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探析*
2021-12-02王梦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理学院
王梦晨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理学院)
高校大学生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之一,是高校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特殊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是连接党和青年大学生之间的桥梁。
近几年,“互联网+”在各行业各领域内发展迅速,正在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方式,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等媒介的广泛应用,高校大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工作也迎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1]。因此,在新时代“互联网+”视域下不断加强和完善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必要途径,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带来的机遇
理论学习教育方面,大学生党员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取大量文字、视频、图片等教育资源,这些资源使得教育和学习的内容形式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化;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新媒体平台也不断涌现,如微信、微博、QQ、“学习强国”等平台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内容丰富的同时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更新资源也更加及时,大家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工作沟通和学习。
(二)面临的挑战
现如今,高校里大学生党员年龄基本都是“95 后”,他们易于接受各类新鲜事物,通过网络渠道开展学习、工作和日常交流的频率非常高,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发展势头较猛,大学生党员在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取知识的同时不可避免接触到一些社会思潮、不当的言论、错误的信息或价值观等,一部分人因信息分辨力不足则会受到蒙蔽并对自己的思想和三观产生不良的影响,比如一些人受到像“历史虚无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潮的影响,进而其价值观和思想趋于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或是被一些实施分化图谋的价值观渗透。
此外,网络给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等带来便利的同时,但往往有些时候因为自制力不强等因素,时常沉溺于网络购物、网络娱乐之中,有的大学生甚至将网络购物、游戏直播等作为自己的主业,反而忽视了自身的学业,有得甚至因此影响到了个人的心理、人际关系、前途。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有的大学生每天都在使用网络,但却对其有效利用程度不高。
二、“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一般情况下包含组织建设和个人建设两个方面,也就是组织能力建设和学生党员能力素养提高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也是当前高校党支部建设的重点[2]。因此,以此为思路,在这两个方面的基础上从大学生党员素质能力、大学生党支部活动和大学生党支部的管理机制上分析当前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党员的素质能力有待提升
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多,随之而来的是高校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的数量增多,但是由于培养发展过程中缺乏重点的监督和充分指导等各种因素,导致发展党员的数量和质量成反比。
首先,表现在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意识上。互联网背景下,多元文化和社会思潮激荡的影响下,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意识受到冲击,部分学生党员虽行动上入了党,但是思想上却没有入党。表现出来的则是“入党前后表现不一”的现象,如思想认识不深、原则性不强、淡化自身责任和义务、服务意识不强等。
第二,表现在入党动机上,有的学生追求个人利益,只考虑就业竞争、个人发展、虚荣心等问题,入党动机却不纯洁,在后期党组织的活动和生活中表现出违背党员责任和义务的行为现象。
第三,还表现在党员的作用发挥和影响上,有些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在发展党员后往往淡化了正式党员的再教育问题,还有些高校中,低年级的学生党员往往更加积极参加组织活动、积极发挥自身作用,而高年级的学生党员因为个人就业择业、出国考研等其他问题参加活动较少、自身影响力下降,因此导致个别大学生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发挥上不明显,党员身份的影响力下降,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还影响了党支部的影响力和组织凝聚力。
第四,还表现在大学生党员自身的学习能力上,这里特别指大学生党员自主学习能力的欠缺。众所周知,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一名大学生而言是大学期间必须掌握的一项能力,但是当前一部分大学生党员不仅受“拖延症”、传统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的影响,在日常党组织生活中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也存在着应试心理,相较于通过积累习得知识,更关心与考试相关的内容[3]。
最后,大学生党支部书记个人自身能力的欠缺,例如如何有效组织开展支部活动、工作技能和业务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能力的欠缺,如此便直接影响到本支部的建设和相关工作开展的成效。“互联网+”时代,网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大学生党支部书记更需要用“互联网+”工作思维开展自身工作的能力,助力提升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
(二)大学生党支部活动内容形式单一
在新时代“互联网+”的背景下,网络信息化手段、新媒体平台的运用已经渗透到了大学生党员学习、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但是长期以来大学生党支部组织开展活动的时候内容和形式还是表现的略为单一,一些大学生党支部组织开展活动还是停留在基本的理论教育活动、工作报告、党员发展谈话等方面,活动是有,但是活动开展的形式缺乏创新性、内容比较单一,因此可能会导致活动开展效果不佳,对于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影响不是很深刻,对于党支部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一定滞缓作用。
具体表现在,例如开展组织生活会时,一般情况下开展组织生活会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方阵路线、理论政策、最新指示精神文件等,往往这种时候都是以开会为主,一定程度上讲其形式上缺乏创新性。
其次,“服务型”党支部也是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据了解,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党支部在创建服务型党支部的过程中,仅仅是完成上级分配组织的工作,服务内容单一、形式僵化[4]。主要表现在开展服务活动时校外形式以捐赠书籍衣物、走访困难户关爱老人儿童等,校内形式只停留在完成既定的任务等,总体而言就是流于简单的服务形式,服务内容缺乏新意,服务范围较窄。
此外,由于当今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科研任务重,平时上课学习实验等就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个人时间和精力,因此一些大学生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组织开展支部活动的次数和频率较少,对于创新活动开展方式和形式上则缺乏一定主观能动性。
(三)大学生党支部管理机制待完善
