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探讨火针治疗肿瘤

2021-12-02胡董健杨旭东赵志恒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阳化火针扶正

胡董健,杨旭东,赵志恒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2.天津康复疗养中心,天津 300191;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250)

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因为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故也称赘生物,根据新生物的细胞特性及对机体的危害程度,又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1]。中医癌病是多种恶性肿瘤的总称,包含“石瘕”“肠覃”“噎膈”“息贲”等,以脏腑组织发生异常增生为其基本特征。良性腺体肿瘤则属于中医“积聚”“瘿瘤”“流痰”“癥瘕”等疾病范畴,主要表现为体表或体内肿块。但无论良性或恶性肿瘤,中医都认为其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基本病机为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结毒聚,日久积滞而成有形之肿块。目前西医治疗肿瘤多采用手术、放化疗、免疫治疗、基因靶向治疗等方法,但究其治疗根本仍是局部治疗,即治标不治本。而中医对于肿瘤的治疗更多从整体出发,针对人体这一个整体进行治疗,调节人体内部多种失衡,并以治病求本为原则,以扶正祛邪为目的,恢复患者机体自身的抵抗力和正气,从而逐渐消除肿瘤。对于肿瘤的治疗中医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化气,阴成形”这一理论为基础,临床采用具有补益阳气等作用的中药治疗肿瘤已取得显著效果,证实了这一理论的可行性。临床有部分医者应用火针治疗肿瘤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证明了火针这一疗法的有效性。所以笔者认为“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治疗肿瘤和火针治疗肿瘤不仅可以作为彼此有效性的有力依据,且“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可以作为火针治疗肿瘤的有力理论依据。

1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解释肿瘤的形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升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诸病源候论·积聚诸病》言:“腑者,阳也。脏者,阴也。阳浮而动,阴沉而伏。积者阴气,五脏所生;始发不离其部,故上下有所穷已;聚者阳气,六腑所成,故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有常处。”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认为:“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以上均指出阴阳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且提出阳化气主动,阴成形主静,阴阳相互平衡,则天地人平衡。但是若阳化气推动作用不利,阴成形不能被阳化气,则阴阳动静平衡失调,阴成形便无力消散,最终逐渐积聚。而肿瘤为有形之物,恰与“阴成形”相符。其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肿瘤发病早期并无疼痛,故难以察觉,一般在发展至后期才会出现疼痛。“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这与肿瘤发展过程中先成形而后出现疼痛的表现相对应,进一步说明肿瘤为阴邪所致。张正标等[2]对1 00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发现约80%患者为阳虚型或气虚型,并指出“寒性体质的人多数患有痰湿积滞或癥瘕积聚”“阳虚者患恶性肿瘤人数较多”,再次证实肿瘤以阴邪偏盛,阳气虚衰为主。所以肿瘤形成与阳气不足,阴邪成形关系密切。

2 补益阳气,扶正祛邪法治疗肿瘤的重要性

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指导下,认为肿瘤是因阳气不足,阴邪凝滞而成。故而要治疗肿瘤这种阴邪,笔者认为应以补益阳气,扶正祛邪作为治疗准则,既要补益人体自身的阳气,培护一身正气,也要做到祛邪外出,如此则肿瘤可愈。正气是机体抗邪的主力军,《素问·评热病论》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口问》言:“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金元时期李东垣强调“人以胃气为本”及“养正积自消”,均指出人体正气的重要性,尤其治疗肿瘤此类有形阴邪,正气必不可缺。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到:“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凡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非阳能死物也,阳来则生,阳去则死矣。”张仲景以此提示阳气的重要性。清代郑钦安也认为:“子不知人之所以立命者,在活一口气乎,气者阳也,阳行一寸,阴亦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即停一刻,可知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自然百病不作。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丛生。”[3]说明阳气是一身之主,阳气不停运行流通,则阴气无所凝滞,机体才可一切平衡,无病邪侵扰;但阳气一旦不足,运行无力,则阴也会出现凝滞甚至积聚,机体便内部失衡,百病丛生。《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扁鹊心书》言:“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毙伤。”都指出了阳气对于机体的重要性。肿瘤患者阳虚阴盛,邪盛正衰,则更应补益阳气,扶正祛邪。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杂证谟·积聚》记载:“凡积聚之治,如经之云者,亦既尽矣。然欲总其要,不过四法,曰攻,曰消,曰散,曰补,四者而已。”此处攻、消、散法正与西医手术、放化疗等治法以及中医的攻下、破血、消积、除癥等相符。代表有张仲景创制的大黄蛰虫丸、鳖甲煎丸、桂枝茯苓丸等,为治疗肿瘤的有效方剂,而补法则与补益阳气,扶正祛邪相合。但金代张元素对积聚的成因及治疗言:“盖积聚癥瘕,必由元气不足不能运化流行而致之,欲其消散,必借脾胃气旺,能渐渐消磨开散,一收平复之功。如一味克消,则脾胃愈弱,后元气愈亏,故见故者不去,新者复生矣!戒之哉!”西医的放化疗即类似一味克消之法,并未加入中医的补益阳气、扶正之法故而患者正气和阳气只会越来越虚弱,病情越来越重。亦不可单用纯温补助阳扶正之法,有助邪之嫌疑,故应尽量搭配西医手术或中医治疗肿瘤的效方等,两相搭配,其效必彰。研究发现一些扶正补虚药有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如十全大补汤可以阻断肿瘤生长过程中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传导,抑制VEGF的分泌,减少其与受体结合的机会而发挥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4],这也表明扶正补虚药物对于肿瘤治疗的有效性。

