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配网10kV架空线路工程施工技术探究
2021-12-02广东立胜电力技术有限公司黄湛荣滕德军区国洪戚玉玲
广东立胜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黄湛荣 滕德军 区国洪 戚玉玲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用电需求日益增长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供电领域对10kV 配网的电缆化率要求越来越高,使得10kV 架空线路铺设工作常常需要在地形复杂、环境恶劣以及人员密集的区域开展,有着更强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如此一来,传统简单粗暴的架空线路施工工艺和操作流程等就无法满足10kV 架空线路工程的需求。因此,探索规范、安全、高效的10kV 架空线路工程施工技术,成为了供电企业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新设备、新技术以及新模型被使用到10kV 架空线路工程的施工中,线路铺设施工人员很难根据现有的施工技术和专业知识等去开展工作。因此研究电力配网10kV 架空线路工程施工技术,也是快速提升施工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关键所在。
1 配网10kV 架空线路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 杆塔位置确定不合理
杆塔作为10kV 架空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的设置是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整个配电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例如,当选择土质松软的区域作为杆塔位置时,如果不事先对该位置进行加固处理,杆塔位置就会受雨水冲刷、风力侵蚀等外力影响,出现倾斜和倒塌等安全事故,不仅降低了整个配电网络的稳定性,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供电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1]在确定杆塔位置时,无论位置附近的风力是否超过10级,都需要对其进行加固处理,降低气候因素和环境因素等不会对杆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影响。但在实际开展杆塔位置的确定工作时,选址人员为了降低自身工作量或控制施工成本,常常采取等距离确定杆塔位置的方式开展工作,并未对杆塔附近的地质构造、地形特征以及气候条件等进行分析,大大降低了杆塔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1.2 线路铺设施工不科学
基础线路的稳定运行是10kV 配网架空线路工程施工的根本要求,是决定区域内电力能源能否高效、稳定传输的主导因素。但在实际施工中,常会出现因施工人员未按施工流程操作、责任意识不强等原因导致的线路运行稳定性差、输电效率不高。尤其是在施工的前期阶段,施工人员的经验相对匮乏、施工设备相对滞后,以至于施工人员在选择导线时,并未根据施工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例如,当在森林、建筑群以及人员密集区域等环境下铺设导线时,通常需要在导线外部加上一层绝缘护套,防止电网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过度损耗、因杂物附着引起短路等情况的出现,影响着线路运行的稳定性。此外,虽然很多施工单位都会在施工前期对施工环境进行勘查,并依据相关的数据制定满足施工需要的方案,以便于在降低施工风险的同时,增强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但截止到目前为止,供电领域还未形成一套准确预测高空环境的设备和技术,使得在开展架空线路周围的环境时只能通过地面环境来预测高空环境,继而出现架空线路铺设不合理和不规范等情况。
2 提升电力配网10kV 架空线路施工技术的策略
2.1 基础施工技术的策略
基础施工是10kV 架空线路铺设工程的第一施工环节,其施工技术是否符合规范,直接决定着整个配电网络的稳定性能,文章在参考相关研究资料之后,将开展好10kV 架空线路基础工程的策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全面勘查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气候特征,根据施工环境的实际情况,选择与之相对应的施工设备和施工方案,在降低工作难度的同时加快施工进度[2]。例如,当检测到施工环境可能出现强降雨天气时,就需要在周围修建排水沟、准备充足的遮雨布,防止雨水对施工场地和施工设备等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此外,在对杆塔的基础设施进行施工时,还需要关注基坑的掏挖施工、岩地施工以及联合施工等。例如,当杆塔位置选定在松软土质的环境中时,除需要采用与松软土质相适应的搯挖技术和施工工具外,还需要在搯挖结束后对基坑进行混凝土浇筑加固处理,从而有效增强杆塔基础的稳固性。在开展混凝土基础浇筑时,需要使用振捣器进行充分振捣,确保混凝土表面无气泡,使混凝土更加坚固。而当杆塔位置选定在岩石较多的区域时,则需要采用打孔浇筑施工技术加工杆塔的基础,且不能破坏掩饰的整体性。
2.2 杆塔施工技术的策略
杆塔施工技术主要包括电杆的运输、基坑的施工两个部分,其中电杆运输的主要施工技术有:第一,安排专人对电杆的搬运、装卸等环节进行监管,防止在运输电杆的过程中发生电杆与预制构件碰撞、电杆坠落以及采取错误的方式支吊电杆等错误施工行为的出现;第二,要求运输人员在将电杆运输到指定位置后,要将电杆竖直立好,位置偏差需控制在横向位移<20mm、杆梢位移<杆梢直径1/2的范围内;第三,转角杆保持向外角预偏,紧线后电杆保持向外角倾斜,且向外角倾斜引起的杆梢位移需小于杆梢直径。
基坑施工技术主要有:第一,根据设计图纸准确定位电杆基坑位置,通常情况下,直线杆在横线路方向的位移需控制在50mm 以内,顺线路方向的位移则需要控制在设计档距离的3%以内。另外,分支杆、转角杆、横线路以及顺线路方向的位移均需控制在50mm 以内。若在实际施工中遇到已存地下管线或其他障碍物时,可采用卡盘、拉线盘等方式进行应对;第二,当基坑处于特殊的地质水文环境时,可采用与特殊环境相应的技术工艺做好基坑施工工作,确保基坑结构的稳定性、实用性等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例如,在水田、地下水位较高以及土质松软的区域开展基坑施工时,可使用增加卡盘、人字拉线以及混凝土浇筑基础等方式加固基坑,当基坑位置存在水流冲刷的情况时,可采取设置围台或围桩进行加固。
2.3 架空线路铺设的策略
布线和紧线是架空线路铺设的两个施工技术要点,其中在开展布线工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在不同环境下开展布线施工,需要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艺。就目前而言,使用最为广泛的放线方式有张力展放与拖地展放两种,当施工现象要求线路不能与地面接触时,就需要使用张力展放的方式布线,此类方法的优点是能有效减少线路的磨损,作业效率相对较高,缺点则是需要使用到相应的机械设备,施工成本偏大。该布线方式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布线所使用的水平张力<线路最大张力的20%、时刻观察线路是否出现破损[3]。
在开展紧线环节的施工时,主要应用到的施工策略有:第一,确认导线是否处于所在滑车中,避免紧线时导线出槽;第二,理顺线路,确保线路中没有打结或绞绕的情况,调试压接管位置;第三,在需要设置节点性的区域准备好接地线施工设备,促进紧线环节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的提高。
综上,电力配网架空线路施工极易受到自然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若不规范施工流程、改进施工工艺,势必会影响整个配电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身为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只有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和积累工作经验,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才能准确发现电力配网10kV 架空线路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为配单网络完全稳定的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