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表现主义绘画
2021-12-02赵阳
赵阳
表现主义绘画的出现伴随着艺术家主观情感和自我情感的升华,夸大和歪曲了客观世界的事物。这种思潮源于艺术家发泄内心的压抑,否定了客观存在的世界,认为主观情感是唯一的存在。20世纪20年代,表现主义成为一种艺术思潮,伴随着艺术家的出现,具有很大的个性。表现主义也受到尼采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观影响,以充分发挥其主观情感和主观感受。
一、表现主义中西方绘画历史研究现状
“表现主义”这个词在1911年在德国传播。艺术史学家认为,自1915年以来,表现主义被描述为典型的德国艺术运动,表现主义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一般来说,表现主义应该涉及法国,美国和北欧。20世纪20年代,表现主义已经成为一种思潮,随着艺术家的出现而具有极大的个性。表现主义为了发挥主观感受,采用夸张变形的方法和强烈的色彩对比,直接表达了画家的直觉感受。表现主义本身包括原始表现主义和幻觉,想要表现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因此,表现主义在艺术中的定义非常广泛,但它以其鲜明的风格和强烈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现代艺术的内容。
二、表现主义绘画中的情感表达
色彩是绘画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强烈的对比和微妙的色彩关系,它向世界传达了画家想要表达的感受。对于个人的情感表达,色彩是画家对生活的认知,对生活的积累和沉淀,结合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表达他的艺术创作在他的作品中。在他自己的经验的推动下,他所感知的世界与普通人所感知的世界不同。每位画家使用的艺术语言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表现主义绘画中,情感与色彩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梵高还是康定斯基,他们的绘画过程,很大层面上是一种自我情感与情绪的宣泄与表达。因此,作品中洋溢着个人的情绪,画面中生动地表达着作者的内在情感。这种表现主义绘画以及情感的融合对于今天的艺术创作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爱德华·蒙克,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版画复制匠,作为挪威著名的表现主义画家,他可以说是现代主义绘画的重要代表人物,在他的作品中,主要表达的是一种悲伤压抑的情绪。他的很多作品与他内心的苦闷以及挣扎的情感有着内在的关联。这种创作倾向与作者的成长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主要作品有《呐喊》《生命之舞》《卡尔约翰街的夜晚》。
《呐喊》的主体是在血红色映衬下一个极其痛苦的表情。在当时的蒙克眼中,奥斯陆峡湾充满了颤抖的血红色幻想,让人感到害怕甚至恶心。在这幅画中,虽然蒙克使用的颜色与自然色的真实性一致,但表达方式极为夸张,表现出自己的感受。画中的线条是扭曲的,与强大而直的桥梁形成鲜明对比。蒙克表达了画面中沉闷、焦虑和孤独的感受。
该画面以红、黄、蓝、绿等色彩构成,线条长短粗细有致,暗色的对比强烈使得画面郁闷阴沉,扭动的天空和河流的曲线与粗壮挺直的桥梁的斜线形成鲜明对比,使画面富有节奏感,耐人寻味,令人深思,整个构图在旋转的动感中,充满粗犷、强烈的节奏,使观者能被其旋律所吸引,作者将尖叫所产生的极度的内在焦虑,转化为一种令人信服的抽象意象,使自己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表达他的主要情感时,蒙克通过将具体和真实的描述转化为整体和主观的情感把握,在他自己的观点中描述了生,死,爱和痛苦。通过符号和隐喻,揭示了人类“世纪末”的忧虑与恐惧。蒙克把极端的孤独和绝望之情,直观地呈现于人们面前,有声有色,天人合一。
“天空就像滚动的火,令人震惊和可怕。”似乎整个天空都在流血、燃烧,看着天空。这幅画成功地表达了蒙克自己对世俗智慧和他所经历的生活的体验,以及时代的模糊性,内在的弱点和他与现代社会理性的科学取向的斗争,以及他绝望的内心世界。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具有一种情感寄托,表现出一种特定的心态和思维,因此作者创作的人物并不是现实中的原貌。在他的作品中,蒙克描绘的是充满情感内涵和生动活力的现实状态。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是表现主义的先驱,梵高的作品充满了同情和苦难意识。梵高对农民、田野生活和田园风光非常热衷。他喜欢农民的一切,特别是向日葵、麦田、莺、豌豆等。在他短暂的艺术生涯中,梵高凭借其敏锐的艺术感知,深刻而细致地描绘了这些简单自然的风景、静物和人物等。因此,他也被称为“画家中最纯粹的画家”。
