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凉山州地方品种黑绵羊资源调查初报

2021-12-02王毅刘晓波何子拉王晋康马子林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产羔凉山州公羊

王毅 刘晓波 何子拉 王晋康 马子林

(1,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 615000;2,四川省布拖县农业农村局 616350;3,四川省盐源县农业农村局 615700)

凉山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天然草场丰富,非常适合发展草食家畜业,是四川省三大牧区之一。长期以来,畜牧业特别是羊产业是凉山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黑绵羊养殖是许多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资料的来源之一。每年火把节都会有民族传统的斗羊竞技比赛,平时的祭祀礼俗等都喜欢用本地黑绵羊,所以当地农牧民对黑绵羊养殖积极性较高。但受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的影响,长期以来当地黑绵羊优质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利用,养殖至今仍以传统放牧方式为主,养殖技术和产业理念落后,良种化程度低,配套技术不健全,靠天养殖的生产模式仍未得到改善,养殖收益低。调查地农牧民也曾引入了部分产肉力好、身长发育较快的外地品种在本地饲养,但难以适应当地环境气候。

1 调查地生态概述

调查地点与对象选设盐源及布拖两县所属的乡、村属彝族聚居区,海拔均在2640~3300m,地貌表现为不同高度的平顶山地或山间平坝。气候冬春干燥、寒冷,夏秋多雨、潮湿,属以牧为主的半农半牧区,海拔在2600~3200m,年均气温5.0~8.1℃,年降雨量1400mm 以上,农作物主要是洋芋、荞麦、燕麦和元根等少数作物,产量低,一年一熟,牧草以禾本科为主。海拔在3200~4000m,年均气温0~5.0℃,年降雨量1400mm 以上,除局部地段种有元根等外,无更多种植业,牧草以禾本科为主。养畜方式为定居放牧的小规模家庭牧场。

调查地点盐源县东隔雅砻江与西昌市、德昌县、米易相望,南接盐边县,西连云南省宁蒗县,北与木里藏族自治县、冕宁县相连。大草乡距县城70km,东经101°8′11″,北纬27°34′26″,海拔3260m。泸沽湖镇多舍村距县城130km,东经101°45′~100°58′,北纬27°36′~27°49′,海拔3300m。

调查地点布拖县与昭觉、普格、宁南、金阳等县接壤,与云南省巧家县隔金沙江相望。乌科乡距县城13km,东经102°44′11″,北纬2737′11″,海拔3210m。托觉镇距县城21km,东经102°49′34″,北纬27°34′48″,海拔2640m。

部分资源调查地由于历史原因交通非常不便,虽然国家投资修建了许多乡道,但由于调查地区地域辽阔,尚有部分偏远家庭牧场不通公路,农牧民文化相对较低,文盲居多,劳动力素质差,严重影响先进技术的推广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家庭牧场仍然沿袭传统的饲养技术,处于靠天养畜的落后状态,畜牧业基础设施差,抗灾能力脆弱,草山草坡载畜量超标,效益差、科技推广、配合饲料、疫病防治及销售加工等服务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制约当地畜牧业向现代化、商品化转变的进程。

2 分布

凉山州本地黑绵羊其遗传性能稳定、耐粗饲、适应性强、十分灵活,穿林采食,耐粗饲,放牧性能好,抗病力强,既产肉,又产毛,被毛自然黑色,是广大彝区人民喜食的优良绵羊品种。主要分布于州内海拔2500~3300m 的中山地带,凉山州各县均有分布以昭觉、盐源、美姑、布拖等县的饲养量较多。

3 品种特征特性

3.1 外貌特征

凉山州本地黑绵羊身较躯长,整个体型似长方形,牙锐,唇薄、公母羊大多数有角,公羊角粗大,长而扁平,呈螺旋形或捻曲状,尖端向外,向左右伸展,母羊角扁平,比公羊角稍小,多呈捻曲状,有的呈小柱角,蹄黑色或深褐色,尾瘦短呈扁锥形,紧贴于臀部,毛色为全黑色的个体占60%左右,其余个体以黑色为主。

