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蒲公英
2021-12-02浙江省温州市永强中学高一16王文豪
@浙江省温州市永强中学高一(16)班 王文豪
林间小道,如往常一般幽静,脚下时不时传来几声木枝断裂的“咔嚓”声。旁边,一片黄色蒲公英随风舞动,尽情摆弄着自在姿态。
手里夹带着一本《红星照耀中国》,整理好行囊,便向着小路深处走去。来过已然不止一次,但路的尽头却从没到达过。
伴着鸟鸣与书香,沉浸其中。领悟书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征路上的坚韧不屈……身旁,渐渐地,呐喊声此起彼伏。我看向旁边,几位身着绿军衣,戴五星帽的小伙子正在叫喊,而身后一大片同样穿着的人闻声而来。一位看着资深的老将领,走在末尾,牵着一匹马,而马背上则趴着看起来奄奄一息的小战士。在马蹄旁,不知何时有了红色蒲公英。我深感诧异,连忙跑去查看,但阵风吹过,一切仿如水汽般消散。停下脚步,闭上眼,领会着长征路上的艰辛与劳累——拥有这般精神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吧。
张开双臂,想要拥抱自然,手却不知碰到何物。睁开眼,见碰到了一位中年人,我连忙致歉。那中年人靠近说:“不要乱动,在这样庄严的时刻!”我不解,抬头,见周围人头攒动,远方一位身着便衣,发梢偏后的人站在一座台上——是毛主席。再仔细看,竟是天安门。毛主席说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台下立马欢呼起来,声如海浪,响彻了整座城市。在这样庄严而又神圣的时刻,我自豪了起来,眼角也泛起泪花几朵。我低下头,从包里摸出几张纸,但当我摸出时,周围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只是身旁的黄色蒲公英似乎红了许多。
静下心来,一步一步向前方走去。到了,到了这被枝叶遮拦的地方,这里估计就是尽头吧。拂开枝条,面前是一片湖,灿烂的阳光从水中跃起,似蓝似绿的湖水泛起层层波澜。我坐下来,不打算接着走了。湖面上雾气散开,留下一艘红船,船上几位年轻人正在谈话,似在争论什么问题。而其中一个人拿出一个包袱,又拿出几滴红颜料滴了几滴,随后整个包袱都慢慢变红。他又对其他人说了些话,将包袱放在一边,里面的东西也散在了地上,是蒲公英,红色的。
随着雾气集聚,红船隐去。然而,几声炮响,震开了雾气。此时水上是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舰,银白的铁皮上方印着“辽宁舰”三个大字,舰上几架飞机正蓄力待飞。这是新时代中国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奋斗的成绩。一切宛如梦幻,确实,如今阅兵时,飞机再也不用飞两遍了。一抬头见满天红色蒲公英,如同星子般,点缀了天空。
睁开双目。我看到书合上了,看来不知何时睡着了,仿佛做了个梦。周围,两排黄色蒲公英随风而动。
顺着墨绿的书签翻开《红星照耀中国》,见一株红色蒲公英躺在书中,与周围的其他蒲公英交相辉映,成为红的寄托。
时光机:
埃德加·斯诺,美国人,1928年来到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后兼任《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1930年后,他遍访中国主要城市。1933年,他认识了美国著名的进步新闻记者史沫特莱,并结识了鲁迅、宋庆龄等一批民主进步人士。1936年,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名进入延安采访的外国记者,采写、发表了大量的关于陕北苏区、中国共产党、红军的报道。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斯诺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当年10月由伦敦戈兰茨公司出版后,在世界范围引起巨大反响。1938年2月,《红星照耀中国》的中译本(更名《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几十年来畅销不衰。斯诺毕生致力中美友好,成为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并在新中国建立后几次来华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