3 肿瘤热疗法与温阳扶正的联系

肿瘤热疗法泛指促使人体发热或加热的方法来治疗肿瘤的一类方法总称。1898年Westermark与1916年Percy先后报道了运用热水灌注患处局部加热的方法治疗晚期宫颈癌患者,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932年,Geotze报道了运用热水浸泡患处加热局部的方法治疗阴茎癌患者,同样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974年Hall报道了32例用45℃热水灌注局部的方法治疗膀胱癌患者,每次3 h,每日1次,治疗12 d,结果4例患者肿瘤消失,19例肿瘤缩小50%以上,7例缩小50%以下,5例无效[5]。由此可知,热疗法对于肿瘤具有确切的治疗作用。近年来医疗设备不断发展,热能治疗已经成为了肿瘤治疗中一项十分关键的治疗方案[6],目前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疗法之后的第5种疗法,被较多地运用于临床。西医多认为肿瘤热疗法发挥作用的原理为局部高温杀死肿瘤细胞,并对此开展了相关理论及机制研究。笔者认为此种说法仅为该疗法治疗肿瘤的起效原因之一,与中医温阳扶正法的治疗原理相似,本质在于通过温热作用,引发阳气,扶助正气,促进气血运行,推动脏腑的功能活动,从而达到助阳扶正,祛除肿瘤之功。不同的是,西医的肿瘤热疗法多为局部刺激,更多为治标,中医则多从整体出发,运用各种疗法从根本上改善肿瘤患者全身体质,调和阴阳,维持其机体平衡,阳气动,正气强,气血行,则全身阴寒之凝皆去,肿瘤自消,故而可以标本兼治。

4 临床应用

李梅坤[7]以阳和汤加味治疗35例乳腺癌术后并发症患者,痊愈加显效率为91.4%。缪曦迪等[8]认为“阳化气,阴成形”是对肿瘤本质和病机的高度概括,并以“阳化气,阴成形”为指导理论,以中药治疗1例结肠癌后肝转移两个月的患者,患者服药后各症状明显好转,且瘤体未见增大。郑书翰[9]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治疗1例因不孕就诊,西医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患者,在辨证论治及助孕基础处方加紫石英、乌药、肉桂、羌活、菟丝子等补肾壮阳药,疗效颇佳。方朝晖教授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时,运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用药先固其本而后澄其流,重视整体阳化功能,兼顾对痰湿、瘀血的消解,并联合耳穴埋豆,疗效颇佳[10]。窦荣浩等[11]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基础上,临床以平调阴阳、扶阳抑阴为指导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疗效显著。张卫华等[12]认为“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对恶性淋巴瘤论治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且验之于临床,明显提高了疗效,同时将中医药治疗与西医放化疗联系起来,提出:1)放化疗前应扶正不忘驱邪。2)放化疗期间多用调和之法,并要注意固护胃气。3)缓解巩固期强调“阳化气”的作用。黄金昶等[13]临床应用养阴活血、温阳利水方法治疗肝癌患者的门静脉癌栓,认为其为阳气虚衰,水湿不化所致,经治疗后疗效颇佳。刘嘉湘等[14]提出“扶正是根本,祛邪是目的”的治疗方法,主张通过扶助正气达到遏制恶性肿瘤生长的目的,且将此法运用至临床疗效颇佳。以上均为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指导下,采用补阳扶正等法治疗肿瘤的有效案例,从实际有力地证明了此理论及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5 火针疗法优势及举例

