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实践探索与模式探究
2021-12-02宣景宏齐金海赵虹桥张国宏刘宏伟张志明
宣景宏,齐金海,赵虹桥,张国宏,刘宏伟,张 柏,张志明
(1辽宁省绿色农业技术中心,沈阳110034;2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十家子镇人民政府,辽宁 阜新123117;3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十家子镇双岭子村,辽宁 阜新123117)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中国是世界上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首位的国家,果树产业产值居中国种植业的第3位。辽宁省果树产业总产值220亿元,占全省种植业产值的10%,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本文基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十家子镇双岭子村和部分相似果树产业村的第一书记3年工作实效,分析果树产业的独特优势,梳理果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实践探索,归纳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工作导向,进而凝练出果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基本范式,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推动果树产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1 果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实践探索
双岭子村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十家子镇西南部1 km,耕地面积670 hm2,传统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全村2 000余口人,有近一半村民从事玛瑙加工工艺。2018年村两委会决议,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建设苹果生态果园3.4 hm2,2020年产生经济效益8万余元。“十四五”期间将尝试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集体公司引领等多种方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1 双岭农博士“63451”模式的实践探索
1.1.1 “六个一”助力模式
形成“党总支部、果树产业、集体公司、产品商标、专家团队、技术平台”的“六个一”助力模式。
建强1个党总支部 双岭子村为原双岭子、原朝立百两个村的合并村,有党员66人,发展党员积极分子7人,后备年轻干部4人。村党总支部分别获得2018年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全县优秀党组织、2019年十家子镇先进党支部、2020年阜新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称号,以党建引领产业兴旺。
发展1个主导产业 以苹果为主导产业,建设苹果高效精品生态果园,同时实施果树庭院经济示范村项目。在原有庭院梨、葡萄、桃、李、杏、榛子、枣等多树种、多品种的基础上,房前屋后新植苹果树。做到一业为主,多业并举。
成立1个集体公司2018年6月13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双岭农博士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农业技术信息服务、谷物种植、牲畜饲养、休闲农业观光服务、果蔬采摘、农产品深加工、住宿餐饮、玛瑙加工及销售。承担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方冷凉地区苹果幼树间作矮杆作物示范与推广”和“北方冷凉地区苹果园水肥一体化示范与推广”2个国家级项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苹果生态精品果园”1个省级项目,“果树庭院经济示范村”1个市级项目,“苹果幼树间作矮杆作物示范与推广”1个县级项目。以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注册1个产品商标2019年5月2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放“玛瑙菽稷”商标,注册证号码第33022397号。核定使用商品/服务项目(国际分类)第31类:新鲜水果,酿酒麦芽,新鲜蔬菜,菌种,饲料,活家禽,新鲜的园艺草本植物,谷类,树木,新鲜槟榔。有效期至2029年5月20日。双岭子村农民只要按照标准生产的产品都可以使用产品商标。
组建1个专家团队 成立双岭农博士专家团队,由村第一书记召集。成员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辽宁省园艺专家指导组、农业农村部果树专家指导组等专家教授组成。科技服务到田间地头。
打造1个技术平台2019年5月25日“第一菽稷超市”微信公众平台注册成功,形成一个永不落幕、全天候的产业技术研发平台,成为农民田间地头新技术的科技超市;培养一批服务产业的道地乡土人才,为农业产业永续发展储备人才;吸引和聚集科技、人才和金融资源,助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共发表100多篇科技软文,指导和共享农业科技成果。
1.1.2 “三四五”组织机构
形成“标准体系、产品指标、产业模块”的组织机构。
构建3个标准化生产体系 以建设高效精品生态苹果园为突破口,覆盖全部农作物,制定并坚持“栽植、管理、销售”3个标准化生产体系。
严管4好产品指标 以苹果为例,品种要“好看”,果实外观颜色鲜艳,红润丰满;要“好吃”,酸甜适口,汁液丰富,安全有营养;要“好管”,早果性、丰产性和稳产性好,技术简单易学;要“好卖”,果品营销渠道畅通,价格高、效益好。
整合5大产业模块 制定双岭子村三年农业发展规划,将场景资源重新组装,整合出“生态果园+庭院经济、优质杂粮、设施农业、生态养殖、休闲农业+玛瑙文化”等5大产业模块。产业相互赶超,多业并举。
1.1.3 “一盘棋”工作机制
在“专家嵌入、项目示范、产业联动”的工作机制下,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村规民约,修建村屯道路,安装自来水管道,配合辽宁文艺轻骑兵汇演活跃文化生活,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97人脱贫致富,每年村级集体经济增加纯收入5万元以上。全村一盘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终极目标。
1.2 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工作导向
1.2.1 坚持短期受益与长远有效相统一
