俊杰郑育琛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书育人 2021年3期
关键词:革命精神时代

李俊杰 郑育琛 (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培养勇于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这一任务,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具有担当精神的大学生。陈树湘革命事迹蕴含着担当精神的核心价值,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是对大学生进行担当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和宝贵资源。

一、陈树湘革命事迹中蕴含的担当精神的核心价值解析

1934 年12 月9 日,年仅29 岁的陈树湘以“断肠明志”的惨烈方式慷慨赴死。几十年过去了,这位青年英雄的担当精神依旧穿越历史在今天熠熠生辉,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了革命烈士陈树湘的事迹。2014 年10 月31 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了陈树湘“断肠明志”的故事,2019 年4 月30 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提到了青年英雄陈树湘。可见,陈树湘精神不仅在人民心中矗立一座丰碑,在历史发展的巨轮驶向和平发展的新时代,其依然具有不可泯灭的价值意义。

1.彰显着舍生取义的革命精神

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在文章《鱼我所欲也》中说道:“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对中国人几千年来产生深远影响的至理名言。舍生取义是指为了正义不惜牺牲自身生命的精神。在湘江战役中,陈树湘率领红34 师英勇奋战四天五夜,几乎以全军覆没的惨重代价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创下了不朽的功勋。陈树湘带领红34 师在完成掩护任务后,接到指示要重返湘南开展游击战,途中不幸遭遇敌军埋伏,他勇于在船头指挥战斗,率伤员顽强斗争,直到弹尽粮绝,陈树湘被敌人的子弹打中,不幸被捕,他在被敌人抬去邀功请赏的路上,丝毫不受敌人的利诱,趁敌军不备,忍者剧痛,咬着牙关,把手从伤口处伸入腹部,抠出了肠子,用尽全力,大喊一声,绞断了,陈树湘壮烈牺牲,年仅29岁,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陈树湘以生命和热血彰显了伟大的舍生取义的革命精神,这种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担当精神,感动天地、令人动容。

2.呈现出匹夫有责的历史品格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夫是指普通的个人,意指国家的兴盛与衰败,我们每个普通人都有责任。换句话说,每个普通人都应该胸怀天下,尽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做出一些贡献。匹夫有责强调的是担当精神和爱国情怀,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顽强斗争、奋勇拼搏。陈树湘以及无数个革命先辈都把国家的兴衰作为自己的使命,一生致力于国家的革命事业,前仆后继。时代赋予革命先辈的时代责任就是保家卫国,同仇敌忾,在与敌人的浴血奋战中保全国家利益,甚至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陈树湘作为红34 师师长,担当起自身使命,为祖国的尊严而舍生忘死,奋不顾身,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责任担当,彰显匹夫有责的时代品格。

3.折射出志存高远的价值内涵

志当存高远,一个人应该有远大的志向,有雄心壮志,有追求。远大的志向是人生前进道路上的动力和方向,人生的价值需要依靠理想来实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向影响着一个人的思维,改变着一个人的行动,人如果没有志向,就像船没有了舵,马没有了缰绳,那就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做成。陈树湘9 岁的时候便随父亲逃荒到了长沙城,靠种菜维持生计,期间,经常听进步学生的演讲,受到了先进思想的熏陶。1919 年,陈树湘由于受到五四新潮的洗礼,革命的理想在他心中逐渐萌生发展,并转变为具有远大志向的革命青年。1921 年陈树湘结识了毛泽东、何叔衡等人,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并且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更加的坚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期间,陈树湘始终服从命令、听党指挥,并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二、大学生担当精神的时代诉求

在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甘于牺牲,敢于担当,“祖国呼吁青年担当,时代赋予青年重任”[1],党的十九大寄语大学生:“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大学生的担当精神是个人成长成才,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品质,它不仅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关乎人类的美好未来。

1.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呼唤大学生的担当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时代,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现在我们的祖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国梦的实现,但是美好的梦想总是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伟大梦想不是等来的、喊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3],我们依然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困难。时代呼唤担当,希望在于青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4]青年大学生是国家事业的建设者和继承者,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明天,祖国的命运将由他们继续书写。大学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青年大学生勇于担当,才能肩负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青春只有为祖国奉献才能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烁发光。

2.青年学子的历史使命蕴含大学生的担当精神

青年者,国家之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一个“新”字,令人遐想,内涵丰富。党的十九大报告阐释了新时代的内涵:新时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5]时代将历史使命交给了青年学子,赋予青年学子以新的历史责任,祖国的点滴进步与发展无不需要青年学子接力奋斗,青年学子要认识到自身所面临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机遇,中国梦的实现,将贯穿于千千万万个青年学子肩负的责任担当中,新时代离不开青年学子继续砥砺奋斗,勇于担当,作为当今时代的青年学子要勇于担负起时代重任。