目前,有的大学生党支部存在着“重视发展而疏于管理”的现象,大学生党员经过培养考察到正式发展进入党组织后,党支部有时会对支部内党员疏于教育管理或在管理上存在一定问题或阻碍,或是对于党员的政治、思想、作用发挥以及日常行为表现缺乏有效监督引导和规范制约[5]。
首先,一般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党员积极分子考察培养期集中在大一、大二低年级时期,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一般大多数正式党员发展转正则到了学生大三、大四这个时期,但是一般学生到了大三大四的时候忙于课业、实习工作、出国考研等事宜,较少地能够保证参加组织生活,进而给支部管理上造成一定不便。
其次,大学生党支部开展支部活动的时候,仅仅停留在落实上级党组织的文件精神上单纯性完成任务,而并未结合有效的监督或激励机制。大学生党支部开展活动往往是按照上级党组织的部署在支部书记、支委的带领下完成活动。而支部内党员也只是跟从性的参与活动,没有相适的监督或激励机制,大学生党员缺乏主观能动性,从而导致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最后,在党员培养与发展方面,许多高校在入党推优、发展党员的时候一般以学生平时的成绩表现、担任学生干部身份等作为主要标准而确定,对于党员的发展标准的客观认识程度欠缺,有的大学生党员对于组织生活的参加缺乏长效的考核机制,在参加过程中随意性强,缺乏一定的监督和管理[6]。
三、“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路径探析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应有效利用互联网带来的良好机遇,用“互联网+”工作思维,将“互联网+”与提升大学生党员素质能力、丰富组织生活、完善支部工作管理制度充分结合,创建新时代“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大学生党支部。
(一)利用互联网技术,助推新时代“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建设
一是综合利用各种网络红色资源,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创建大学生党员学习教育工作平台,以文字、视频、音频等形式及时发布一些党建思政信息新闻、理论知识、红色党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信息,对于特殊舆论问题可以通过平台撰写发布相关推文,加强教育、统一思想。以这种方式直接渗透到大学生党员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提升他们的思想意识、促进自身的作用发挥和影响力提升。
二是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学习效能,利用新载体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通过手机APP、微信小程序搭建学习平台,整合资源,制定周期性的学习方案,配套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壁垒,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如,2019 年初中宣部上线的“学习强国”平台,文字、视频、图片、音频广播、电视直播形式多样、内容资源丰富,同时还设置了每日积分环节,该平台为提升大学生党员理论修养、思想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指尖学习助手。
三是加强大学生党支部队伍的网络技能提升,互联网技术、新媒体平台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相互交融,新时代的“学习型”大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也需要拥有一定互联网技术的人才,“95 后”大学生党员学习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快,因此可以率先培养提高学生党支部书记、支委等支部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技术能力,以此有效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开展支部工作。
(二)提升活动实效,创建新时代“服务型”大学生党支部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衍生的新媒体平台、大数据统计等各类信息化工具,为新时代“服务型”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支部可以通过高效利用这些新媒体平台、大数据统计等网络信息技术更好地组织开展支部活动,更好地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进一步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和凝聚力。
首先,在关于支部如何以更好的方式开展支部活动的问题上,可以通过网络载体开设一个在线论坛的形式,征集大学生党员的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在线论坛可以通过网站建立,也可以通过微信推送、“金数据”“问卷星”等在线问卷平台小程序建立,通过这样的网络手段可以实现支部与党员之间的互动交流,群策群力,共同为开展好支部活动建言献策。
其次,将支部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化,充分发挥服务作用,大学生党支部还可以通过党团共建、以党建带团建的形式开展活动,一般高校大学生党支部的组成都是同专业同系部的不同年级学生组成,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团支部的作用,同时也与班级团支部加强沟通和联系,形成合力,共同开展活动。在此思路的基础上,大学生党支部也可以与学生组织社团开展共建合作,充分利用党支部和学生组织社团的优势共同开展活动,更好地为同学服务。除此之外,党支部还应拓展服务范围,制定“进宿舍、进班级”的工作思路,学生党员与普通同学之间“一帮一”,充分发挥朋辈教育的先锋模范作用[7]。
最后,为了更好地发挥专业所学、服务社会,大学生党支部开展活动可以整合专业特色,使理论联系实际,比如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编程开发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将专业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巩固线上+线下的方式,以支部为单位党员组队在完成作品的基础上到城市社区宣讲、参加“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大赛等。同时,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好支部活动,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加强宣传,推过微信推送朋友圈转发等方式扩大影响力,帮助党支部全体党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也逐步塑造了属于本支部内的特色品牌活动[8]。
(三)善用“互联网+”新思维,加强新时代“创新型”大学生党支部建设
当今时代,互联网不仅影响着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同样还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中,应像互联网一样,致力于覆盖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全过程,借助合理制度加强管理,不断探索适应互联网发展的新思维[9]。
第一,合理规划支部机构建制,构建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在党支部的日常建设管理中,应该结合本支部工作实际,全面统筹支部建设工作,机构设置分工应考虑充分、全面,合理规划,在支部开展实际工作时,高校或院系可成立考评监督部门,以做到对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开展加以引导和监督。
第二,充分利用“党员E 先锋”等类似的党员信息数据管理线上平台,利用互联网手段加强党员数据统筹,避免重复性、信息量大的工作,通过线上系统对党员发展、党员个人档案、支部组织生活开展情况进行管理和记录,减少了时间成本,也能保证支部管理工作高效开展。
第三,创新保障及激励机制,注重党员发展全过程的教育工作,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开发网络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加强先进事迹的宣传,特别是身边典型组织和典型人物的展示,扩大榜样激励作用,对于贫困大学生党员实施爱心帮助计划[10],扶贫更扶志,全面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新时代“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工作应与时俱进,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创新支部活动开展形式、不断巩固完善支部机制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