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社群”促进学者型教师的成长
2021-12-02胡晓军
胡晓军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以下简称“锡山高中”)在2015 年引入“专业学习社群”的概念,并将其应用到教师专业发展领域。在此过程中,锡山高中对专业学习社群概念进行了校本化的重组,提出了锡山高中话语体系中的教师专业社群概念,结合学校的发展实际进行了专业化的探索。锡山高中用自己的实践回答了何为专业社群,专业社群与教研组的关系是什么,专业社群又该如何组织、如何运行,学校可以提供怎样的支持等一系列的问题。
一、专业社群是什么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为解决学校革新政策推动成效不佳而提出了专业学习社群(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的概念,强调学校必须重视组织与团体发挥的专业学习动力,鼓励学校成员积极参与决策与内省,其目的是希望可以改变教师独自教学的封闭状态,加强与课堂之外同事间人际关系的互动与合作,重视学校文化与组织环境对教师自身发展的作用。[1]
我国台湾地区于2009 年编制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社群手册》将“专业学习社群”定义为:由一群专业工作者组成的学习与成长团体,团体中的成员基于共同的信念、愿景和目标,通过合作、协同探究的方式,致力于自身专业素养和专业服务品质的提升与卓越,以促进服务对象的学习效能的最大化。[2]
国内一些学者对专业学习社群进行了本土化的定义,如李士娟、代建军(2018)等认为,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专业学习社群是指一群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却秉持共同价值与目标的教师,破除“封闭独立式”的学习模式,借由内部和外部支持条件,建立一个专业性、多元性、分享性、合作性和创新性的互动学习模式,并通过集体学习、定期聚会讨论、相互观摩等活动,不断进行专业对话、同侪互动与合作,从而使教师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持续进步的动力,以促进教师自身和教师群体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和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
锡山高中从2006 年起,先后开展了三轮学科组规划活动,学科组已经成为学校学科教学的学术推动力,成为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力量。所以,在我们将教师专业社群引入学校之前,学校的学科组是教师们进行专业生活的地方。专业社群在锡山高中成为一种新的学习型组织,是与学科组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又一专业组织形式,与学科组的功能和职责各有侧重,各有分担。
二、专业社群从哪里来
1.兴趣导向的专业社群。
专业社群是去行政化的一种学习型组织,这就决定了它的人员构成不是由学校安排和指定,而是以教师个性志趣为导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教师的内驱力,即主动想去发展。内驱力主要从兴趣中来,基于兴趣的专业学习社群,就是让教师主动进步、主动发展。
我校历史学科的张老师,对口述史教学颇有兴趣,很早就开设了“中学生做口述史”课程,学科组也想把这个方向当作特色来做,曾安排了一些教师与她合作,但是这样的合作还是行政指派,参与的教师是“知之者”但不一定是“好之者”。最近几年,张老师作为召集人,建立了“口述史研究专业社群”,学科组内几位年轻教师也觉得口述史很有意义,主动加入社群;兄弟学校的教师看到了口述史的魅力,也申请共同研究;他们的研究又引起了高校教师的关注,加盟社群,一批“乐之者”组成的专业社群把“中学生做口述史”做成了广有影响的学术品牌。专业社群内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研究,很多活动都是自发组织的。例如:有口述史相关的学术会议,社群的教师就周末自发组织起来去参会学习;课程内所有的采访活动,都由社群内教师向学校申请采访拍摄设备,带上课程班学生去独立完成。
2.问题导向的专业社群。
专业学习社群的组建是对学科组以及学校行政架构的一种补充,从创建专业社群的目的角度来说,应该是问题导向的,是为了解决某个特定问题而产生的。这里的问题有些是学校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有些是教师追求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在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有很多项目的推进都遇到棘手的问题,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又缺乏相关的专家进行指导。在建设“想象·创造”课程基地的时候,需要将海外的工业设计课程进行本土化加工,而我们的语言能力不够;建设云学习课程基地的时候,需要研究“江苏高中未来教室”的配备标准,而我们的专业能力有限……课程基地的建设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学科组或行政部门完成相关工作时力有不逮。引,来不及;拖,等不起。在这种问题导向下,我校先后建设了20多个专业学习社群。这些基地社群主要涉及课程开发、教学资源配置、学习方式研究、课堂教学研究等领域。
