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食品分析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

2021-12-02

亚太教育 2021年21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食品检验

任 靓

(1.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2.武汉开放大学)

食品分析课程是以食品标准为指南,运用各种分析检验方法对各类食品进行检测分析与评定的一门技术性课程。该课程是高职食品专业群的核心课程,也是1+X粮农食品安全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课证融通课程。然而长期以来,该门课程在我院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理想,难以满足学生职业素质形成的需要。

目前,我院的食品分析课程传统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食品种类繁多,食品检验标准需要实时更新。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庞杂、实时性强、检测范围广,故在有限的学时中,教师不可能完成所有食品检验知识的讲授。(2)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的问题,即以教师讲授为主、以学生实操为辅的课堂教学设计,难以满足分层教学的要求。具体来说,一方面限制了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教师讲解和学生实操全部安排在课内完成,仅能保证学生完成实操,而缺乏基本操作技能纠错修正与反复训练机会;另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中无法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抑制了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发展。(3)考核采用理论考核加实践考核的终结性考核模式,无法全过程动态评价学生,也不能及时了解学情问题,影响教学反思与教学策略调整。

针对以上食品分析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在云课堂App、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平台、多功能实训室等课程平台的支持下,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食品专业群大二学生,由于该专业群是我校教学改革的试点专业,生源有普通高考生、技能高考生和扩招生三大类,他们身上既有共性,也有自身特点。普通高考生的知识能力较强,缺少对工作场景的认知;技能高考生操作能力强,具备基本的工作场景认知,但知识基础较为薄弱;扩招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强,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较弱。三类学生均存在分析知识碎片化、检验要点不明晰、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且职业意识不强,不够严谨。基于以上分析,结合行业标准、课程标准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其中,教学重点是检验方案的优化与检验分析的执行,教学难点则是技术要点的明晰与操作的规范性。

二、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法

鉴于学生职业意识不强,教师把课堂搬到实训室,导入实际的分析检验任务,设定学生身份为质检员。在标准化实验室中,通过任务驱动、分工协作,引入现行食品检验标准,达到实践教学带动理论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职业素养。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依据三类学生的特点,在分组设计时将三类学生混合编组,让学生在小组中各自发挥所长,互为小老师互帮互助,完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教师则起到示范、引导、纠正、规范的作用。

(二)教学手段

本课程首先采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再利用职教云、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平台等信息化技术平台实现线上教学环节。其次利用3D仿真、动画、PPT、活页教材、微课和视频等方式辅助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最后利用多功能食品分析实训室,提升学生操作技能。

三、教学实施

本文以“牛奶中蛋白质含量测定”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进行该单元任务的教学实施。

(一)课前探索

通过课前探索环节达到先学后教,聚焦教学重难点的教学目的。教师发布具体的检验任务,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课程平台将教学视频、微课、动画、PPT、食品标准、学习任务单等资源推送给学生,并发布课前测试与检验预案制作等任务,创建答疑区。学生在线上自主完成学习资源的观看学习、制作检验预案和测试活动,并将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交至答疑区。教师及时与学生进行线上交流讨论与答疑,对没有及时完成课前学习的学生推送提醒通知,并审阅学生上传的检验预案和课前测试。教师根据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反馈,发现学生出现检验流程无规划、检验要点不清、操作规范意识弱等问题。教师将在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重构新的教学内容,聚焦教学重难点。

(二)课中导学

根据课前探索环节的教学反馈,教师将课中导学环节划分为引案例、梳原理、理流程、定要点、优方案、严操作、准评定七个阶段,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严谨求实的职业素养贯穿始终,达到以学定教、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目的。

1.引案例

课程初始,教师以我国曾发生的大头娃娃食品安全事件导入课程任务,引导学生思考蛋白质的测定意义。人只能从食品中得到蛋白质及其分解产物来构成自身的蛋白质,因此,若婴幼儿长期食用劣质乳品,会因摄取的蛋白质含量不足,导致营养不良、生长停滞、免疫力下降,进而并发多种疾病甚至死亡。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正确检验牛奶中蛋白质含量,并评价其营养价值与产品质量,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并引导学生树立食品质量第一的职业意识。

2.梳原理

教师利用微课导入知识点,并发起头脑风暴,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测定原理。然后教师发布原理测试,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3.理流程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采用检验前准备、试样制备、样品预处理、分析测定、数据处理的模式,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出分析检验流程。最终将检验任务进行精细化分解为0.05mol/L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试样的采样与制备、试样消化、碱式蒸馏、吸收、吸收液的滴定、数据记录与处理、质量评定等八个子任务。

4.定要点

按子任务进行关键检验要点的确定。以“吸收液的滴定”子任务为例,教师要求学生查看食品标准中有关滴定步骤的描述,促使学生思考影响滴定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并开启讨论区进行讨论。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观点:首先,滴定反应是否充分将直接影响滴定液与含氮量之间的计量关系。其次,滴定终点的判断和滴定液消耗体积读数是否准确也会影响滴定液的消耗量。最后,教师再请同学们思考如何解决影响准确度的问题。教师利用手机通过摇一摇的方式,随机挑选同学作答。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并归纳滴定操作的检验要点为:(1)排,滴定管中要无气泡;(2)调,滴定从零开始;(3)摇,反应液要充分振摇;(4)滴,滴定时速度要由快到慢,做到逐滴、一滴、半滴的操作过程;(5)读,采取平视读数法,读数保留到小数点第二位。借此突破教学难点“技术要点的明晰”。