火针刺法是将烧红的火针针体,按一定的手法迅速刺入腧穴或选定部位的针刺方法。首届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首先发起和倡导火针疗法的临床使用,并创立了“贺氏针灸三通法”,开创了火针疗法的新纪元。当代名老中医师怀堂教授在古人“九针”基础上创造出“新九针”,使火针针具系列化,进一步推动了火针疗法的发展。火针疗法从《黄帝内经》起便有记载,李岩等[15]从大量文献考证推断《黄帝内经》中所称“大针”实为“火针”误书。火针的治病机制大体为:1)扶正助阳。2)温通经脉。3)祛邪引热。火针的功用有:1)壮阳补虚,升阳举陷。2)助阳益气,接触麻木。3)温阳化气,消癥化结。4)益阳补虚,启脉排瘀。5)健脾利湿,温中止泻。6)补脾益气,通利经脉。7)疏通经气,宣肺定喘。8)祛寒除湿,通经止痛。9)温通经络,祛风止痒。10)运气行血,解痉止挛。11)通经活络,散瘀消肿。12)生肌敛疮,祛腐排脓。13)攻散痰结,消除瘰疬。14)引热外达,清热解毒。贺教授精研《黄帝内经》《难经》,认为阳热充盛则阴寒可除,寒去凝散,经脉畅达,气血调和,诸疾自愈。火针疗法惟借火力,无邪则温补,有邪则胜邪,具有祛除寒邪、补益阳气的作用。如明代龚居中在《红炉点雪》中所言:“盖寒病得火而散者,犹如烈日消冰,有寒随温解之义;热病得火而解者,犹如暑极反凉,乃火郁发之之义也;虚证得火而壮者,犹如火迫冰而气升,有温补热益之义也;实证得火而解者,犹如火能消物,有实则泻之之义也;痰得火而解者,以热则气行,津液流通故也。”[14]贺教授临床曾用火针治疗肿瘤患者,多取肾经穴位。笔者考虑贺教授取肾经穴位多含有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阴元阳,为水火之府,五脏阴阳之本,元气所在且为元阳之府之义,故取肾经穴位补益先天元阳,扶正祛邪,从而激发并增强机体正气从而抗邪。临床也有不少其他医者用火针治疗肿瘤,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王少松等[16]用火针围刺法治疗1例上臂复发性韧带样纤维瘤患者,疗效为临床治愈,治疗期间未用其他治疗方法。贾友香[17]临床多用火针治疗肿瘤患者,也取得一定疗效。刘辉等[18]用贺氏火针治疗41例子宫肌瘤患者,总有效率达85.4%。范月友等[19]用火针治疗神经纤维瘤患者10例,治愈9例。曾令德[20]用火针治疗血管瘤患者26例,总有效率为100%。耿俊聪[21]用火针治疗甲状腺腺瘤患者1例,疗效显著。李志辉等[22]用火针治疗直肠癌骨转移癌性疼痛患者1例,效果显著。此类临床实例还有很多,都用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证明了火针治疗肿瘤的有效性。总之,由于中医目前对良性和恶性肿瘤病因病机认识基本相同,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基本病机为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结毒聚,日久积滞而成有形之肿块,所以理论上均可以在“阳化气,阴成形”指导下采用火针治疗。另外笔者认为火针能够治疗肿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可以直接将温热作用带到机体,扶正祛邪,补益阳气,从根本治疗肿瘤。2)强通法,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攻痰散结,消癥化结,既解决不通则痛所产生的疼痛感又可对肿瘤消散起到促进作用。3)可以健脾益气,固护中焦,帮助机体抗邪。4)操作方便。5)不良反应小。

6 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对了解肿瘤产生的本质以及从根本治疗肿瘤都有重要指导意义,临床也有案例证明此理论和火针对治疗肿瘤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故而具有强烈温热效应的火针治疗肿瘤,符合“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对中医治疗肿瘤的指导,两者相辅相成。笔者建议将“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作为火针疗法治疗肿瘤的有效理论依据,并向广大医者推广火针治疗肿瘤的方法。

猜你喜欢

阳化火针扶正
Effect of decoction of Fuzheng Jiedu Xiaoji formula (扶正解毒消积方) plus chemoembolization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patients
Fuzheng Kang' ai decoction (扶正抗癌方)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invasion by modulating mir-21-5p/human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in lung cancer cells
通阳化浊方与四妙勇安汤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家兔的粪便代谢组学比较研究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软组织肉瘤的发病机制及治法
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进展
神奇的火针疗法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画说中医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阳化气,阴成形”与中医肿瘤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