一个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如“赣南脐橙”)的形成离不开当地长期农业生产的成果积累和历史积淀。要充分认识到果树产业发展需要较长时间培植,一方面注重以果树产业为主业并辅以养殖等其他产业,可以短期受益,尝试果园幼树行间种植矮秆作物,充盈早期效益;另一方面尊重品牌发展的长时间演化规律做好长期规划,聚焦优势、特色,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一批优势区果树标准园。如双岭子村打造生态果园+庭院经济、优质杂粮、设施农业、生态养殖、休闲农业+玛瑙文化等5大产业模块,做到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在北方冷凉地区首要考虑果树抗寒性,同时选配大果型晚熟的‘寒富’苹果、小果型中熟的‘锦绣海棠’,拉长果实货架期,还可以收获间作的土豆、地瓜、萝卜、辣椒等,从而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2 坚持技术可行与经济可行相统一
农民是最好也是最脆弱的经济学家。包括果树在内的特色产业从根本上讲是一种经济行为,不光技术上可行,更要经济上可行。农民又是最困难的群体,研究技术、推广成果首要考虑农民是否接受。必须时刻关注农业、关心农民,对其负责到底。所以,果树产业的选择和应用要以道地乡土人才可实施、能融入、有增收为前提。无水不树,无光不果。建设一个高标准现代化果园,水肥一体化至关重要。投入15万元,建立水肥一体化果园6.67 hm2,使用20年,每年成本1 125元/hm2。可以随意调节使用各种滴管、喷管,及时调配任何方位的水量和水速,即使种植矮秆作物也可省工省时省力省钱。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把科技成果装进农民的腰包里。
1.2.3 坚持果品培育与人才培养相统一
果品培育是一项涵盖果树种植生产各个链条、各个环节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需要品种纯正、健壮优良的果树大苗,宽行密植、起垄高台的栽植模式,园艺地布、生草覆盖、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的土壤管理制度,整形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立杆拉线、果园机械化等配套措施,贮藏保鲜、品牌建设的营销策略……当然,这些工作主要由本村道地乡土人才来完成。发展果树产业除根据当地气候、土地、资源来选择最适合的品种适地适栽外,更需重视培养本土化专业技术型、复合管理型、生产经营型的道地乡土人才。如双岭农博士培养的50多个道地乡土人才,不仅苹果生态果园硕果累累,而且果树庭院经济示范村项目也生机勃勃,一个花果飘香的美丽家园指日可待。
2 果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范式构建
果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双岭农博士“63451”模式,遵循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生态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具有服水土、接地气、可复制、易推广、能成型的特质。该模式形成了“党总支部、果树产业、集体公司、产品商标、专家团队、技术平台”的“六个一”助力模式、构建果树等作物“栽植、管理、销售”3个标准化生产体系、严管“好看、好吃、好管、好卖”的4好产品指标、整合“生态果园+庭院经济、优质杂粮、设施农业、生态养殖、休闲农业+玛瑙文化”等5大产业模块,在全村“一盘棋”配套服务的基础上,规范“标准体系、产品指标、产业模块”的组织机构、“专家嵌入、项目示范、产业联动”的工作机制,从而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其范式构建如图1。
3 果树产业的优势分析和思考
3.1 能“上山下滩”,不与粮棉争地
果树与粮棉作物对耕地等生产资料的需求不同。顺境出产量,逆境促品质。优质耕地资源是粮棉作物稳产、丰产的保障,山地环境和适度逆境条件却有助于提升果品质量。传统相对贫困地域往往是高质量耕地少,但山地、河滩等荒地资源较多,特别适宜果树种植。因此,果树不需与粮棉争地,当然果树也不能与粮棉争地,以有效维持国家耕地保护政策,稳定粮油供应和价格,更能有效促进经济林产业的发展,支撑果品消费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3.2 种质资源丰富,区域优势明显
丰富的果树种质资源是果树产业发展的前提,适宜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是果业发展的保证。辽宁省果树种质资源丰富,品类繁多,且不同地区地域特色不同,有利于发展不同品类果品,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和差异优势,寻找场景资源的唯一性,因地制宜发展最适合的果树树种和品种。如瓦房店的苹果、海城的南果梨、绥中的秋白梨、北镇的葡萄、普兰店的设施桃、盖州的李子、大连的甜樱桃、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树莓、东港的草莓、庄河的蓝莓、新民的西瓜、桓仁的软枣猕猴桃……优质水果生产已经成为脱贫致富和产业兴旺的重要手段。
3.3 三大效益兼而有之
拥有家庭承包经营权的农民是发展果树产业的当然主体,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样会直接受益,符合国家和省市县扶贫对象精准要求。如果村党支部领办集体经济合作社,更可以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权力掌控在党组织的麾下。果树产业发展既要有量的增长,更要有质的飞跃,还要发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沙治沙、净化空气的生态功能,还能带动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等产业发展,为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振兴具有独特意义。
3.4 创新振兴模式可以“复制推广”
果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双岭农博士“63451”模式,就是通过瞄准有示范带动和辐射放大作用的果树产业,组建起以果树产业为主、粮油等相关产业为辅的专家团队,以村党总支部领办的集体公司为载体,以国家级、省市县级产业攻关项目为链接,专家团队向果树产业注入强大的科技元素,集体经济收入显著增加,建档立卡贫困户直接分红受益,实现脱贫致富,奠定美丽乡村的基础;通过“第一菽稷超市”平台,讲好双岭农博士“玛瑙菽稷”农产品的故事,产学研商政推宣“七位一体”,为乡村培养道地乡土人才,激发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活力,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该模式有效破解了当地传统农业产业发展的诸多限制因素,助力模式、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都可以再创新、再发展,并应用到其他产业,不断创新壮大集体经济的新模式,打造乡村振兴发展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