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竹生“金”富农民
2021-12-02林盛
文/林盛
(作者单位: 尤溪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同样的绿竹材,从小造纸厂‘改嫁’到了大造纸企业,从原来只能生产迷信纸成为优质文化用纸的原材料,这一变身,我们企业有了生产纸品的上好原料,每吨纸品增加产值逾千元。依托尤溪丰富的绿竹资源优势,企业年可生产3.5 万多吨的成品纸,提升纸品的价值达到3500万元,极大提升了绿竹效益,增加了竹农的收入,成了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向‘低碳’转型的绿色动力。”年逾古稀的郑盛资掩不住喜悦地说。
以盛产绿竹笋材而著称的福建省尤溪县,有着480 多年特有植物绿竹栽培历史,是“中国绿竹之乡”。多年来,该县因地制宜,以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的本地优良的绿竹笋竹两用丛生竹种为优势品种,作为竹农致富增收的重要项目来抓,引导全县竹农在山地、荒山、河岸、滩涂、村庄房前屋后等广种特有植物绿竹,科学管护,走出了一年种、两年养、三年见效益、四年达高产的绿竹产业富民路,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引擎。目前,该县的绿竹林面积发展到了7 万多亩,成为我国绿竹的主要产区县。
年老了,老郑辞去了西滨镇厚丰村党支部书记,但他活力不减,闲不下来,自主创业。2005年9 月,在国家重点工程水口水电站库区的重点乡镇西滨镇成立了尤溪永丰茂纸业有限公司,他担任公司的董事长兼党支部书记和该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西滨分会的名誉会长。他告诉笔者:“尤溪生产的绿竹材市场销路好,是造纸的上好原料。在永丰茂纸业成立之前,县里的绿竹材只提供给一些小造纸厂,一般只能生产迷信纸等一些低端的纸品等。有了丰富的绿竹材,为我们的永丰茂纸业开辟了生产原料好门路。”
“他虽已年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多年创办永丰茂纸业很辛苦,但他仍旧乐此不疲,老有作为,感到创业的生活很充实,终日不歇地忙碌着。”该镇干部、党员说。现在,老郑的公司作为西滨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县老科协西滨分会实施农村科技创新“种子工程”基地,利用当地丰富的绿竹资源,每年收购了8 万多吨的绿竹材,有力带动了尤溪绿竹产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2007 年以来,尤溪有2560 多户农民从事绿竹种植,面积以每年的1000 ~3000 亩增长,农民除了卖绿竹笋,还可以通过间伐卖种苗和绿竹材。2020年,该县绿竹笋、绿竹材产值突破2 亿元大关,成了农民创收增效的“绿色银行”“聚宝盆”。
科技引领,独辟蹊径,走自主创新之路,用绿竹材生产出优质的文化用纸,这是年已75 岁的郑盛资终极执着的追求。老郑的公司从成立以来,就与当地的绿竹专业合作社强强联手,每年消耗了8 万多吨的绿竹材原料。一样的绿竹,华丽转身,带来了不一样的绿色经济效益,成为上好的造纸原料,增值提效。企业用3.5 吨的绿竹材生产出的一吨打字纸,市场价达到了6000 多元;同样用这3.5 吨的绿竹材生产出的一吨迷信纸,市场价只有5000 多元,增加产值1000 多元,带动了当地青年家门口就业。目前,他的公司生产出的打字纸、文化用纸及包装纸,畅销到了广东、福建等各大出版社。
现在,他的公司作为尤溪“集中制浆、分散抄纸”的纸业企业,不断扩容“配产”纸厂的数量,不断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年生产能力达到了7.6 万多吨打字纸、文化用纸及包装纸,他成了尤溪从事造纸业的老专家。企业生产的优质产品,占有了市场的份额,年创产值达到1.5 亿多元,创税利达1000 多万元,纳税100 多万元,成了三明地区最大的文化用纸生产基地,先后被省、市、县评为优胜企业、环保先进企业、纳税大户、先进职工之家、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20 多项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