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结节性皮肤病研究进展

2021-12-02奉佳颜克旭陈智袁晓宇邓钰刘增再

湖南畜牧兽医 2021年3期
关键词:痘病毒结节性皮肤病

奉佳,颜克旭,陈智,袁晓宇,邓钰,刘增再

(湖南省长沙市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长沙410007)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又称牛结节疹、牛结节性皮炎或牛疙瘩皮肤病,是由痘病毒科(Poxviridae)、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Chordopoxvirinae)、山羊痘病毒属(Capripoxvirus)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引起的牛全身性感染疫病,临床以皮肤出现结节为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农业农村部暂将其按二类动物疫病管理病采取相应防控措施[1-2]。1929年首次在赞比亚发现,2019年8月在我国新疆首次报道,2020年6月以来福建、江西、广东、安徽、浙江、广西、云南等省份分别报告,传播区域逐渐增多。本文通过梳理当前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该病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疫苗等内容进行描述,并为国内LSD防控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1 病原学

LSDV属于痘病毒科(Poxviridae)山羊痘病毒属(Capripoxvirus,CaPV),其 代 表 毒 株 为 南 非Neethling株[3],只有一个血清型,病毒遗传性状稳定,几乎没有变异。属于双链DNA病毒,病毒粒子大小约为260~320nm,基因组大小约为151kbp,呈砖块状或椭圆形(副痘病毒除外),有或者无包膜,形态相似[4]。由于血清学交叉反应,简单的血清学方法很难区分LSDV与绵羊痘病毒(SPPV)、山羊痘病毒(GTPV)。

LSDV在55℃2 h、65℃30 min可失活;在4℃下组织培养液可存活6个月;在-90℃皮肤病变组织可保存10年;在pH值6.6~8.6时,37℃可长期存活;对乙醚(20%)、氯仿、福尔马林(1%)、次氯酸钠(2%~3%)、碘化合物(1∶33稀释液)、苯酚(2%,15 min)、季铵化合物(0.5%)和某些洗涤(如十二烷基磺酸钠剂)敏感。在阳光直射条件下,可被紫外线杀灭[5]。

2 流行病学

2.1 流行史

1929年,LSD在赞比亚首次出现,之后流行于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中南部相对严重。1988年,在撒哈拉沙漠以北地区首次传播。1989年从非洲大陆传出,向中东扩散,期间非洲国家呈地方性流行、中东国家呈多点散发。2013年,LSD继续向北扩散,传入欧洲,在欧洲和欧亚交界等地蔓延。2018年,沿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边界向东移动,2019年传入我国新疆[6-7]。2020年,LSD在国内流行态势持续恶化,新增发病省份不断增多,福建、江西、广东、安徽、浙江、广西、云南等省份出现报告,动物防控压力陡然增大。

2.2 传染源和易感动物

感染LSDV的牛是主要传染源,LSDV广泛存在头、颈、肩部、乳房、外阴、阴囊和四肢皮肤的溃疡或结痂,以及口眼鼻粘液、牛乳、精液等处。潜伏期4~7d到5w,OIE规定为28d。发病率在5%~45%,病死率不超过10%。牛和水牛都是LSDV的易感动物,各个品种和性别均可感染,其中奶牛对LSDV更易感,瘤牛和杂交瘤牛等地方品种可能具有天然抗性。黑斑羚和长颈鹿可在试验性感染后出现临床症状,南非跳羚在皮肤样本中检测到LSDV核酸。绵羊和山羊在试验性感染后有局部反应,但暂无LSDV自然感染小型反刍动物报道[8]。

2.3 传播途径

LSD传播途径形式多样,可通过接触传播、哺乳传播、精液传播、媒介昆虫传播、医源性传播等感染。早期研究和田间证据表明,LSDV无法通过直接接触在动物间有效传播,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9-10]。FAO研究表明,将健康牛复养于LSD暴发后清群的牛舍仍会发病,受污染的饲料、水和用具等可间接接触感染。研究表明,多种节肢动物可通过机械途径传播LSDV[11]。LSDV可通过精液传播,受感染精液可长时间排出LSDV[12]。在疫苗免疫或注射治疗时,受污染的针头会造成医源性的群内或群间传播。

2.4 流行特点

LSD发生一般为散发,可受动物的调运或迁徙、传播媒介移动、免疫状况等因素影响。感染动物和节肢媒介动物的移动被认为是LSDV传入和进一步扩散的最主要风险因素。研究表明,全球特别是欧洲季节性模式明显,而中东和非洲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土耳其部分地区疫情甚至发生在冬季,季节性特征不明显。LSD发生通常与高密度的叮咬昆虫和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有关,降水量和昼夜温差均值也是LSD暴发的重要环境因素[7]。

