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和浩特市玉米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2021-12-02

乡村科技 2021年28期
关键词:呼和浩特市霜冻生育期

田 泓

(呼和浩特市气象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变化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同时众多气象专家与学者针对气候因子变化的研究逐渐深入。在此背景下,农业作为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行业之一也备受关注。例如,孟淑华等[1]探讨了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小麦生产主要气象灾害及有效防御措施,有学者重点研究了水稻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气象灾害及有效防御对策。

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境内东南部蛮汉山与北部大青山属山地地形,西南部与南部属于土默川平原地形,地势整体呈东北高、西南低的特点。呼和浩特市属于典型的蒙古高原大陆性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显著,年温差与日温差较大,春季干燥且大风较多、冷暖变化明显,夏季短暂且炎热,秋季降温快且霜冻灾害多发,冬季漫长且严寒。据统计,呼和浩特市南部与北部平均气温分别为6.7℃、2.0℃,年平均降水量为335.2~534.6 mm,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 600 h。呼和浩特市独特的自然环境为玉米的种植与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呼和浩特市经济的飞速发展,玉米栽植面积显著增加,并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第一大经济作物。但是,玉米对气候的变化较为敏感。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呼和浩特市各种气象灾害频发,对玉米的品质与产量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气候逐渐成为影响玉米品质与产量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众多学者针对玉米气象条件及气象灾害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例如,有学者分析了河南省夏玉米生育期间主要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评估[2]。笔者则参考大量文献资料,重点简述玉米对气象条件的要求,探讨呼和浩特市玉米生育期内多发的气象灾害,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条防御建议,以期能为提高玉米的品质与产量,增加民众收益,进而促进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提供一定的参考[3]。

1 呼和浩特市玉米种植现状

呼和浩特市水热资源丰富,加之土壤肥沃、光照充沛,为玉米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玉米主要种植在土默川平原与阴山南麓一带,该区域被称为“黄金玉米带”。近年来,随着农业的飞速发展及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玉米已发展为当地的第一大经济作物,玉米种植面积占该地区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的60%以上。据统计,2016年呼和浩特市玉米种植面积为17.79万hm2,2020年7月中旬该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2.68万hm2,增加了27.5%,玉米成为当地农民获取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

2 呼和浩特市玉米生长的气象条件

玉米生长发育与温度、光照、水分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不同生育期对气候条件的需求不同。因此,必须密切关注玉米生育期内的各项气象因素,以尽可能减少气象因素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最终实现玉米优质高产[4]。

2.1 温度条件

玉米属于喜温作物,其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玉米整个发育期要求的总活动积温为1 800~2 800℃,且玉米各个发育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对2011—2020年呼和浩特市气温进行统计得出,该地区温度条件基本能满足玉米生长所需。每年4—5月呼和浩特市气温开始回升,不小于10℃的活动积温约为2 500℃;夏季平均气温为22.0℃,其中7月最高,为23.5℃;秋季平均气温为7.5℃,初秋气温相对较高。由此可见,该地区气温比较适宜玉米种植与生长发育。

2.2 光照条件

玉米属于短日照作物,其生长发育对光照的要求也比较严格。据统计,近10年来(2010—2020年)呼和浩特市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 600 h,而且其年变化波动较大,以3—5月日照时间最多,平均日照时间为275.6 h;夏季6—8月次之,平均日照时间为257.9 h。相对比而言,冬季日照时间最少,平均值为198.4 h。月日照时间的峰值出现在5月,达到291.5 h,完全符合玉米幼苗生长对光照的需求。此外,呼和浩特市日照充沛,为积累与运转玉米光合物质创造了有利条件。

2.3 水分条件

玉米各个生育期均需要一定量的水分,而且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对近10年(2010—2020年)呼和浩特市的降水量进行统计可见,年降水量为335.2~534.6 mm。统计月降水量得出,呼和浩特市以6—9月降水最为集中,占年总降水量的70%以上,6—8月降水量占年总降水量的58%,7月降水量最为充沛,月平均降水量最多为102.66 mm。整体而言,该地区降水分布也比较适宜玉米生长发育两头少、中间多的需水特征。

3 玉米生育期的主要气象灾害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气候变化异常,常出现干旱、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对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玉米的品质与产量大幅下降[5]。

3.1 干旱

干旱是呼和浩特市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以6月中旬至7月下旬发生频率最高。玉米苗期发生干旱,不仅会导致玉米生长发育迟缓,延迟发育期,而且会导致叶片发黄甚至萎蔫。玉米喇叭口期发生干旱,将会导致雌穗发育迟缓,穗上部退化成半截穗,干旱现象严重时会导致雌穗败育,最终导致出现空穗植株。玉米拔节至抽穗时期茎叶生长速度较快,同时雌雄穗持续分化,此时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多,一旦发生干旱,将会严重影响雌雄穗分化,雌雄穗无法正常抽出,雌雄穗由于花期不遇,无法正常授粉而出现花籽粒,穗粒数及穗质量显著降低,穗变短,最终导致玉米大幅减产歉收。玉米授粉期遭遇干旱,将会导致玉米抽穗提前,雌穗吐丝时间较长,对其授粉产生一定的影响,花粉由于缺水而干瘪,最终导致其产量较低。玉米灌浆期遭遇干旱会影响养分传输与干物质积累,导致籽粒不够饱满。同时,这一时期遭遇干旱将会降低玉米体内调节能力,叶片出现灼伤,严重时叶片大面积枯萎。

