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丹县肉羊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2021-12-02

甘肃畜牧兽医 2021年3期
关键词:畜产品养羊肉羊

(山丹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甘肃 山丹 734100)

山丹县是传统的半农半牧县,也是甘肃省确定的肉羊产业大县和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肉羊产业示范县。全县粮食等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62万亩,年产农作物秸秆约40万t,人工种草30万亩(含马场),饲草料资源丰富,草产业开发潜力较大,发展草食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2019年底,山丹县羊饲养量、出栏量、羊肉产量和毛绒产量分别达到125万只、56万只、9 680 t和865 t;养羊业产值占全县畜牧业总产值的75.5%,产业比值明显提高,肉羊产业已成为山丹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产业。

1 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1.1 规模养羊水平显著提高

受自然生态和区位优势的影响,长期以来山丹县肉羊养殖数量位居甘肃省前列,特别是近几年甘肃省实施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及中央现代农业资金牛羊产业发展项目后,肉羊产业发展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肉羊饲养量逐年增加,饲养方式不断改进,规模养殖比重显著提高。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规模化养羊小区(场)295个,规模化养羊数量达90多万只,肉羊规模化养殖比重达72%以上。在省、县发展肉羊产业政策的扶持下,通过引进肉羊良种,开展杂交改良,提高饲养技术,山丹县肉羊生产水平明显提高,肉羊产业由数量增长型逐步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产业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1.2 良种引进繁育稳步推进

近年来,山丹县在不断引进无角陶赛特、特克塞尔、萨福克、杜泊等良种公羊的基础上,按照“引进与自繁相结合”的肉羊良种生产模式,在改造提升现有省级种羊场的同时,加大了全县人工授精站(点)建设。通过采取纯种繁育、人工授精等方式,年生产优质种羊3 200多只,杂交改良肉羊16万只以上,初步形成了以纯种繁育—杂交改良—高效繁殖为主的良种肉羊繁育体系。

1.3 品牌生产效应有效提升

“山丹羊肉”通过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获得认证商标,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首次认定的2019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和“甘味”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好中优”名录。电商企业充分发挥山丹县线上线下营销平台的优势,加大开设淘宝、微信、公众号等线上销售渠道,除本地销售羊肉外,还向省外销售活羊15.2万只,羊肉1 000 t。“山丹羊肉”的品牌效应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1.4 安全生产措施逐步建立

科学合理的疫病防控体系是保障肉羊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措施。山丹县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方针,加强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疫检测体系,对布病、口蹄疫、小反刍等重大动物疫病进行全覆盖免疫。同时,强化活畜及其畜产品进出口过程的检疫检查,规范畜产品流通环节,提高畜产品市场监管能力,确保肉羊及羊产品生产的安全流通。

2 发展思路

2.1 抓好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

山丹县按照“百万只肉羊培育工程”规划要求,在抓好清泉镇瞭高山、陈户镇张庄村等4个畜牧养殖园区,以及清泉镇齐力、李桥乡品玉等肉羊养殖场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园区(场)肉羊产业,实现量上扩张,质上提升。同时,在全县8个乡(镇)改扩建万只以上肉羊规模养殖场(小区)10个,年出栏1 000只以上肉羊养殖场(小区)20个,创建部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个,充分发挥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的示范引领作用。

2.2 建设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

结合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工程、粮改饲、优质高产苜蓿示范等项目的实施,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采取林间种草、退耕还草等方式,扩大人工种草面积,提高牧草产量。在饲草种植方式上,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在山丹县范围内建立集中连片3 000亩以上优质苜蓿种植基地5处,苜蓿留床面积达到5万亩;500亩以上优质燕麦种植基地20处,年种植各类优质牧草面积达到45万亩(含马场20万亩)以上,为肉羊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饲草保障。

2.3 提升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

在巩固完善县、乡畜牧技术推广站的基础上,加强了标准化畜牧兽医站建设,重点加强了肉羊改良站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县站(中心、所)为龙头,乡站、村为骨干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强化了肉羊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支撑体系,提升了服务能力,为肉羊产业提质增效保驾护航。

2.4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

进一步完善健全县、乡(镇)畜产品安全监控体系,加强县、乡两级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强化动物屠宰定点监管、免疫标识制度、电子出证和可追溯制度的建设,扎实做好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产地认定和市场监管等工作。搞好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定,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和畜产品质量认证,提高畜产品质量,确保肉羊产业的健康发展。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措施

肉羊产业是当地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肉羊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形成强有力的工作合力,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确保肉羊产业的顺利发展。

3.2 加大政策扶持,推动产业发展

近年来,由于羊肉市场价格的上涨,养羊业效益的提升,当地群众发展养羊业的积极性高涨,规模化肉羊养殖场(户)建设不断增加,养羊业投入不断加大。为了鼓励广大群众更好地发展肉羊产业,使山丹县肉羊产业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政府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在土地、信贷、良种、技术等方面出台一些优惠扶持政策,对养殖群众给予适当支持,以促进肉羊产业的发展。

3.3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饲草生产

肉羊产业是山丹县畜牧业生产中的优势产业,结合当前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粮改饲、优质高产苜蓿示范等项目,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引进青贮玉米、燕麦、苜蓿等优良牧草新品种,扩大饲草种植面积,提高牧草单产,建立充足的饲草料资源,为肉羊产业的提质增效提供丰富的饲草料基础。

3.4 强化技术推广,提高服务能力

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在不断加大对新技术引进、应用和推广的同时,应结合当地肉羊产业发展实际和群众对养羊技术的需求,重点做好对广大养殖户的技术服务,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难题,使科学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于生产,提高畜牧业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转化效率,为山丹县肉羊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3.5 搞好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水平

目前,山丹县的规模舍饲养羊虽然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从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舍饲养殖水平参差不齐,效益高低不一。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养殖人员缺乏饲养技术,从而造成羊繁殖率下降、生产周期长、羊群周转缓慢等问题。在大力发展规模舍饲养羊的同时,县乡畜牧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对养殖场(户)技术人员的科技培训力度,通过举办舍饲养羊技术培训班,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养殖场(户)进行现场指导等方式,提高养殖人员的科学养羊水平。

3.6 抓好防疫检疫,确保安全生产

按照“政府部门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防疫原则,实行行政与业务齐抓共管的工作责任制,明确职责,细化任务,抓好落实,规范防疫操作,严格防疫程序,提高防疫密度和质量,确保防疫工作不留空白和死角。同时,抓好活畜及畜产品流通市场的检疫、监督和检查,做到运输、屠宰及畜产品交易等环节安全运行,确保肉羊产业的安全发展。

猜你喜欢

畜产品养羊肉羊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控制措施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冬季养羊 做好这四点
夏季养羊八注意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
肉羊养殖技术探讨
生态畜牧业肉羊养殖技术
肉羊健康高效养殖百问百答
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
四川大中城市8月中旬畜产品价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