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舞蹈编创的过程及思绪
2021-12-02王妤欣杨思思
王妤欣 杨思思
舞蹈编创是一个从无到有、耗时很长、整合画面的复杂过程。它需要在创作前有灵感原型,还要经过不停地实践与在创作,不停地反复验证,才能成型。此处的成型是创作灵感成型,而不是舞者与其磨合成型,所以还需反复排练,最终与舞者融合成型。在一系列的舞蹈动作与舞者情况都确立了之后,还需将作品完整的展现出来,就少不了舞台的设计,舞美的灯光以及舞者的服装。所以一个舞蹈的形成是很漫长并严谨的,这样才能体现出舞蹈的多样化以及独特性。
一、舞蹈编创前的构思
舞蹈的创作可以用“孕育”到“生产”来形容,舞蹈构思贯穿于“选材”“结构”“编舞”三大创作步骤,但这三个步骤并非是三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的关系,每个环节都必须要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舞蹈构思、表现手段极为重要,这将直接影响整个舞蹈艺术作品的成败。创作本身就是一件富有想象力的事情,它可以体现出创作者的文化素养、心理素质、直觉力等,而舞蹈编创也是如此。不同的舞蹈创作者有着不同看世界的方式,对事物的理解、感受、反应也都不尽相同,所以就出现了有的舞蹈作品就只停留于表层的表现手法;有的舞蹈作品则深入人心、意味深长。一般使人回味无穷的作品多是加入了一些人物的内心活动描写,使表演的人物鲜活的体现在舞台上。舞蹈创作者不仅是具有想象力的创作家,还是一个细心关注生活的观察家。舞蹈的灵感之一来源于真切的生活,根植于生活,只有真地感受到了,体会过了才能将其精华展现得淋漓尽致。通常,这些生活美的片段与情节经过舞蹈创作者的眼睛,就能从中提取一些精华作为舞蹈的素材,将其进行不断创作后,带给观众真实的感受和美的熏陶。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擅长民族舞,她长居于云南,一方面是自己热爱,另一方面是不断地在大自然中发现素材,从而将自己的舞蹈语言与舞蹈创作可以更好地融入,以呈现出好作品。舞蹈的灵感还可来自于历史、文学以及一切可以使人有感触的事物。比如《铜鼓舞》,就仅仅是将彝族人民的情绪作为线索,向人们展现了其民族特有的舞蹈风格,营造了一个欢快热情的舞台气氛。还有《孔乙已》,舞蹈创作者通过拜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了解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以舞蹈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思想矛盾、遭遇悲惨生活、对生活无奈的鲜活形象。舞蹈是需要一定情感的,没有情感的舞蹈一定是空洞的,情感的表达是舞蹈艺术生命的源泉。拿现代舞来举例,无论它多么抽象,它也是有一定情感的,有着它自己要表达、要诉说的故事。编创者需要将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与作品完美融合在一起,观众才能被打动、才可以沉浸其中。
舞蹈编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编创者们自己进行探索,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编创方法,在构思上一定不要钻牛角尖、进入死角,如果觉得进行不下去了,一定要及时换个角度、换个方式去重新调整、重新出发。
二、舞蹈编创的成型
情是舞的魂,舞是情的形。《毛诗序》中写道:“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当人们的情感达到了一定程度,靠语言或者是其他什么方式都没有办法尽情宣泄的时候,舞蹈就是最好的表达方式了。舞蹈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可以让我们直接感受到情感抒发,舞蹈通过全方位的表现,让观众真切地感知演员与编导所要表达的东西,可以说是艺术情感表达的最高境界了。纵然艺术都带有抒情元素,但舞蹈艺术是最丰富的一种表达形式。闻一多对舞蹈是这样评论的:“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
整个作品经过舞蹈创作者完成后,像拍电视剧或者电影一样,还需找到适合的舞者来呈现于舞台。如果演员对创作者的作品丝毫没有情感或和谐可言,那任凭作品的情感、内容有多么出彩,都不会跳入观众心里去。舞蹈已不再是仅仅娱乐一下,使人们耳目一新的表现形式了,它也逐渐成为一种严肃的艺术。如《一把酸枣》,以酸枣为代表性事物,在晋商兴衰的背景主题下,通过酸枣和小伙子的爱情悲剧入手,呈现了一个具有地方特色、国际水准的中国风舞台。在此类舞台中,为“情”而舞已经逐渐取代了以舞造“情”。所以,舞蹈是有情的,要让作品中的人物在演员的身上活起来。舞蹈编导对人生命情感的体验与升华,可将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等人生众多情感,通过艺术的构思借助舞蹈作品表现出来。而好的作品是需要经过舞蹈创作者和舞者仔细磨合与推敲而出的,成为一种特殊的诠释不同情感、生命的表达形式。同样,一个好作品的评判标准也离不开编导与演员的合作。比如舞者在舞台上不管多么撕心裂肺,而台下的观众却无法感受到其内心悲痛的情感。所以情感是舞蹈的本体,舞者需要与编导不断沟通人物的内心情感以及细节表达,从而更好地让观众感到共鸣,呈现好的作品于舞台。创作灵感存于编导脑中,需要舞者将其展现出来,所以编导与演员的沟通也同等重要。在舞蹈表现中不宜以抽象的概念去表现,而应从具象的生动的人的具体行为出发,这样的情感表达才具有厚实力量。舞蹈是一种情绪的抒发,演员的每个表演细节上都是情感的表达,舞蹈动作的设计也要突出主题,有明确的性格和情感,而不是宽泛的、随意组合的大段动作。主题动作的设计可以反复,突出重点,可以用不同质感、不同面向、不同节奏来表现出所要强调的事情。舞蹈编创要从大局着眼、小局着手,编创者应围绕动作去考虑动作,多去尝试各种有可能的动作。
