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美
2021-12-02张萌
张萌
意境是历代山水大师的不懈追求,在传统的中华文化中,“虚实相生”的艺术理念根植于山水画的表现中,由于每一位画家的生活经历、性格特征以及自身的文化修养不同,使他们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也不相同,但画家们通过笔墨技法以及在作品中融入自己丰富的情感,带给我们不同的艺术感受。艺术作品带给我们若有若无的想象余地,让我们回味无穷的并且充满诗情画意空间的就是意境。本文主要阐明了意境美在中国山水画中是如何表现的,其次也通过一些大师的作品来进行分析。意境美不仅是中国山水画独特的一部分内容,也使观赏者产生了一种愉悦感,通过对中国山水意境美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意境中是如何体现的,也可以使我们受到一定的艺术启发。
一、山水画中的意境美
(一)虚实结合
中国绘画强调“虚”和“实”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留白”,这也是艺术表现中常见的形式,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可以给画面留下空间感,也能够给欣赏者留下更多想象的余地,让艺术作品呈现给我们独特的审美感受。比如南宋画家马远和夏圭就善于描绘“边角山水”,马远多用水墨来描绘山水,马远继承了李唐的艺术风格,他喜欢在画面上留出大量空白。比如他的传世作品《踏歌图》中,主要表现了农民们欢快喜悦的场面,这幅作品中最重要的是构图上改变了全景式构图,采用了边角画法,带给我们一种优美与宁静的感受,这种艺术风格十分独特,使画面具有空灵感,其风格也代表了南宋绘画的新局面。夏圭的著名艺术作品《溪山清远图》不仅表现了大自然美丽的风光,其画面构图也别具一格,夏圭继承了马远,画面空间十分阔大,是南宋大笔触简括风格的代表,他们的作品均有一种诗意的韵味。中国画中的留白是一幅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我们可以把空白想象成天地万物,因此,在欣赏一幅山水作品时,需要融入我们想象和感悟去细细品读画面,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画家想要表达的意境究竟是什么。
(二)笔墨相融
中国山水画在北宋时期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北宋著名画家郭熙的作品十分富有韵味,他的山水画来源于他对大自然深切的热爱。他的著名作品《早春图》表现了春日万物复苏的意境,画面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云烟、草木、清泉等,郭熙在这幅作品中使用的墨色十分富有层次,他也十分重视光影的变化,他师法李成,喜欢采用“卷云皴”来刻画草木岩石。在这幅作品中,郭熙采用了“淡墨皴”和“雨点皴”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主峰屹立,画面气势夺人,在构图上,由于主峰占据了大部分画面,画家运用了白色云烟与s型溪水来营造空间感,给画面造成很强的纵深感,其构图也体现了“三远法”原则,带给我们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笔墨是中国绘画区别于西方绘画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意境的表现需要依靠用笔用墨才能带给我们独特的视觉感受。
(三)情景统一
意境的表现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如刘宋时期的宗炳和王微,宗炳一生游历山川,他的《画山水序》一书中就提出了“畅神”的艺术理念,其内涵是指游历大自然的山川景物之后就能够获得审美愉悦,并且“应于目而会于心”这句话也是他说的,其思想内涵是说画家在作画时要加入自己的主观情感和想象,这样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魅力。“畅神”说理论对于中国画本身来说就意义非凡,它可以指导我们的艺术实践。值得一提的还有王微的《叙画》,这本书也论述了关于山水创作的一些重要理念,书中精确的阐明了画家在作画时不能不经过思考而直接对着现实照抄,画家在作画时一定要经过改造、加工,要有自己的想法,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到情与景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表现出对自然的真实感受,事实上,宗炳和王微二人的观点都强调了主客统一、情景统一,他们二人所提出的艺术理念对于中国山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元四家山水画意境中的情感表现
(一)黄公望
