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
2021-12-02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难题的有效手段。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把耕、种、防、收等部分或全部环节委托给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种生产方式,巩固了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地位,保持了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给农民吃了定心丸;这种生产方式,解决了农民不愿种、种不好,以及一些地方出现的土地撂荒、粗放经营等问题,保证了土地的产出率;这种生产方式,让年迈的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让年轻的劳动力安心外出务工经商或就地转移从事二三产业。总体而言,农业社会化服务丰富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内涵,提升了农业经营效率,对完善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举措。受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双向挤压,我国主要农产品的收益不高,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收益是稳定农业生产的核心。从实现途径看,靠国家财政大量补贴来提高农民收益,既不现实,也不符合WTO规则要求。最有效的办法,是在农业节本增效上下功夫。实践表明,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服务组织集中采购农业生产资料,集成先进农作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采用机械化、规模化作业,订单溢价回收优质农产品等方式,能充分发挥农业机械装备的作业能力和分工分业的服务效率,有效降低农业物化成本和生产作业成本,提高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节本、提质、增效。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途径。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我国农业仍然存在化肥农药用量大、利用率低,技术装备普及难、应用不充分,农产品品种杂、种植分散、品质不优,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用现代物资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从实践看,社会化服务的推进过程,既是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的过程,也是改善资源要素投入结构和质量的过程,也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过程,还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过程。所以,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有助于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对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战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小农户经营的耕地面积占全国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近七成,小农生产方式是我国农业发展需要长期面对的现实。我国国情决定了不能照搬欧美土地流转集中的模式,同时,也不能走日韩高成本、家家户户设施装备小而全的路子。最现实的途径是在土地不集中、土地经营权不流转的情况下,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服务需求集中起来,交由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来做。服务组织通过专业化服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组织形式等现代生产要素有效导入农业,让小农户生产融入到现代化大生产之中,实现千家万户农业生产过程的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当前,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正当其时。从市场需求来看,老龄化、兼业化引发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民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旺盛。从发展条件看,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技术力量、设施装备、服务主体等都已具备了一定规模。经过多年发展,行业已经积累不少专业人才;全国农业机械动力超10亿kW,拥有配套机具数千万套,仓储、物流、加工等设施设备日趋完备;全国培育了300多万个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些主体逐步成长为提供服务的中坚力量。此外,各地在实践中也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各级政府财政补贴对象从补主体、补装备、补技术转向补贴服务环节,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摘自《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