三、舞蹈编创的编排
舞蹈编排少不了对舞蹈结构的整理和再推敲,从而使整个舞蹈主体更能显而易见,得到升华。编创舞蹈过程中,要尊崇“一切从主题出发,紧紧围绕形象”的原则,既要用到编舞技法,也要法无定法,要拓宽我们的动作渠道,也可从我们日常生活形态中加以提炼与升华。例如舞蹈《俏夕阳》,编者就是从皮影戏中得到的灵感,把一群老太太跳秧歌的场面通过异常夸张的舞蹈动作给呈现得活灵活现,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不仅如此,空间的概念感和动作之间的连接、气口还有每个动作的质感、发力方式也都十分重要,同时舞蹈的语汇不需要太过繁杂,否则会让人没有印象深刻的突出点,这些都需要编导细细揣摩和与舞者之间耐心磨合。舞蹈结构既涵盖了生活的提炼,还体现了舞蹈的设计,更能表现出编导与舞者的创作。一个舞蹈作品要想“活”起来,最重要的就是舞蹈调度是否巧妙、合理,它是不可忽视地在编舞中的重要因素,编导要先在脑子里构思出各种可能的路线,尽可能出其不意的想出各种新颖的设计来,然后择优实施,看看呈现效果如何,能否达到令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来。编导的头脑一定要清晰有逻辑性,在创作中要分清楚“主”与“次”之间的关系,不好的、啰唆的结构段落及时摒弃,要舍得放手,重新去创作合理的、巧妙的结构。舞蹈这门艺术涵盖了很多方面,音乐、美术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这就还需要音乐创编与舞美设计的专业人员进行深度沟通,可以与她们一起观看作品,从而一起对作品的提升进行探讨,增加对音乐家舞台的启发,设计师对舞蹈风格的把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舞台更加吸引人,引起观众共鸣。同时还可以邀请一些与作品相关的不同老前辈,大家等,他们对其的文化底蕴有着深刻的了解,在细节方面可以处理的更加到位,使人代入感更加强烈,全方位地感受到一个舞者的立体形象。所以,一个完整的舞蹈结构是由多个专业的心理活动相互磨合,相互影响,共同打造的形象。随着原创作品的不断增多,这种火花的碰撞将会摩擦出更多不一样的色彩。
舞蹈的编创少不了对舞蹈结构的把控,同时对舞台设计的要求也相当高。舞台设计结合了空间与时间,也是非常具有特点的艺术形式。舞台有形,而作品无形,如何将有形的舞台无限扩大,超出空间尺度,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点,是我们需要去努力的方向。舞蹈编创者不仅要在宏观上把握好自己的作品,还要跳脱出来以观众的身份来看待这个作品、理性分析自己的作品。如今舞蹈编排的发展,已经要求精度到舞台艺术的表现,足以说明对编导的要求也趋于全能。编导应培养自己对舞台结构的理解和分割比例等,舞蹈如何展现在舞台上,舞者的肢体应停留在哪个调度上,舞者的舞蹈动作大、小、张、扬,与舞台的比例是否和谐等,都应该在磨合期的时候考虑清楚。为了提升舞蹈带给人们一种更好的艺术效果,编导应努力探寻舞台中的奥妙及其艺术表现形式,在艺术作品编创中配合利用舞台空间的可视区、盲区,以便达到提高艺术品位,丰富舞台空间内涵。
四、结论
艺术源于生活,舞蹈作品和舞蹈形象的产生都是从生活当中来的。编创者应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仔细细致的观察生活,不要只停留在生活的表面现象上,要将人们看得到的和看不到的通过独到的视角展现给人们。同时,在编创的过程中,还需将自己脑中的创作灵感与舞者进行深入沟通交流,使舞者始终以饱满的情绪状态处在角色中,以达到艺术作品的呈现。由于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所以它还需要与舞台设计融会贯通,就少不了音乐与文化的熏陶,所以还需与音乐编创和舞美设计师进行探讨,比如舞台灯光、布景、服装、道具化妆、音乐的高潮和低潮如何表达出舞者的情绪等。通过舞蹈编创者的创作,舞者的肢体的动静结合、情感的宣泄,通过舞台灯光的光影、色彩,线条的配合和变化、营造环境、气氛和情境,凸显作品主题,交代时间、背景等同时协调好使作品尽可能的完美呈现。虽然现在来说别样的编舞方法层出不穷,但一定要保证舞蹈创作的完整性与合理性,掌握科学的原则和方法,让其结构脉络清晰、通俗易懂,使各方面都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状态,要给人以回味,给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