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创造型教师及其成长*

2021-12-02张凡凡王旭哲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教书育人 2021年15期
关键词:创新型理念人才

张凡凡 王旭哲 (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当今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而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搞好创造型教育。在创造型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创造型方法来培养创造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自身具备创新精神,才能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在国家走创新型道路,大力推行创新型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创造型教师以及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意义十分重大。

一、创造型教师概念的提出

创造型教师概念的提出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信息与科技时代,自主创新的发展潮流已势不可挡。而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因素。当今教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这是保证国家未来生存发展的不竭源泉。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学到大量的知识。在这样的形势下,教师应该学会转变角色,积极踊跃地参与教育创新实践,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努力使自己成为创新型教师。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时代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新的历史时期,要求创造型教师具备创造型才能、创造型个性、创造型教学行为,这些要求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

创造型教师把创造性理念应用到教学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成果;有自己独特的创新思维;能够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教学条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在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教师是一个专业化程度较低的职位,认为教师的工作只是传播知识。其实,教师并不是知识的供应商,教育并不只是传播知识,更是对学生人格和心灵的唤醒。有人将二十一世纪称为创新教育的世纪,许多国家都把教师的创造能力当作对现代教师素养的评价要求。例如:俄罗斯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熟练的教育技巧,要具有坚定的信念、开阔的胸襟。美国要求教师学识丰富、正直诚实,要富有创新精神和教育能力,热爱学生、热心开朗。日本要求教师要有创造精神,注重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美国经济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新兴产业的推动,而这些新兴产业往往是由创新型人才所创造。可见,创新型人才在一个国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创新型教师的培养也已成为全世界教育的共同追求。

二、创造型教师的特征

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创造型教师的特征,概括起来,就是背景性特征和操作性特征。

(一)背景性特征

创造型教师的背景特征是支撑其创造的重要力量,存在于个体的精神和心灵深处,以价值观、理念、精神的方式展现出来。

1.较高的动机水平和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也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创造型教师之所以能够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其必然有一定的动机在起作用。只有有着坚定的职业理想与信念、对教育工作有着浓厚的情感和兴趣、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才会在工作中求实创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2.动态发展的教育理念

创造型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应该具有推陈出新的精神,不断学习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发展观等方面实现动态发展。

3.较强的自主意识与反思精神

教育应发挥社会功能,打破常规,培养更多具有主体性的个体。创造型教师的自我主体意识主要体现在他们对教育工作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敢于打破常规,创新教学理念,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创造型教师善于进行自我反思,他们从学生、家长、学校等多个角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成果进行冷静分析和判断,从而及时总结创新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使后续的创新行为更加行之有效。

(二)操作性特征

创造型教师的操作特征是创新能力的外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1.较强的创造教育方法运用能力

创造教育方法的运用主要表现在教学艺术和管理艺术两方面。创造型教师善于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发挥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主动性,善用讨论式、启发式、发现式、案例式、情景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发散思维。学生通过大胆思考,创新思维得到训练。管理艺术则主要是辅助于创新思维,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班集体和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了思维驰骋的空间,对学生的创新是一种极大的鼓励。

2.较强的学生创造素质培养能力

学生创造素质培养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创造型教师善于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从而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加强有效的指导,带领学生一起探索、一起求知。

3.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

信息时代,学生学习前沿知识的途径越来越丰富,“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既要与时俱进,还得触类旁通。时代发展迫切需要教师及时领悟和更新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创造型教师的培养

创造型教师不但拥有一般创造型人才的个性和思维特征,而且还结合其职业本质而表现出独特的行为特征。创造型教育行为把内外动机相结合,体现出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创造型教师的成长受到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是一个缓慢而又复杂的过程。因此,要培养创造型教师,需要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为他们提供有利的教学环境,促进教师的成长。

(一)创新教师教育体系,实现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一体化

当前,师范院校培养创造型教师还面临着诸多理念、制度和机制方面的障碍,师范院校应当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完善学校内部治理机制、建设创造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搭建创造型教师教育实践平台,为创造型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更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同时,还要加强教师职后培训,如加强职业道德培养、心理素质培养、创造知识教育等,培训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提升教师的主动创造力,增强其创新能力

教师职业的本质就是为学生创造丰富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师是一个极富创造力的职业。人们通常把教师比喻成春蚕、蜡烛。从一个角度来说这是赞扬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们把教师的教学活动理解成了被动的知识传授。因此这两种比喻具有两面性,一种是赞扬,而另一种却是贬低。但实际上,教师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职业,教师不只是要照亮别人,也要照亮自己。教师教与学是一个相互结合的过程,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促进了自我的成长。因此,创造型教师只有坚定成长信念,发挥自身的主动创造性,才会在教育活动中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职业的价值,从而促进自我成长。

(三)营造宽松、民主的管理、教学、科研环境

首先,学校要构建人性化的学校管理模式,重视人文关怀,实施人性化管理,培养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其次,要创造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积极营造团结、协作的人际关系,营造有利于探索创新的实践环境。再次,还要建立有利于创造型教师成长的评价机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进教育创新离不开教师的努力工作,教师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因此,在国家走创新型道路的过程中,大力推进创新教育,培养更多的创造型教师并促进创造型教师的自我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创新型理念人才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人才云
DARPA:美国创新型机构成功实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智能制造“四维”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