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臻美儿童校园生活
2021-12-02夏静洁
夏静洁
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小”)以艺术教育为依托,一直行走在“美的教育”探索之路上。2021年,学校对三至六年级学生开展了美育实践现状的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校内外受到一定的美育熏陶。校内的美育主要源自艺术类学科国家课程和活动实践,校外的美育实践以艺术培训机构的课程为主要内容。虽然大多数学生接受到不同层面的美育,但愉悦感弱;审美感知力受潮流影响大,受经典影响小;对美育课堂喜好弱,对社团活动兴趣浓。当这份调查报告摆在实小人面前的时候,一连串的问题便在心中叩响。
一、以美立教的行动主张
实小提出“以美立教,创美的教育”的行动主张。以美立教,是以人的发展潜能为基础,契合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站在智慧之美、人性之美的高度,用美来建构教育意义,以美的立场提升当下小学教育的境界,营造美的教育生态,用美的教育对儿童完整而全面地观照。“以美立教,创美的教育”,旨在创造以人的发展为本的高品质教育,以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作出的响应。美的教育核心价值,一是体现美的教育哲学,二是体现和谐的教育生态,三是体现完整的育人功能。以内在美的品质达成自身的外在美,使学生以美的方式存在,以美的方式交往与生活,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公民。
二、育人臻美的行走路径
(一)一个中心:儿童美的成长
以“儿童美的成长”为核心主题,以儿童人格臻美为目标,凸显儿童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价值与美的意义,培育儿童“自我认知”“关系建立”“行为抉择”三大核心能力,引领儿童美的成长,成为独特而精彩的存在,这就是美育的价值旨归。
(二)两个特性:全属性和具身性
美育有着全属的有形之魂。美育既是手段也是目的,相互交织、彼此成全,有着内在的价值属性,那就是能够促进整个教育的内在联系以及“五育”的联系;也有着广泛的社会属性,连接着真实的生活、关乎着未来的成长、联通着多彩的世界;更有着生动的审美属性,在美育实践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促进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实践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审美素养,是内在的无形之手。通过营造生活性、愉悦性、活动性的美育场域,严肃的教育变得形象、生动,儿童沉浸其中,切身体悟并创造,实现美感及道德的内化和升华。
(三)三组体系:目标体系、课程体系、评价体系
儿童审美体验需要家、校、社全场域的联动,需要低、中、高年段全链条的规划,需要知、情、意、行全人发展的目标视野,而小学美育如何将顶层的战略思想转化为落地的具体实践,那就需要课程体系的设计。学校致力于建设一个内容丰富、序列递进、知行合一、五位一体的“儿童美育课程群”,建设适切儿童、指向素养、方式多元的评价体系。
(四)四轮驱动:文化、课程、课堂、团队
美育课程是撬动小学美育走向未来的杠杆。学校从整体视域来设计、开发与实施美育课程,以“四轮驱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着力点,即文化、课程、课堂和团队建设,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成长坐标,释放情感、大胆想象,寓身心发展于美育实践中,尽情进行生命意义的表达。
(五)六维链条:做、学、玩合一,思、创、行一体
小学阶段的美育,通过打造做、学、玩、思、创、行一体的六维链条来贯穿,增强儿童的“四感”:关注美育体验的仪式感,让儿童从心底升腾起热爱校园、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激发美育实践的参与感,让儿童在丰富的校园活动、社区的公益活动、广阔的社会活动中不断获得审美精神的滋养;设计美育活动的游戏感,体悟生命的温暖、和谐与趣味,引导儿童发展的方向;创造美育行为的获得感,通过多元评价、过程点赞,以及颁发“臻美奖章”,让美育精神内化到儿童的日常生活中。
三、创建美育实践的生态系统
(一)文化立美,共筑精神图腾
实小凝练了“臻美”校训,其核心是对美的教育哲学、和谐的教育生态、完整育人功能的追求。学校通过科学规划、不断完善校园物型空间建设来延展“臻美”的意蕴。学校把南区建成一座活泼可爱、温暖明亮的“童来童往”绘本馆,把北区建成一座诗意流淌、书香弥漫的“童阅童享”图书馆,为学生创造臻美校园里的“书式生活”;从串联一天生活的富有特色的音乐铃声,到“臻美留痕书画长廊”的艺术熏染,从“锡剧主题园廊”的文化传承到书苑、棋苑、艺苑的多种感官体验,处处承载着儿童视角的“艺术生活”。
(二)课程立美,共建儿童美育课程体系
在课程建构中,审美经验的传递应由下层通往上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通过相应的多维发展表征从上层向下层传递,在“审美素养”上实现连接。学校面向全体儿童,系统地对儿童美育课程群进行分类,以“培养积极向上、好奇会学、多才多艺的臻美学生”为目标,初步形成“培养美的人”的“一核四翼”课程设计愿景。“一核”即审美素养;“四翼”是指国家课程、臻美融合课程、臻美特色课程、臻美体验课程四个课程群,力求实现全面覆盖儿童校园生活,全程推动儿童“审美素养”的提升。
(三)课堂立美,共商美育素养进阶策略
1.价值融合,加强课堂实施的学科张力。
一是梳理立美课堂操作要素。要素有知识嵌入情境、激活审美经验、自主合作探究、构建学习生态等。二是构建立美课堂学科序列。如语文以大观念进行单元学习的序列开发,自下而上,聚合起每一课时、每一环节中的知识技能和策略,使单元学习具有一致性和完整性。数学学科融合绘本和游戏元素,课堂教学通过“玩、动”使学生形成数学经验,并自主寻找、探究内在的逻辑关系和规律,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
2.立美课堂,彰显课堂本体的生态活力。
一是探索“立美课堂”特征。即本真——“立美课堂”的质量观;饱满——“立美课堂”的过程观;灵动——“立美课堂”的品质观;和谐——“立美课堂”的精神追求。为儿童天性的发挥、潜能的挖掘、个性的成长创造空间。在审美化的教育境界中,实现儿童知、情、意、技、能的和谐生成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是呈现“立美课堂”样态。通过灵动的组织形式变革,形成具有现实性、可行性、有美感的课堂;发掘学科课程之间的融合元素,研究更适合儿童的学习模式,创新融通整合新路径;通过创设项目,并结合环境,将探究作为学习方式,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平台。
三是重构“立美课堂”评价。学校尝试制订“立美课堂评价标准”等课堂评价细则,“课堂有效提问观察记录”“课堂有效评价记录”等建构起学校“立美课堂”评价体系,使之成为立美课堂教学的目标导向、行为导向和教师自我评价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