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实践研究

2021-12-02尚佳伟

艺术品鉴 2021年15期
关键词:文创产品文化

尚佳伟

21世纪以来,我国文化创意形式的产品承载创意产业领域,借助信息、互联网等先进科技发展,已跻身为现代化理念下大众社会生活中的核心性构成部分。此外,“中国创造”主张的明确提出也为非遗文化资源指明了发展新方向。做工精美兼备深厚文化底蕴的舒适、巧妙设计促进我国文创产品持有鲜明“中国创造”特征,为非遗资源传承于现在社会并彰显其独有文化价值筑牢了有力基础。对此,非遗发展新思路能够高度契合文创产品拓展主体发展多元路径,构建出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互相促进、整合、互惠的发展新格局。所以,积极探索非遗文化多样资源与现代文创产品的高效融合途径具有较高现实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品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简化来讲就是被各组织、队伍或个人确定为具有文化遗产性质的表演、工艺、艺术形式与相关工艺品、工具、文化活动场所等。

(二)文化创意产品概念

文创根据其突出性特征可被分为三大点:

一是站在文创产品终端形态角度,其包含者标的产品的实物载体与文创内容,且二者通常以并存的形态呈现,后者可被视作为文创产品持有的重点、核心价值主张。

二是文创内容需承载创意设计人员的艺术、创造、创新性付出、投入,以备全面展示出我国人民精神领域的活动的内涵主旨与相关影响。

三是文创产品可充分满足大众精神文化方面的现实需要,例如知识、审美、体验、艺术、情感、文化等各诉求。通过以上三点的深度分析,可得出文创设计人员在非遗文创设计过程中融入个人艺术、文化、思想底蕴后,才可创造出能够承载、寄托大众精神活动的生动性创意载体,多方位彰显出文创产品艺术、经济、创新等各类真正价值。而此活动载体持有的巧妙创意、市场价值愈多,所具备的非遗宣传、发展的推动能力也就愈强,可高质引导大众对非遗文化塑造出深刻认知、继承保护的观念思想[1]。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实践途径

传统形式的非遗文化产品在快节奏、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中已被层出不穷、丰富多样的现代文创产品撼动了市场主导地位。然而,欠缺文化内涵这一关键元素的现代创意产品同样会在多变的市场中遭遇“遗忘”“淘汰”危机。反观已渗透于当前现代生活理念、方式的非遗文创,其凭借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受到广大消费群体的青睐,达成了“文化”向“物质”的变现目标。新时期下,大规模非遗文化衍生出的前沿创意设计被转变为市场消费产品,并向品牌化、商品化逐步发展,成为市场经济新型增长驱动,其自身身份也变更为时代、市场新宠儿。而非遗文创收获的可观收入同样可为非遗发展、项目开发提供稳定经济支持,继而构建出非遗文化发展在消费市场内部的良性循环体系。

(一)以非遗制作工艺程序为核心的文创礼品

三明位于闽西北山区,竹木资源丰富,品质上乘。产自将乐县龙栖山的西山竹纸制作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技艺,完整地传承了蔡伦造纸工艺,是福建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取材于龙栖山上等嫩毛竹,其纸质细腻柔韧,洁白如雪,书写清晰,既可用于修复、印刷古旧书籍,又可用于书法、装裱,极具古色古香意韵,素有“西山玉纸”之美誉。在发挥竹纸特性的基础上,我们可将其与旅游伴手礼需求结合,制作出即可有效传递竹纸技艺特征,又能传达非遗文化特有魅力的衍生文创产品。如以竹纸为材料仿古印刷《诗经》 《论语》 《楚辞》等古籍或伊秉绶、黄慎等本土书画名家字画。还可以竹纸为原料制作竹纸灯等现代文创装饰产品,让西山竹纸走进现代生活,既丰富文化和旅游纪念品市场,为喜爱非遗文化的受众群体提供生活化的非遗文创产品,同时又可拓展竹纸用途,提高社会需求量,让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得到提升,进一步强化非遗文创产品实用性与文化性的紧密融合[2]。

(二)在文创产品中渗透非遗文化图形元素

三明地区有非常丰富的山区特色农林食品类资源,很多产品在福建省内具有独占性或是与其他地区同类产品的比较优势,如作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的明溪肉脯干、嵩溪豆腐皮,将乐客家擂茶等,以其风味独道,便于携带保存等特点,可成为极有福建山区特色的文创伴手礼,对本省和国内外游客都有很大吸引力。创意设计人员在进行文创包装设计时,可巧妙地突出非遗产品的食材特点和外观特征,将非遗产品图案以美学角度搭配、拼接各类文创产品,最终构建出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非遗文创产品。如以猪肉主要食材的明溪肉脯干,可借助传统的“十二生肖”概念,以“圆滚滚”“体态丰盈”的动物造型为设计核心,并强调食材品质的优良;在开发过程中,设计人员还需对产品包装造型开展分析,注入现代流行审美导向,突出现代潮流元素,将非遗图形整合、复用于全系列各类文创产品中,利用可爱、生动的卡通化IP造型与实用性、生活性来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

(三)非遗文创DIY

可借鉴扬州吹糖人技艺的产业开发。非遗文创产品为拓展消费新渠道,还可推出“体验材料包”这一特殊性载体产品,设计人员在材料包内需充足准备各细化工具、材料,如糖料、木签棒等,使消费者可亲自动手尝试完成“吹糖人”,在全身心沉浸于产品制作、生产过程参与中,增加对非遗文化的新认知,继而依托材料包为流通媒介,向社会层面传播非遗文化,达到非遗文化推广目的[3]。

(四)利用衍生产品把握社会消费趋势

通过多步骤设计而出的非遗产品工艺流程及形象图案,皆可将手提袋、晴雨伞、马克杯、T恤衫等生活化物品作为关联文创,供给消费群体更为多样的选择空间、条件。以此将非遗文创产品牢牢驻扎在消费市场内,促进产业化、系统性、程序化的非遗文创生产链健全构造,逐步成为把控社会消费主流趋势的优质国民产品。

三、非遗文创创意实践启示

目前国内大部分非遗项目都缺乏经济利益获得渠道和窗口,普遍效益微薄,因此处于缺乏关注者学习、传承、掌握、发扬的边缘化危险境地。为保障非遗文化在新时代下同样可被有力继承和发扬光大,文化部门应积极借助地区博物院、展览馆及微信公众号、电视广播、书籍报刊等载体途径,唤醒大众对非遗文化、传统文化的民族自豪感,吸引大众主动承担起弘扬非遗文化的社会责任、使命,为我国文化的延伸、流传创造出良好、适宜的客观环境、空间,真正实现“文化自信”。此外,同样希望非遗文创设计能够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完成塑造非遗产品市场价值的重要任务,并向外传播中国优秀的非遗文化,侧面提高我国文化在国际领域的主导影响力。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将历史悠久的非遗文化与现代前沿的文创产品二者积极、有序、深入地融合创新发展是新时代的必然性趋向,可将其自身持有的文化、经济、传承价值通过实质性文创产品进行展示、发挥、实现。而将非遗文化与时俱进地以社会发展主流浪潮的形式呈现于大众面前,依托具体化模式的文创产品,有益于将其打造为三明地域特征鲜明的文化名片,在国内、省内层面增长三明非遗文化的品牌感、知名度,不仅可推动文创产业在新形势中的多元发展,还能够促进其对非遗自体实现“反哺”。因此,深层次剖析、探索以非遗文化为核心的文创产品创新开发在助推非遗健康传承、发扬的同时,也会为文创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文创产品文化
陶溪川文创街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谁远谁近?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