例如:“巅峰体育课程基地教学资源配置研究社群”的成员由我校教师、高校专家、企业家等构成。他们创新机制,以学校体育场馆经营权换取专业设施、专业教练等课程资源,在合作共赢中解决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师资、场馆设施不足以及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多方投入,完成了击剑、游泳、跆拳道等场馆建设;由场馆经营方引入B 级足球教练、德国击剑俱乐部专业教练等15人,形成31名体育教学人员的教练团队;创建了“国际现代五项亚洲青少年基地”“省击剑运动青少年培训基地”“省青少年奥林匹克体育俱乐部”“中国国际象棋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训基地(无锡)”等体育人才培养基地,为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创造了条件。建成的课程基地让“天天一节体育课,每天锻炼一小时”在我校成为现实、落到实处。社群内的我校教师凭借该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顾拜旦金牌”“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条件保障体系建设优秀改革成果”等荣誉。
三、专业社群如何运行
1.育人价值的号召。
专业社群既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更是一个民主型组织。社群成员是在共同愿景的引领下走到了一起,社群内部是分布式领导。
例如:为了对接强基计划的数学方向,解决数学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的辅导难题,学校5 位90 后的数学教师组建了一个“数意空间专业学习社群”,他们就读硕士研究生时的专业方向互不相同,有概率论、应用数学、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和数理统计等方向,社群内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各自承担竞赛的不同内容。他们个体不一定很强,合作在一起就是一个强大的团队,在共同的信念下完成了“一人之力难为,众人合作可成”的工作。
2.领导权力的分享。
我校的专业社群是没有“群主”这个概念的,负责组建社群的人叫作“社群召集人”,社群内的成员轮流坐庄,主持社群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自然形成社群的核心成员。
专业学习社群往往有三种类型。一是领导型社群,即为解决学校发展中的难题,由学校行政力量委派。如研学旅行设计专业社群,由学生工作处主任牵头成立。二是任务型社群,因为有共同的任务需要完成,大家在某个行政人员或者核心任务的号召下开展活动。如校园文化设计社群,本来是大家在微信上交流设计方案,逐渐形成一个专业学习社群,其领导者角色随每次设计任务的主持人不同而调整。三是自愿聚合型社群,体现出自组织的特征,即同伴群体中的专业权威,可以是学校行政领导,也可以是资深教师,他们以自身的专业兴趣、专业权威以及较强的人际领导能力,不断吸引“志趣相投”的同伴自愿聚合在其周围,从而形成了专业学习社群。[3]
教师专业学习社群在成立之初都会有一个核心召集人,但是在之后的运行过程中,我们鼓励召集人的团队权力共享,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可以站出来主持活动,社群里的核心领导人物运用自己的专业素养、知识和能力为其他社群成员的专业成长提供帮助和激励,从而让社群不断发展和强大。
四、学校为社群提供什么样的支持
在锡山高中,教师发展处作为主要负责的中层部门,承担着孵化、管理(支持)、评价等功能。
1.孵化。
每年专业社群的集中动员是在8月底,9月中旬学校启动专业社群建设工作,9 月底完成专业社群的集中申报和注册登记工作。在集中申报之外,还有零散的申报,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需要,会在后面不定期地产生若干个社群。
在社群孵化的过程中,我们尽量减轻教师们的负担。社群申报、注册要填写的仅仅是名称、目标、方向、召集人、成员,而且都是条目式的语句陈述。学校教师发展处和学术委员会进行审核,有意见沟通都是采用电话的方式,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
通过注册,教师发展处可以总体了解目前学校运行的社群数量有哪些,方向有哪些,便于指导和支持。学校鼓励成立指向具体教学一线的社群,指向学校发展中的关键工作的社群,将社群作为一种工作机制,为破解难题寻找新的力量。
2.管理。
为了提升社群的运行品质,学校要为其提供制度的保障、环境的支持、资源的配给、运行的引导,在对社群的管理(服务)中,让它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沃土。
学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包括《教师专业社群创建指导意见》《教师专业社群建设指南》《专业学习社群年度评优创建申报表》,这些制度体现了学校对教师专业社群的理解,希望通过社群与学科组、行政机构之间各有分担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让社群的召集人和参与者明晰学校将如何评价社群。
学校为社群活动提供了轻松舒适的环境。校内建设有咖啡吧,在这里教师们可以围坐在一起,喝着咖啡、牛奶聊聊专业社群的事务。校内还建有国学馆、西学馆,敞开式的阅读环境,适合10 人左右的社群进行研讨交流。学校正在建设不同专题的书报中心,围绕社群研讨的主题,订阅报刊、购买书籍,使之成为社群活动的家园。
学校为社群运行提供资源支持。社群成员需要外出学习,学校可以为其联系单位,安排车辆。“百万百卷读书社群”的教师们在群里荐书,对该书感兴趣的教师加入以图书命名的网上读书社群,学校会为每个入群的教师购置图书,方便他们在群内进行读书交流。
3.评价。
学校以评价来带动社群的整体品质提升。建立指向于过程、侧重于物化成果的社群评价制度。其评价维度主要包括:社群专业度,指的是社群是否能比较好地促进教师的某个具体方面的专业成长;社群活跃度,包括社群成员间的活动次数,社群对外展示的频率,社群活动的影响力等;物化成果,指的是一年中社群在运行过程中取得的进展,包括社群成员的个人专业发展情况、任务完成的效度等;申报材料,指的是上交纸质材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学校每年度进行一次校级优秀专业社群的评选,获评优秀的社群在全校教师大会上进行活动宣讲。评价是为了建设,所以要树立典型,分享经验;评价是为了引导,所以要倾向于更具专业性的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