黄公望是元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也是一位绘画理论家,字子久,号一峰。他的山水作品包括水墨和浅绛两种艺术风格,并且他的绘画理论著作《写山水诀》也被后世所称颂。黄公望的著名艺术作品《富春山居图》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富春山景色,这幅作品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构图上突破了传统的三远法构图,给我们呈现出了一种平淡天真的韵味,在这幅作品中,画家采用了中国画传统的留白原则,在画面中山川之间的布白巧妙地体现了山川的层次感,带给我们一种诗意而空灵的境界。元代文人画的特点就是借画面来抒发画家的情感,黄公望就是以这种心态来进行创作的。画家在面对黑暗现实之后开始游历山川,领略自然风光带给他的美好感受,他以这种方式来抚慰苦闷的心灵,在面对所遭遇的挫折之后,画家开始依靠山水画来填补他内心的失落与空白,因此,山水画就是慰藉他伤口的良方妙药。《富春山居图》中的笔墨与意境表现就是画家内心的真实写照,他用笔挥洒自如,表现了画家的心境与平淡天真的人生观,其高洁雅逸、融情于景的艺术画风完全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二)王蒙
王蒙也是元四家中首屈一指的山水画家,字叔明,善诗书精书画,他最擅长的皴法就是“解索皴”和“牛毛皴”,他的皴法就是他个人风格的体现。他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较深,而且他的山水作品面貌多样,也是表现文人的隐逸思想,他的笔墨也师承董、巨等大师,呈现出了一种多变的风格,他的皴法带给我们一种苍劲的美感,他也把笔墨发挥到了极致。
例如他的传世作品《青卞隐居图》中他用深浅适当的墨色晕染的恰到好处,细看这幅作品,它并不是我们现实中见到的自然山川,而是融入了画家的主观想法,画面带给我们很强的气势感,这其实就是体现了画家的人格精神,表现了文人追求自由的心态,画家借山川景物来表现自己高洁隐逸的思想和豪迈不羁的人生态度。
(三)吴镇
吴镇,号梅花道人,善诗书画,他一生过得都很清贫,他擅长渔隐生活的题材来表达避世的思想。他的主要作品《渔父图》中,他把渔父当作隐士的化身,画面中描绘的是一渔父独自一人在孤独与寂寞中寻找寄托,画家表现了渔父悠然自乐的生活,并且画家在用笔用墨上也别具一格,其用笔豪迈,喜欢用湿笔来作画,作品酣畅淋漓,在构图上,他也喜欢用“一江两岸式”的构图,但他用阔远的山水来营造画面的意境,表现他归隐山林的思想,画面既表现了宁静的氛围也表现了画家豪放的个性。
(四)倪瓒
倪瓒一生坎坷,但他却以乐观的心态和淡然的处事态度来面对一切。字元镇,号云林,作为“元四家”之一,在经历人生坎坷之后,他看破红尘。在他的作品中,带给我们一种孤寂、荒凉的意境,他的绘画都是为了抒发他的胸中“逸气”。
例如他的主要作品《渔庄秋霁图》就表现了画家的人格以及精神境界,他隐居于太湖,常年与山川景物为伴,为的就是寻求精神解放,他的“逸气说”就是表达了文人超凡脱俗的品质,那就是在心灵深处寻找一片净土。他的山水画构图奇特,采用“一江两岸”式的构图,画面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不画人,可见画家的内心是孤独的。
他的另一幅作品《六君子图》也是文人画的典型代表,他借一棵乔木来表现其人生境界。他的山水作品用淡墨以及留白的方式去表现,给我们呈现出了一种空灵、宁静的美感,倪瓒的艺术作品就是依靠大自然的景物去表达胸中逸气,这其实就是对“道”的另一种阐述。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画家的思想情怀,也能够感受到画面带给我们“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同时,画家作品中孤独、荒凉的意境就反映了他郁郁寡欢的愁苦内心。
(五)元代山水画中的韵味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元代,以抒发主观情感,追求笔墨趣味为主,画家们借助中国画的笔墨来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和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同时,作品中也都表现了文人士大夫避世隐逸的思想。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山水是用来体现“道”的境界,作品中的每一次用笔用墨都实现了“天人合一”,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山水以形媚道”的艺术境界。元代山水画家用最简洁的笔墨语言,直抒胸臆,追求理想世界,这就是元代山水画家共同追求的人生目标,这种人生追求对于明清两代的文人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结束语
意境是中国山水画想要表达的最高艺术境界,情与景相辅相成的艺术境界以及饶有趣味的笔墨都是推动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原因。从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论到南齐谢赫的“六法”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气韵生动”这一绘画理念,无论是山水诗还是山水画,画面中的诗文情趣都是不可缺少的,这种诗文情趣其实就是画家想要着重表达的意境。清代石涛的艺术著作《苦瓜和尚语录》中提出了“笔墨当随时代”的口号,由此可见笔墨也是山水表现的关键因素,追求笔墨的变化从而达到的艺术效果才能更好地来表现意境,山水大家李可染也说过“在作画时是思想感情在作画”,因此,中国山水要真正表达出画家感悟,需要我们去用心酝酿。当代中国山水画,我们要在赋予它时代精神的同时,需要强调它特有的文化含义,要真正体现画家的思想境界、观念,才能使中国山水画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