在梵高进行创作的过程当中,他的画作,是他内心感受传递的重要载体,也正因为此,他的画作中倾注了浓烈的个人情感。从其创作的倾向来看,梵高更善于使用纯色,特别是金黄色。金黄色在梵高的代表作品中《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体现得淋漓尽致。画者借助简练的手法,绘制出向日葵的形态,从中表达出作品强烈的生命力以及希望。
梵高创作和再创作《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时显示出的自我批评精神很让人受启发。没有已完成的艺术,只有被抛弃的艺术。凡高通过描绘向日葵,向世人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深刻感想,并且展示出他个人鲜明的独一无二的精神世界。
整个画面由黄色系统组成,再搭配卡其色、柠檬黄色和中黄色,让观众拥有丰富多彩、绚丽夺目的视觉感受,同时也展现了梵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花瓣充满张力,不羁的线条,坚实有力的笔触,采用最强烈的色彩,鲜艳的黄色饱和度极高,背景和花瓶在节奏和节奏的笔触中,营造出粗糙的质感,追求野性的形状,厚实,在梵高的绘画中,粗犷的笔触带来了直接而简单的表达方式。该图像在建模中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并且具有强烈的野性和广泛性。这种狂野的造型风格与画家的时代,环境和个性有很大的联系。因为梵高没有接受专业的艺术教育,以自己的内心感受为主要标准。
在表现主义绘画中,线条的使用无处不在且不可或缺,即使每一行都可能是画家独特的精神世界。虽然“线条”很微妙,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画面的风格。细长的线条和直线显示出画家当时的心理状态。
随着画家自我意识的提高,无数的画家在线条上努力工作,线条在画面中的位置越来越高。画家们开始注意用线条来表达他们的感情。虽然线条不能像文字那样清晰地表达出来,但看似不规则的线条总是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让所有的观众都能看到画家的内心世界。线条服务于整个画面并使其完整。整个画面使观众立刻或明亮地陷入一种情绪之中。然而,个别的线条是独立于画面的,这是每个画家的精神世界。细细地回味可以使你与画家有更高层次的精神交流。
三、表现主义绘画中的辩证关系
表现主义绘画受尼采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影响,否定世界的物质性存在,认为主体的主观精神和主观感受是决定的存在。在表现主义绘画过程中,画家通过内心的情感表达和自我感受把本身所要表达的客观存在表达到客观的画面上,通过自我情感的升华构成画面中所要表达的内容。
表现主义油画的创作与人格的表达密切相关,这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自然表达。在表达图像个性的过程中,如何传达自我的内在思想,通过材料表达,如何更好地融合它们是表现主义油画创作过程中的关键点。作品不仅要展示画家的技巧、形状、颜色和构图,更重要的是要展现画家对事物和思想的深层精神层面,特别是在富有表现力的油画创作过程中,以强调他自己存在,作者将加强他的感情、情感和思想。他作品中的人物,物品和风景往往是某种人。共性的抽象和象征可以唤起观众的反思和感知,并在画面中产生“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达人格的表达,使作品唤起无限的生命力。
共性指的是矛盾的普遍性,个性指的是矛盾的特殊性,在表现主义绘画过程中共性则是画家所要表现的客观存在的景色或者事物,通过自己的主观处理来得到画面中所要表现的效果。个性责指的是在画家创作的过程中,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的绘画特征,不同的情感表达,不同的内心感受都会创造出不同的画面效果,这种个性的存在就是一个画家区别于其他画家的特殊符号,不同画家都有自己创作的不同风格,通常就是这种风格表现出的作品则是与众不同的。
表现主义画家重视个性,情感和主观需要。他们想象通过外在的表达,图像的扭曲或强调某些颜色,可以展示梦境,以唤起观众的情绪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