3.2 洪涝

洪涝灾害是呼和浩特市发生频率较高的又一个农业气象灾害,以6月上旬至9月下旬发生频率最高。对玉米而言,洪涝灾害发生时往往会折断玉米的茎秆或将其叶片摧毁。另外,农田中大量的积水对玉米根系发育极为不利,不仅会出现烂根现象,而且极易诱发各种病虫害,最终严重影响玉米的品质与产量。

3.3 霜冻

霜冻指的是土壤表面或者植物株冠周围的最低温度低于0℃,导致农作物受冻的一种现象。霜冻发生时往往伴随着大幅降温,低温极易导致玉米作物细胞中的水分变为冰晶,使玉米作物细胞出现脱水现象,不仅会破坏细胞膜与原生质的结构,而且会对细胞的代谢过程产生一定阻碍。另外,玉米制种时一旦发生霜冻灾害,将会明显降低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最终导致其产量明显下降。此外,遭受霜冻灾害后,玉米生长后期病虫害防御能力及灾害抗击能力均显著降低。由此可见,霜冻既会影响玉米的品质,还会导致其大幅减产,是呼和浩特市玉米生育期内必须重点防御的气象灾害之一。

3.4 风灾

呼和浩特市各个季节都有可能出现大风天气,以春季大风发生频率最高,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巨大。玉米苗期一旦遭遇大风天气,不仅会导致地表土壤水分大量流失,而且会加重玉米蒸腾失水程度。通常,玉米生育期处于一年中的高温时段,大风引起的缺水现象极易导致玉米发生生理干旱,轻则小苗叶片卷曲干枯,严重时会出现大量死苗;玉米7叶后一旦遭遇大风,极易导致玉米茎秆折断或发生倒伏[6],进而使玉米正常生长受到严重影响。玉米吐丝至成熟期一旦出现大风天气,不仅会出现倒伏现象,而且会对玉米开花授粉、籽粒成熟产生影响,最终玉米的品质与产量显著下降。

4 玉米生育期气象灾害的有效防御措施

4.1 构建完善的灾害防御机制

呼和浩特市相关部门既要充分做好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确保第一时间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又要明确各部门分工,并保证每个部门均能严格听从指挥。首先,应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长效机制。就玉米生育期内的各种气象灾害而言,应构建专门的管理机构,以期能使相关部门之间相互联合,以实时监控玉米生育期内的各种气象灾害。同时,各部门应积极针对多发气象灾害进行探讨与交流,在此基础上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气象灾害防御长效机制[6]。另外,气象灾害防御机构的构建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相关,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及时建设与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并适当增加水库等设施的建设,确保土地干旱时能及时进行灌溉,农田水分过多时能及时疏通,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气象灾害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4.2 提升玉米种植技术水平

首先,选育优良的玉米品种,尤其是夏季玉米生育期多处于高温多雨季节,因此,应选种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稳产性能好、粒大饱满的玉米新品种。其次,应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既不能过早,也不宜过晚。最后,严格做好玉米生育期内的田间管理工作,使玉米植株具备更强的适应性及灾害防御能力,以尽可能降低气象灾害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4.3 各种灾害的具体防御措施

4.3.1 干旱防御措施。首先,应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呼和浩特市部分干旱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应兴建引水灌溉工程,增加浇地面积。如果有条件,可以兴建中小型水库,储备一定的水资源,以防干旱。其次,积极改良土壤,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显著提升土壤储水能力。再次,应推广应用抗旱栽培技术,选用抗旱能力较强的玉米品种。如果玉米播种期遭遇干旱,则可以使用抗旱剂对土壤、种子等进行处理,以提高种子出苗率。最后,可以实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以有效缓解旱情[7]。

4.3.2 洪涝防御措施。第一,合理进行开沟、建渠,确保及时排除农田中多余的积水;第二,做好田间管理,洪涝灾害发生后应第一时间进行排水,同时要适时进行中耕施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防止土壤出现盐渍化及板结现象[8];第三,选种抗涝能力较强的玉米品种,低洼地块进行起垄栽培。

4.3.3 霜冻防御措施。选择熟期适宜的玉米品种,确保玉米作物在霜冻发生之前正常成熟。选用熏烟技术,霜冻发生之夜在田间熏烟,以尽可能减轻霜冻对玉米的影响;霜冻发生之前适当增加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利用水气凝结放热来有效预防霜冻灾害[9]。

4.3.4 风灾有效防御措施。第一,选植矮秆、抗倒伏与抗风能力较强的玉米品种[10];第二,在玉米拔节期,与中耕相结合,做好培土工作;第三,营造防风林网,削减风速,进而降低大风对玉米的危害;第四,采用间作套种的方法,以营造透光通风的农田环境,既能减少风压,又能明显降低大风对玉米造成的影响[11-12]。

猜你喜欢

呼和浩特市霜冻生育期
近50年海原县霜冻发生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多媒体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以呼和浩特市小学为例
农作物防御霜冻六法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诗书画印
农作物的杀手——霜冻
基于作物生育期的潜在蒸散的时空演变特征及R/S 分析
呼和浩特市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治理措施
2013-2014年度二二二团冬小麦各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阿拉尔市2012年棉花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