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生的学习发展中找准教师教学的定位

2021-12-02

教师博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函数知识点探究

凌 菲

(南昌大学附属中学红谷滩分校,江西 南昌 330038)

《学记》中写道:“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它阐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一个“导”字,重若千钧,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育功底与教学艺术。教师的“导”要适时、适度、得法,不能“不为”,也不能“乱为”。

那么,在学生学习发展过程中,会经历哪些阶段呢?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教师该如何“导”?基于思考与探索,笔者提出,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五个环节——“懵—懂,懂—会,会—熟,熟—通,通—稳”,教学可优化这五个环节的教学行为,以期达到学习效果。

一、导学精讲,从“懵”到“懂”

知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面对新知识,学生从“懵”到“懂”,教师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呢?教师在课前必须进行充分、细致的备课。一方面,教师要提供必要的导学案和微课等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知产生基本的认知,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参与课堂讨论;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对重难点及学生的疑惑点进行精讲,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基本概念,讲清“是什么”和“为什么”,讲解既要科学准确,又要通俗易懂。比如,在讲解“二次函数一般式y=ax2+bx+c(a≠0)”时,教师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应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特别注明a≠0?b可以为0吗?c可以为0吗?”教师在讲解时要结合二次函数的定义,其本质是二次整式(多项式或单项式),即要求最高次项必须为2次。所以,只要求二次项的系数a不能为0,如果a为0,则整个二次项为0,也不再是二次函数。而b、c则可以为0。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导学与精讲,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看得懂”“听得懂”,即从“懵”到“懂”。

二、深度体验,从“懂”到“会”

现实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独立完成作业时又不会做;考试做错的题,教师讲评时感觉听懂了,可下次考试遇到原题或类似的题还是不会做。这就是常说的“懂而不会”。其实,“听懂”和“会做”对于学生来说,是两个不同的能力要求,“听懂”不代表“会做”。要使学生从“听懂”到“会做”,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突出“学生、活动、经验”三个中心,即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探究活动中,积极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深度思考、深入体验。教师不要全程包办,而应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阅读、观察、分析、猜想、验证、归纳、展示、评价。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动眼看、动耳听,还要动脑思、动手做。针对文科类的课堂,教师可以设置角色扮演等活动;针对理科类的课堂,教师可以设置实验探究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获取知识,提升素养。

比如,在讲解“二次函数y=ax2+bx+c(a≠0)中a、b、c三个参数的作用”时,教师如果画一个表格,帮助学生归纳,让学生把表格背熟,那么学生在解答具体问题时,往往容易出错。换一种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用描点法,绘制几个具体二次函数的图像,然后通过数形结合,具体分析a、b、c三个参数对图像的影响。再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一般式中,a决定抛物线开口方向与大小,b与a一起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c决定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b2-4ac决定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个数。学生在课堂上经历此探究过程,在解具体问题时,便会“下笔如有神”。

另外,按照记忆曲线原理,课堂上还应有课堂检测和小结环节,只有让学生运用课堂上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及时复习、学以致用,这样学习效果会更好,才能让更多学生从“听懂”到“会做”。

三、思维训练,从“会”到“熟”

“会”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点,“熟”是“会”的一个升华,“熟”更体现了知识在不同情境下的熟练运用能力。从“会”到“熟”,教师必须要布置适量、适度的作业,让学生课后独立完成,这是一个必须经历的“从知识到能力”的发展过程。当然,作业的选择是有较高要求的:作业应低重心、高目标,有分层梯度,有覆盖面,有典型性,量要适中,面广灵活,不宜采用题海战术。因为如果同一类型的题重复训练很多次,容易导致思维僵化。所以,教师应精心挑选适量且经典、灵活的变式作业,利用同一知识的不同题型,引导学生从“变”的表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和激活,从“量变”到“质变”,真正做到熟能生巧、灵活运用。

四、融会贯通,从“熟”到“通”

“熟”是知识点的熟练运用能力,“通”是指跨学科的相关知识或同一学科不同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由“熟”到“通”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知识的体系建构与融会贯通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牢牢抓住学科本质,重视学科学习方法与思想的渗透,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真正弄懂知识的来龙去脉。

比如,如何理解数学的本质?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数学内容体系主要有三个模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其中“统计与概率”属于“不确定性”数学内容,培养学生以随机的观点来理解世界。“数与代数”在小学阶段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入负数,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再扩充到“实数”;“用字母表示数”又把“数”延伸到“式”,即“代数式”;研究数量关系,于是有“方程”和“不等式”;而函数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研究图像彰显“数形结合”思想的美。“图形与几何”从简单的非封闭图形“相交线、平行线”到封闭图形“三角形”“四边形”“正多边形”,再到“圆”,主要研究在具体几何场景中“边与角的数量或位置关系”。

五、磨炼心性,从“通”到“稳”

“稳”是指学生在一定情境下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时所表现的沉稳、准确的状态或境界。现实中,不少学生明明面对的是非常容易的题,在考试中却做错了;或是使用了明显更复杂的解题方法,浪费时间;或是对本来可以完成的难题,因为紧张或畏难而不敢下笔。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安排特殊训练:强基或突破。集中一段时间,每天5~10分钟,做5~10道非常基础的题,当场批改,当场纠正,直到学生不再“丢三落四”,不再失分为止;或是每天做1道压轴题,坚持一段时间,突破学生的畏难心理。强基训练,让学生能变得更加沉稳;突破训练,让学生能变得更加果敢。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事情或学校活动,让学生在磨炼中成长。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的学习从知识到能力,再到心境三个层次。教师要找准教学行为定位,精准施策,帮助学生从“懵”到“懂”,从“懂”到“会”,从“会”到“熟”,从“熟”到“通”,从“通”到“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函数知识点探究
第十二页 知识点 静候“18”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第九页 知识点 QSZ92式半自动手枪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关于函数的一些补充知识
关于G20 的知识点
高中数学中二次函数应用举隅オ
无独有偶 曲径通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