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昌胤:情怀深厚 携手共进以致远

2021-12-02黄柳

中国医院院长 2021年23期
关键词:医科大学专科医生

文/本刊记者 黄柳

中秋假期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余昌胤的主要工作是前往医院帮扶点进行乡村振兴的调研。

出发之前,在接受《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专访中,他讲述了医院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思路与举措,逻辑系统而严密;对个人的从医领悟,从事医院管理的心得,他也娓娓道来,尤其讲到患者和职工时,余昌胤的表情与语气倏显柔和,“我想医院管理面对的最主要的人群就是患者和职工,真诚对待他们,贡献医疗事业,是我从事管理最深的情怀。”

尊重医学规律 关爱患者

“医学的目的是将生命时间延长到极致,将生活质量提升到极致,将心理健康维持到极致。”这是余昌胤思考之余在手机里写下的一段话,他告诉记者,“我们必须尊重医学的规律,那就是医学是讲究过程的科学,而不是唯结果论的科学。”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称得上是一位好医生呢?余昌胤与记者分享了一个故事,那就是前不久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一名患者出院后在家去世了,但家属却专程给医院送来了感谢信。

“我叮嘱职能科室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挖掘这背后的故事,患者家属为何感谢医生?”余昌胤告诉记者,医院了解到的信息与他基于30多年从医经验的预判高度一致,“患者在生命的最后一程得到医生的尽力救治与关心,家属心怀感激。”用心专研、合理解释,真诚地对待患者,这是他多年从医的经验总结,也是他致力于向全院每一位职工传递的“好医生”的标准与价值观。

“医生一方面要坚持学习、持续提高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还要锻炼情商与逆商,这样才能有效地与患者沟通,承受压力与打击,成就更高的职业理想。”余昌胤还向记者表示,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这个过程绝非一帆风顺,因此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要有担当。

为挽救生命而担当的同时,他认为,医生、医务人员对行业也要有担当,要有社会责任感,“医务人员不仅要考虑自己医院的形象,还要考虑行业的社会形象,因此我们要带着兄弟医院一起发展。”

创新成就奖

Innovation Award

放权与授权动态平衡,

改革与发展同频共振。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

他逐一理清思路,

提出战略构想,

以问题和目标导向,

构建全新管理模式。

建专科医联体 携手共进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遵义医科大学的直属附属医院。着眼于医院定位以及在区域内的影响力,医院始终将承担社会责任摆在重要位置,在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项目与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中体现了国家大型公立医院的社会担当。

“围绕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我们新一届领导班子在2018年正式上任后明确了大力发展专科联盟的方案。”余昌胤向记者表示,帮扶基层是医院的工作常态,向省内10多家县医院长期派驻中高年资医师,而通过专科能力的延伸,形成精准的技术帮扶并构建高效的上下转诊机制,迄今医院牵头组建的专科联盟已覆盖全省。

作为牵头医院,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各专科在提升能力、追求高精进技术方面则更加劲头十足。在院、科、个人三个层面发力,医院与国内外知名的医院签署合作关系,科室则选择性与相应专科联系,通过学术交流、人员互访等形式,开展双边协作的同时,鼓励个人自行联系外出进修学习。在访学期间,医院保证外出人员的待遇不减,同时对到国外学习1年以上的人员,在职称晋升和职务晋级方面优先考虑。余昌胤介绍,医院近年来还积极开展院士、候鸟人才的柔性引进工作,并强调在职医生的学历提升,“我们现在45岁以下的学科骨干、带头人都要求博士学历。”

让医教研协同 行稳致远

作为大型的三甲教学医院,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职责。“立德树人,我们的学生是国家卫生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医生们同时作为老师,一定要讲政治、顾大局,要发扬‘西迁精神’,心怀家国格局。”余昌胤表示,在具体的工作中,教师要教好学生如何当好医生,那就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结合书本知识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自2018年明确转型发展,立足三甲医院的功能定位强化疑难危重症救治能力,加快转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来,医院不断强化学科能力,以器官移植为例,医院当前具备了肾脏移植、肝脏移植、心脏移植资质,是贵州省获得大器官移植资质最多的医院之一。2021年1-9月医院已完成大器官移植手术119例。

进一步强化科研,在余昌胤和院领导班子的思路中,仍然是与临床结合,力求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他介绍,结合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医院正着手高等级实验平台建设,平台将重点围绕器官功能重建与组织再生展开工作,并希冀在干细胞转化及药物临床实验方面取得突破。

领悟医院管理 创新守正

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余昌胤历任科主任、医务处副处长、处长、副院长、院长,2007—2008年在德国医院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期间,他系统学习了DRG付费改革、质量管理、战略管理、信息公开等模块,在实际的工作,他在构建科学管理模式的同时注重要点与细节。

比如,他高度重视投诉工作,鉴于投诉暴露出医院运营中待完善的环节,他会亲自发短信致谢投诉人;日常管理中,他还注重保护职工的积极性,有职工违反工作规章,在处罚意见下达之前,“我会请他过来谈话,让他理解有章必循的重要性,引以为戒别消沉。”余昌胤相信每一位职工都有上进心,作为管理者应该开诚布公,真诚以待,他还回忆,“在全院大会上,我曾提出让大家思考同情心与同理心的差别,对于薪酬、福利改革等敏感话题我现场与干部职工面对面坦陈交流。”

围绕“守正”与“创新”的深入思考,构成余昌胤更为宏观的管理思路。他表示,作为院长,从诊疗技术上要守正创新,但在管理上则要创新守正,为什么次序有别呢?他认为,在技术领域应该是科主任大力创新,院长需要把握整体的质量观,设好安全护栏。他同时表示,院长的管理则要尽可能跳脱出具体事务,着眼宏观大局,善于分析和运用数据,找准运营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环节,瞄准发展的新趋势,激发内生动力。

猜你喜欢

医科大学专科医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2期英文目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最美医生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1期英文目次
福建抗疫专科护理队出征支援湖北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山东省首个专科医联体成立 55家联盟医院正式挂牌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