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式教学在高中历史课中的运用
——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为例

2021-12-02四川省乐山外国语学校

亚太教育 2021年21期
关键词:外交探究教学

四川省乐山外国语学校 吴 娇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研究的推进,主题式教学越来越被教育者重视并采用。袁顶国对其含义作出这样的阐述:“是指在现代教学方法论核心——有机整合思维方式主导下,以教学新概念为基础,以主题为枢纽,牵引教学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整体协调运行的过程中,在师生彼此适应与互惠发展的过程中,在学生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过程中,形塑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的整体性教学。”笔者结合学术界的各种观点和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认为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的主题式教学是要以历史教材为依托,以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将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确立一个核心主题贯穿课文,采用小组合作、情境设置、翻转课堂、自主探究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模式。

采用主题式教学在现行的教育教学形势下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从理论上来看,这种教学是基于强调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的建构主义理论和强调尊重学生个性、人格并进行有意义地自由学习的人本主义的教育学理论。其次,从现行高中教材来看,以人民版为例,采用的是“模块+专题”的方式进行编写,专题之间的时序性和关联性不强,每个专题的内容容量大、跨度大,且时间和事件有重合,这加大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需要教师在专题的模式下确立一个主题来将其具体化,增强知识的整合性。最后,从高考命题来看,各地高考题目虽然内容丰富,但出题者大多力图以主题来呈现核心价值。近年历史开放性试题考查的基本上是主干知识,而且体现了鲜明的主题特征,如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第42题以“明代卫所制度”为主题,考查学生关于明朝政治、经济、国防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又如2020年山东高考第17题,将近代詹天佑、邹容、周恩来三个典型人物的相关材料呈现出来,突出“中华民族复兴中的青少年的责任和担当”的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其实不仅是开放性试题,很多主观题也是如此,如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第41题以“现代中国外贸”为主题,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和国家情怀等素养。

教学主题的确立要综合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学情、时事热点等诸多要素,笔者试图以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为例,进行主题式教学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第一阶段的外交政策,即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这一课上承我国社会性质的转变,下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但思维辩证性还有所欠缺,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还需要加强。

三、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能够用客观、辩证、发展的唯物史观认识外交政策的转变。(2)时空观念:认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是与那一时期的国内外形势相关联的。(3)史料实证:能理解文字、表格和图片等材料,提升材料解析能力,强化“论从史出”意识。(4)历史解释:能对各种关于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史实加以评析,进行价值判断。(5)家国情怀:领略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采和人格魅力。关注当今外交事件,理解我国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和影响,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由此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明确自己的担当与责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基本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重大意义。难点:建国初期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五、主题

以周恩来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访问路线为主题,包含“在新生中选择——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苏联之行;“在转变中成熟——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印缅交流;“在实践中辉煌——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日万之行,以地图展现形式引导学生对我国在莫斯科、日内瓦、万隆等地的外交史实进行探究。这既符合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又能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使前后知识衔接自然。

六、教学方法

教法:多媒体教学法、问题探究法、情境创设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法。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中国外交部回应精彩瞬间”,通过当今中国的“圈粉外交天团”的导入,自然地引出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部长周恩来这一主题人物。

(二)“在新生中选择——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苏联之行

1.以地图的形式呈现莫斯科的地理位置,讲述周恩来在莫斯科的外交史实。

2.探究活动一: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究新中国初期外交的三大方针。

3.探究活动二:创设情境“我是外交官”,通过记者提问“新中国为什么必须‘一边倒’,而不能采取中立态度?”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建国初期的国内外形势,深入思考影响国家外交的要素。

【设计意图】教师出示地图史料与文献史料,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以“外交官”的角色与立场来思索问题,体现了历史学科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与唯物史观。

【过渡衔接】“一边倒”外交方针获得了社会主义国家与新中国的建交潮,却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呢?

(三)“在转变中成熟—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印缅交流

1.以地图的形式呈现新德里、仰光的地理位置,讲述周恩来在这两地的外交史实。

2.探究活动三:学生自主探究:“1953年后新中国外交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成果如何?”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设置,学生基本可以通过阅读书本自我解决,培养学生提炼要点的能力。教师出示图片与文字的历史信息给学生以参考、补充,最后以表格的形式展示要点。

(四)“在实践中辉煌——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日万之行

1.以地图的形式呈现日内瓦、万隆的地理位置,讲述周恩来在这两地的外交史实。

2.探究活动四:角色扮演,分别让学生扮演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主要参会成员国的代表。通过课前的资料搜集,学生自己准备剧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表现力。

3.探究活动五:观看表演后回答下列问题:(1)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分别讨论了什么问题?(2)新中国为什么要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3)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同”是什么?“异”是什么?这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角色扮演是学生亲近历史的良好方式,课前教师指导学生编好剧本,剧情可适当进行艺术加工,但必须忠于历史原貌,并结合问题探讨,体现了历史学科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与家国情怀。

(五)家国情怀

教师以图片形式展示周恩来的外交访问行程地图,同时以简短的视频展现老一辈的外交官为国家做出的贡献,领略外交官的人格魅力,激励学生塑造高尚的品格和个人理想,同时增强了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与自信心。

(六)提出开放性作业

教师展示一些当今国际的外交事件资料,如国际抗疫,让学生根据所学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历史学科的智慧对解决当今问题的现实意义,树立责任担当意识。

八、教学反思

课堂内容容量大,对于这一主题的教学不知道是否能真正达到课标的目标。学生的参与度成为完成这些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能超越课本,升华价值。最后,主题式教学为课程实践提供了一种新模式,但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可以确立出一个主题,或者是需要一个主题,这必须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情进行综合考虑。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课堂呈现的助力,如何让教学既符合学情又落实教学目标,这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与进取。

猜你喜欢

外交探究教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