5.优方案

教师要求各小组依据检验要点,利用腾讯在线文档,协作完成方案优化。在学生完成方案优化后,教师选取某一小组的优化方案进行点评与纠错,促使最终优化后的方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建立正确的检验流程,检验要点表述清晰,检验记录表设计正确,借此突破教学重点“方案的优化”。

6.严操作

在实操环节,以“吸收液的滴定”子任务为例,教师要求学生打开在线开放课程,查看滴定操作的SOP,再观看规范化视频。最后,教师从“排、调、摇、滴、读”五个方面,分技术要点进行现场演示,进一步规范操作,借此突破教学难点“操作的规范性”。

教师完成示范后,要求学生进行分组试做。在各小组实操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手机拍摄视频上传到课程平台系统。完成实操后,要求学生查看各组上传到系统中的视频,根据检验分析评价标准,利用弹屏功能来找碴,进行组内与组间评分。其中,组内评分主要侧重于工作态度、项目贡献度、技术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组间评分主要侧重于完成效果、技术规范、整体实力、记录准确等。最后,教师任意挑选两组进行PK,详细点评操作的规范性,保证平行试验重现性的关键点,借此突破教学重点“检验分析的执行”。

7.准评定

在完成检验工作后,要求学生对比产品质量标准中的标准值和检验计算值,进行产品质量评价,并将结果上传平台进行小组互评。

(三)课后拓展

在课程检验任务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体系,撰写检验报告上传平台,并完成课后测试和小组互评。在每一小组将检验报告上传至App平台后,教师组织学生完成线上互评。通过学生互评发现每一小组检验结果的差异性,教师再发动学生主动思考导致检验结果的精密度、准确度等指标不满足食品标准要求的原因,进行拓展学习,形成自我评价与反思。最后,教师在App上依据“任务评价表”为每位学生给出评分和评语(学习情况总结与纠错),从而达到以评导学,促进师与生、教与学共同提升的教学目的。

四、教学效果与评价

在2018级和2019级食品类专业平行班中进行相同的食品分析检验教学任务,分别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从“学”“教”“用”三维角度比较分析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一)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教学效果反馈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学生的学习体验,包括对食品分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满意度、资源使用率、学习难点、互动效果与综合建议。此外,结合课程平台统计学生线上线下的参与度,以及师生自评与互评、学习成长报告等数据,进一步检验其学习效果。调查问卷分析结果为:95%的学生认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明显提高学习兴趣,80%的学生认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明显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93%的学生认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学难点学习有明显帮助,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满意度达到了94%。所有学生线上参与情况良好,师生互评参与度高,超过90%的学生认真观看了课程平台上的资源,且认为课程资源对其学习有较大帮助。这些数据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得到了学生充分的认可。

(二)从教师“教”的角度进行教学效果反馈分析

通过访谈的方式与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交流,了解参与混合教学模式试点的学生与传统教学的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交流互动、实践技能、协作能力、检验评价与报告等方面的差异,从侧面反映实际教学效果。最终发现,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学生,食品分析的平均成绩为72分(2018级)、75分(2019级);而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学生,食品分析的平均成绩为81分(2018级)、85分(2019级)。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可以通过线上课程自由掌控学习进度,对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点、不易熟练掌握的技能点,能够通过线上课程反复学习,不断提升理论和技能成绩,所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食品专业学生参加各级分析检验技能大赛屡获佳绩。此外,教师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中,也将线上学习作为考核指标纳入总评成绩,强化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实现课程知识点的翻转学习。学生通过课前在线自主学习、课堂知识内化、实践环节技能提升,各环节的成绩明显提高,而且学习兴趣和协作、交流、互动明显增强,同时学生成绩的逐年提高也说明教师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运用能力逐年提高。

(三)从企业“用”的角度进行教学效果反馈分析

通过实习企业的跟踪回访,采用现场访谈、电话回访、填写调查问卷(《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毕业生满意度调查表》《顶岗实习期间跟踪调查表》)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在实际食品分析检验岗位的工作表现,侧面反映实际教学效果。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相比,企业对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后的学生在实际操作能力、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检验评价能力、敬业精神与工作责任心、团队协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方面均有更高的评价。由“学”“教”“用”三维角度的教学效果反馈分析可知,在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后,试点教学班比传统教学班级的教学效果优势显著。

综上所述,基于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平台、云课堂App课程平台、多功能实训室等课程平台支持的食品分析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先进教学理念及课程内容实践性、实用性和紧跟时代发展的检测技术手段,得到学生、教师和企业的好评与认可。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对食品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有显著促进作用,达到了培养学生具有食品检验、质量管理和品质控制等职业岗位群的食品分析与检验技能的目的。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食品检验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食品造假必严惩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