3.2 体尺体重

常年饲养在海拔2800m 以上高山的黑绵羊体形较大,公羊体高(66.8±0.4)cm,体重(52.1±0.87)kg,母羊体高(62.5±0.15)cm,体重(42.5±0.22)kg。

常年饲养在海拔2800m 以下中山区的黑绵羊体形较小,公羊体高 (60.8±0.34)cm,体重 (36.74±1.11)kg,母羊体高(56.6±0.17)cm,体重(28±0.42)kg。

3.3 繁殖性能

凉山本地黑绵羊1.5 岁开始配种,公羊发情较母羊晚,一般年产羔1 次,单羔。可终年配种,尤以春夏5、6 月为配种盛,此时春雨前后,青草萌发,羊只体况恢复较快,当年秋末冬初10、11 月产羔。10、11 月产羔的母羊体况较好,乳汁充足,所产的羔羊生长发育好,部分羊只在秋末9、10、11 月配种,次年春季2、3、4 月产羔。而2、3、4 月产的羔羊,母羊体况较差,所产羔羊也较差。因此,当地农牧民一般将配种季节安排在春夏配种,以利于提高养羊质量。

3.4 肉质特点

凉山州本地黑绵羊具有肉质细嫩,口感上佳,膳味小等特点,由于人们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凉山黑绵羊已成为招待宴宾和居家的美味佳肴,市场需求逐渐加大,市场价格逐年上涨。

3.5 合群性强,容易调教

本地黑绵羊合群性较强,比较灵敏、好角斗,易于领会人的意图,便于进行分群放牧饲养,但若离群掉队也会表现不安。

3.6 饲养管理

凉山黑绵羊主要产区位于高寒山区、牧区,环境优美,无污染,长期以来主要以放牧为主,但由于饲养规模逐渐增大,也会偶发一些疾病。凉山高海拔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农牧民以放牧为主,饲养粗放,到冬、春季节,羔羊病死率增加。部分农牧民没有饲养成年种公羊的习惯,存在“子配母、兄妹配、姐弟配” 的现象,致使后代羊体形越来越小、生长迟缓、抗病力差,品种严重退化。

4 资源调查地现状及开发利用

(1)由于凉山州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家畜资源多样性提供了基础,本地黑绵羊因其耐粗饲、抗病力强,但也受各种因素影响。千家万户分散饲养、分散经营和粗放管理占主导地位的方式,没有加快周转、出栏的意识,导致各阶段饲养不科学,营养不均衡,设施简陋,技术水平不高,饲料转化率、出栏率和商品率低下,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当地资源。

(2)通过对凉山州本地黑绵羊的初步调查认为,由于本地黑绵羊长期处于高山散放混杂饲养,自由交配,自繁自养、品种退化、产肉性能低、产羔率低等问题。有必要对优良本地黑绵羊品种资源筛选提纯扶壮,以提高种群质量和种用、商品价值,建立优质肉用本地黑绵羊良种繁育体系,研究集成与示范推广种公羊高效利用技术、本地黑绵羊饲养管理技术、疫病防控技术、优质人工牧草栽培技术。提出凉山州本地黑绵羊标准,普及黑绵羊经短期育肥,周岁时快速出栏,改变民族地区养“老羊” 的不良习惯,减少环境压力,选用正确的牧业生产发展途径和农牧业相结合的支柱产业结构及措施,正确组织生产是彝族农牧民致富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产羔凉山州公羊
提高种公羊繁殖力的几项措施
研究发现湖羊产羔数存在近交衰退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凉山州果叶兼用桑间套作马铃薯技术
崇明白山羊母羊繁殖性能研究
绒山羊产羔强度对母羊发情的影响
凉山州: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
冰岛公羊育种要“看脸”
凉山彝区贫困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与探索
绒山羊两年三产的优点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