3.人类美好的共同未来需要大学生的担当精神

1957 年11 月17 日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中国留苏学生时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6]。大学生作为未来时代的继承人,具有担当精神决定着未来世界的发展,决定着人类的明天。“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7]中国的发展,不仅关乎中国人民,也关系到世界的未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中国始终把人类美好的共同未来作为自身的使命与担当,为人类美好的共同未来不懈努力。大学生有了担当精神,才能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人类才能有更加美好的未来,人类美好的共同未来需要大学生的担当精神,青年大学生将和世界人民一起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陈树湘的革命事迹融入大学生的担当精神培育的实现路径

德育是由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德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担当精神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培育大学生担当精神的过程也是注重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陈树湘精神强调的是勇于担当,是一种重要的德育精神。因此,陈树革命事迹融入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培育过程中,要遵循德育的教育规律,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着手。培养大学生的担当精神,既要从知情着眼,也要从意行入手。目的是培养学生心口如一,言行一致的担当精神和担当行为,使大学生明晰担当认知、唤醒大学生的担当情感,坚定大学生的担当意志,提升大学生担当能力和水平,促使大学生将践行担当精神内化为稳定的心理特征、外化为日常自觉行为。陈树湘的担当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将其融入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促使大学生知情意行等要素协调发展,互相作用,让更多大学生学习担当精神,让优良传统在大学生身上得到继承和发扬。

1.知:明晰担当精神,深化担当认知

担当认知是指大学生对担当内涵、作用、意义的理解、掌握,对担当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担当认知指导、控制和调节着担当情感、意志和行为,是培养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先导和基础。

课堂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担当精神培育首先要进课堂,引领大学生明晰担当的内涵、作用和意义,这是形成认知的基础。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本身就具有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特点,这是高校进行担当精神教育的优势,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优势。在课上教师通过讲授理论知识、讲述陈树湘革命事迹的方式使大学生清楚的了解担当的基本内容,建立起相应的知识体系。其次,改进教育方式,运用校园媒体平台,开设革命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大学生常用的网络工具宣传陈树湘的革命事迹,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容易接受的方式加强对担当精神的宣传和引导。使大学生了解陈树湘的光荣革命事迹,将具有新时代价值的陈树湘形象呈现在大学生面前,促使大学生学习担当精神的基本内容,深化大学生对担当的认知。

2.情:营造真实情境,唤醒担当情感

担当情感即引领大学生对担当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认清“担当”是向上向善的精神状态,教育要培养大学生对担当精神的认同和正确的态度。知是基础和前提,行是目的和归宿,要完成由知到行的转化,情感和意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革命精神、革命历史和优良革命文化传统以其鲜活形象的特点,是对大学生进行担当精神培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编创陈树湘革命话剧,用艺术演出的方式展示革命历史,对大学生的心灵产生极大的冲击,更能够将生活安逸的大学生带入到烽火岁月之中,感受革命先辈的担当、智慧、勇敢和爱国,生动形象的将革命先辈的担当精神传递给广大学生。组织大学生参观陈树湘革命纪念馆,故居等旧址,增强大学生的感悟,增强其理解,带领大学生真实体验,唤醒其担当情感。新时期大学生的担当意识的唤醒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和真实体验,要接近学生本身、接近实际、接近生活,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革命历史、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为学生创造可以体验的条件。通过实地参观陈树湘革命纪念馆,带领大学生重温历史,亲身体验,自然地产生情感。

3.意:明确理想信念,坚定担当意志

意志是人在强大的信念支持下产生的精神动力,培养担当精神关键在于培养大学生的担当意志。坚定的担当意志靠的是理想信念坚定,目标明确,不断进取。理想信念对于激发人的斗志、指导人的行为起决定作用。

人生必须要有远大理想,否则人生就会失去方向,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撑、方向引导。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明确自身发展方向,正确对待社会发展与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大学生所面临的是新旧交替的时代,肩负着新的时代的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强调用马克思主义信仰引导大学生,使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担当起人类历史的使命和社会责任,是作为一名大学生的人生意义所在。

4.行:践行担当精神,内化自觉行为

行即行为,是指大学生在一定的担当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支持下,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自然做出的反应,培养大学生担当精神的目的就是促进大学生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并自觉地内化为自身的行为。

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引导大学生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易到难逐步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担当中感受快乐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担当中逐渐提升担当技能。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到山区、郊区、农村等开展服务活动,逐渐将担当精神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达到外化于行、内化于行的目的。

自古英雄出少年,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牺牲时是29岁,实现了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豪迈誓言,陈树湘在关键时刻,勇于担当,敢于牺牲的精神激励着大学生在新时代勇于担负历史使命。“作为大学生,要主动肩负时代和人民所赋予的担当,既要敢于正视时代赋予的使命,眺望星辰大海的征途,也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艰苦奋斗。”[8]青年时期正是人一生中的最美好的时光,大学生要敢于担当,让青春焕发光彩!

猜你喜欢

革命精神时代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中国的出行革命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