3 临床症状

LSD具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临床症状,40%~50%受感染动物出现皮肤损伤症状,部分病例临床症状不明显但携带病毒。特征性临床症状[13]主要包括发病牛体温升高到40.5℃以上,肩胛下淋巴结或股前淋巴结肿大,全身被结节覆盖,泌乳牛产奶量急剧下降,精神消沉,不愿活动,流眼泪、流鼻涕,伴随病程深入,鼻腔分泌物会变成脓性、黏性。发热2d后在头、颈、肩、乳房、阴囊、外阴等部位皮肤出现10~50mm结节疙瘩,可能破溃、反复结痂;7d后结节疙瘩日益明显;11d后颈皮结痂;14d后结痂部分凹陷;19d后痂壳凹陷硬化;21~26d痂壳不断脱落;27d后瘢痕恢复。孕母牛流产、发情延迟,公牛暂时或永久性不育。

特征性病变[13]可见于呼吸道出现痘状瘢痕,心脏出现痘状病变,胆囊、消化道等出现痘状病变和出血。皮下组织浆液呈灰红色,结节腔中组织呈干酪样灰白色或脓血状,严重的可延伸至皮下或肋骨组织。

4 诊断

4.1 临床诊断

LSD可根据特征性临床症状进行诊断,皮肤损伤症状注意区分鉴别牛疱疹病毒2型感染、伪疙瘩皮肤病、昆虫叮咬、皮肤癣病、蠕形螨感染等;黏膜坏死破溃症状注意区分鉴别口蹄疫、牛流行性口炎、牛疱疹性乳腺炎、牛病毒性腹泻、恶性卡他热等。

4.2 实验室诊断

4.2.1 病理学检测

病毒分离鉴定可采用细胞分离培养病毒、动物回归试验等方法。电子显微镜检测,很难区分山羊痘病毒(Capripoxvirus)和正痘病毒(Orthopoxvirus),二者在形态上比较接近;可以区分副痘病毒(Parapoxvirus)、疱疹病毒(Herpesvirus),作为LSD与副痘病毒属引起牛流行性口炎、疱疹病毒引起牛疱疹病毒2型鉴别诊断。

4.2.2 血清学检测

4.2.2.1 血清中和试验(SN)农业部推荐《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治技术规范》抗体检测标准之一。Samojlovic等[14]用MDBK细胞分离培养的LSDV与接种疫苗的血清抗体建立VNT检测方法。艾日登才次克[15]等认为SN在检测有轻微临床症状和接种后体内低抗体度的动物敏感度不够,不适合初步检测或大量样本的检测。

4.2.2.2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农业部推荐《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治技术规范》抗体检测标准之一。Bowden等[16]在羊痘病毒属核心蛋白ORF095和ORF103基础上,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羊痘病毒属病毒感染的血清抗体。史宗勇等[17]采用ELISA方法检测12个样品的OD值孔间变异系数小于10%,说明检测结果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适合抗体检测。

4.2.2.3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Gamil等[18]应用羊痘病毒属抗原免疫牛血清建立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法,可用于LSD皮肤活检样品的检测。Gari等[19]采用IFAT评估其作为诊断工具检测LSD抗体效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可能与其他痘病毒具有交叉反应。

本研究的结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以及如何构建有效的听力课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较慢语速能够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听力理解的发展起到明显的帮助作用,学生在日常英语学习中应该主动接触或教师应该提供更多的语速降低后的听力材料。正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使用慢语速并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调整自己的语速。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课本的使用过程中,应多听较慢语速标准的版本。然而,必须注意的一点是,目前二语或外语教学中普遍强调自然语料对有效交际的作用,因此语速降低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通向理解正常语速话语的一条捷径。

4.2.2.4 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ID)Kitching[20]与Sharawi等[21]用放射性35S元素标记羊痘病毒属特异性抗原建立琼脂免疫扩散法,可检测血清中的羊痘病毒属病毒抗体,但与副痘病毒产生交叉反应。Zheng等[22]建立双重PCR方法用于同时检测和区分羊痘病毒和口疮病场毒,并对其DNA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4.2.2.5 蛋白印迹试验(WB)Chand[23]与Venkatesan等[24]采用羊痘病毒感染的细胞裂解物建立蛋白印迹试验(WB)方法,可用于检测血清中长度为32kDa的羊痘病毒属病毒结构蛋白P32的抗体,检测灵敏性和特异性较好,但受实验条件限制,难以用于临床检测。

4.2.2.6 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分析试验(IPMA)Haegeman等[25]建立检测LSDV抗体的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分析法,可检测最高稀释度为1∶50的牛血清,特异性良好,对口蹄疫病毒和蓝舌病病毒样品不发生反应。

