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霉素皮试“问答”
2021-12-02刘佳琪
■刘佳琪
青霉素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被发现的抗生素,它的出现填补了人们对细菌束手无策的空白,成功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在药物历史的舞台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和非凡的地位。
青霉素类抗生素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临床应用相当广泛,但是发生过敏反应最为多见,约为5%~10%。其主要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支气管哮喘等,其中过敏性休克较为引人关注,抢救不及时会危及患者生命。
口服青霉素须皮试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规定,患者在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前均需做青霉素皮肤试验。因此,无论成人或儿童,无论口服、静滴或肌注等不同给药途径,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均应进行皮试。停药72 小时以上应重新皮试。
青霉素过敏反应有哪些分型、表现和后果?
青霉素使用时易发生变态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最危重者可发生在做皮肤试验的当时,极其少数可发生在连续用药过程中,后者称迟发性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故在用药前、中、后都需要加强观察,以免发生意外。门诊患者尤其是初次用药后,可休息15~30 分钟再离开,以便于医务人员观察。
1.药物过敏反应按照发生机制可分为:
●Ⅰ型过敏反应,是由免疫球蛋白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主要引起过敏性休克、荨麻疹、喉头水肿和支气管哮喘等;
●Ⅱ型过敏反应,细胞毒作用,主要引起溶血性贫血、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等;
●Ⅲ型过敏反应,是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主要导致血清病、药物热;
●Ⅳ型过敏反应,是迟发或细胞介导的过敏反应,主要引起接触性皮炎、大疱表皮剥脱松解症和间质性肾炎等。
2.临床通常将青霉素过敏反应分为:
◆速发型过敏反应,由免疫球蛋白介导的过敏反应,包括荨麻疹,以及造成严重生命威胁的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和支气管哮喘等,多在1 小时内出现,少数可迟至6 小时内发生;
◆迟发型过敏反应,包括Ⅱ、Ⅲ、Ⅳ型过敏反应,通常发生于给药1 小时以后。
患者中5%~10%声称对青霉素存在某种类型过敏反应,但其中85%~90%青霉素皮试阴性并可耐受。青霉素速发型过敏反应发生率约为0.01%~0.04%,而死亡率约为0.002%,美国估计每年死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达500~1000 人。
皮试结果有何意义?
青霉素皮试阴性,表示发生过敏性休克等速发型过敏反应的风险较低,可接受青霉素类药物治疗,但仍有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的风险,尤其在首次给药时。此外,青霉素皮试不能预测起疱性皮疹如大疱表皮剥脱松解症,以及溶血性贫血、间质性肾炎等Ⅱ、Ⅲ、Ⅳ型过敏反应。应强调青霉素皮试不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唯一措施,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给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不良反应以及备有抢救设备与药物、做好充分抢救准备同等重要。
青霉素皮试阳性,提示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等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可能达50%(33%~100%,无阴性对照情况下假阳性率更高),不宜使用青霉素类药物。
青霉素皮试阳性,能不能再做皮试?
2017 年版《青霉素皮肤试验专家共识》列出了皮肤试验的3 种禁忌症:
■近4 周发生过速发型过敏反应者;
■过敏性休克高危人群,如哮喘控制不佳、小剂量过敏原导致严重过敏反应病史等;
■有皮肤划痕症、皮肤肥大细胞增多症、急慢性荨麻疹等皮肤疾病。
因此,青霉素皮试阳性,不属于青霉素皮试禁忌证。
既往青霉素皮试阳性,可以用青霉素吗?
青霉素皮试阳性,表明不宜使用青霉素类药物。但青霉素皮试仍有近半数为假阳性,且特异性IgE抗体可随时间衰减(半衰期10~1000d),发生过敏反应者50%在5 年内不再过敏,80%在10 年内不再过敏,这些患者今后仍可重复青霉素皮试、评估能否应用青霉素类药物。
既往青霉素皮试阳性患者,如无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在过敏史中应表述为“曾青霉素皮试阳性”,而不应表述为“青霉素过敏”。
哪些药物会影响皮试结果?
(1)应用抗组胺药物可能影响皮试结果,皮试前应停用全身应用:一代抗组胺药(苯海拉明)至少72小时,二代抗组胺药(西替利嗪、氯雷他定)至少1周;停用鼻腔喷雾剂至少72 小时;
(2)雷尼替丁等H2受体拮抗剂应停用至少48 小时;
(3)β 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可能影响对速发型过敏反应救治,皮试前应停用至少24 小时,尤其在存在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可能时。
青霉素皮试需要消毒吗?结果如何判断?
根据临床用药须知:用75%乙醇消毒屈侧腕关节上方三横指(1 岁以下儿童二横指)处皮肤,对乙醇敏感者改用生理盐水。抽取皮试液0.1 毫升(含青霉素50 U),作皮内注射成一皮丘(儿童注射0.02~0.03 毫升)。
结果判断:20 分钟后观察,如局部出现红肿,直径>1 厘米(或比原皮丘增大超过3 毫米)或局部红晕为阳性。对可疑阳性者,应在另一前臂用生理盐水做对照试验。
注意:忌用碘酊消毒,以免影响对局部反应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