4.2.3 病原学检测

4.2.3.1 常规PCR方法 农业部推荐《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治技术规范》病原检测标准之一。Kitching等[26]采集羊痘病毒属病毒根据相关基因设计PCR引物,实现痘病毒通用型检测。Lamien等[27]设计引物检测不同痘病毒,且与羊口疮病毒、牛丘疹性口炎病毒、猪痘病毒和鹿痘病毒样品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

4.2.3.2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 农业部推荐《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治技术规范》病原检测标准之一。Das等[28]优化了Bowden、Balinsky建立的两种羊痘病毒属通用型rPCR检测方法,改良后特异性均为100%。Eirini等[29]建立LSDV双探针rPCR方法,可鉴别区分LSDV野毒株和疫苗株。qPCR检测方法比传统的凝胶PCR检测方法更为灵敏,如果与自动提取相结合,可用于大规模样本的检测。

4.2.3.3 环介导等温扩增试验(LAMP)Das等[30]建立VP39蛋白基因的羊痘病毒属通用型LAMP检测方法,目视阳性反应呈天蓝色,检测结果是通过颜色的改变判定,可能会出现偏差。

4.2.3.4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法(RPA)Shalaby等[31]建立羊痘病毒属通用型RPA方法,阳性检出率和方法敏感性均为100%。该方法特异性良好,且与羊口疮病毒、牛丘疹性口炎病毒、牛痘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以及蓝舌病病毒无交叉反应。

5 疫苗

5.1 细胞传代减毒活疫苗

由于山羊痘病毒具有交叉保护,其减毒活疫苗可广泛应用到绵羊痘、山羊痘和牛结节性皮肤病,农业农村部通行办法采用山羊痘疫苗(按照山羊5倍剂量)进行紧急免疫。目前已有的疫苗减毒株包括南非Neethling毒株(LSDV)、肯尼亚KSGP O-180和KSGP O-240毒株(LSDV)、Mysore和Gorgan毒株(GTPV)、罗马尼亚毒株(SPPV)、南斯拉夫RM-65毒株(SPPV)等,这些都是自然分离毒株经过细胞或动物传代致弱形成。

5.2 基因改造减毒疫苗

目前无安全性的基因工程疫苗上市。研究人员正在把LSDV作为一种载体研制重组活载体疫苗。景志忠等[32]认为GPCR基因适合作为CaPV基因组的插入位点,是发展减毒活疫苗株的重要方向。

6 综合防控措施

6.1 强化牲畜饲养管理

建立卫生消毒制度,对动物饲养场、交易场所、运输动物车辆等实施消毒,并做好蚊蝇等昆虫的灭杀工作;跨区域引种积极申报,引种隔离观察;发现疫病配合检测,早发现、早处理,避免更大经济损失。

6.2 建立日常监测网络

充分发挥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动物疫病监测作用,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环节监测,建立LSD日常监测网络,做好区域性牛结节性皮肤病风险评估;充分发挥林业等有关部门监测作用,做好易感染野生动物、媒介昆虫等流调监测工作,为区域性牛结节性皮肤病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6.3 及时开展免疫接种

对风险区域牲畜采用国家批准的山羊痘疫苗(按照山羊的5倍剂量)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6.4 严抓牲畜调运监管

坚持内防外堵,建立区域防控,严把调运监管。全面落实区域边境巡查、开展查原灭源等防控措施;严格按照检疫申报要求进行报批报检,严禁从疫区调入动物,严查外地调入动物。

6.5 加大防控宣传培训

多层次开展LSD防控知识培训,提升专业人员鉴别检测能力,提高养殖场户危害防范意识,普及从业人员防治知识。

7 结语

近年来,随着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频繁,LSD等外来动物疫病传播进入我国速度加快,而相应检测技术、防控手段滞后,造成动物疫病大面积传播、定植。山羊痘疫苗的紧急接种,常规PCR、qPCR和ELISA等检测方法的使用,《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治技术规范》制定等都是我国防控LSD的有效手段,但是也应看到其中存在薄弱环节,免疫防控现状不稳定、调运监管能力不足、专项监测薄弱、传播速度加快等,我们应尽快加大对LSD基因工程疫苗研发、做好移动群体筛查诊断技术建立、构建LSD监测网络、开展接种后免疫应答评估、探讨疫病根除和净化等工作,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 □

猜你喜欢

痘病毒结节性皮肤病
猴痘的前世今生
西咪替丁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疗效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肿瘤临床分析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临床特点及防控措施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趋势与防控
鼠痘
多层螺旋CT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价值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心情不好会导致患皮肤病吗
羊痘病毒分子特征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