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甜糯玉米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1-12-02戚江利
戚江利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农业农村局,河南 洛阳 471900)
1 洛阳市玉米产业现状
1.1 洛阳市玉米产业现状与区位优势
洛阳市地处河南省西部丘陵山区,总面积1.52万km2,其中川区占13.8%、丘陵占40.7%、山区占45.5%,大体为“五山四岭一分川”。全市耕地面积40万hm2(基本农田33.33万hm2),其中旱地面积30万hm2,水浇地面积10万hm2。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69.93万hm2左右,其中粮食作物面积52.03万hm2,经济作物面积17.89万hm2。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红薯、大豆、谷子为主,正常年景全市粮食基本生产能力稳定在20亿kg以上。
洛阳市玉米种植以粒用普通玉米为主,普通粒用玉米面积常年稳定在13万hm2左右。近年来随着种业结构调整、民众饮食健康意识的日益觉醒,甜糯玉米、饲用玉米种植面积日益扩大,目前专用青贮饲用玉米种植面积在0.33万hm2左右,鲜食玉米有0.4万hm2左右,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洛阳市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适中,降水偏少,变率较大,干旱频繁。全市土壤类型有12种,耕地土壤主要为低山丘陵的褐土、低山丘陵区中上部的红黏土、河流两岸一二级阶地的潮土和低山丘陵区及洪积扇上部的粗骨土。洛阳市因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具备生态优良、土壤富含硒锌等多种有益矿物质等独特条件,产出的玉米品质一流,口感极佳,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栾川玉米糁作为知名农产品先后入驻“上合峰会”和“淘宝特色中国河南馆”,让各国来宾品尝到了乡土的味道,体验到了舌尖上的原生态河南。因此,洛阳市发展玉米尤其特用型玉米产业的空间潜力很大,前景很广阔。
1.2 洛阳市玉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2.1 组织化程度不高。经营主体散而小、带动作用不强。各经营主体不仅体量小,而且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和共享精神,在理念上尚处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的入门阶段。种植规模化程度低下,全市种植面积3.33hm2以上的经营主体不足百家。社会化服务如统防统治、农机服务等方面,组织化程度也亟待提高。
1.2.2 农业技术推广碎片化,农业科技成果棚架。目前我国农技推广呈现“网破、线断、人散”现状,县、乡、村三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体系存在,但针对农业生产指导方面的人才还比较缺乏,科技难以落地发挥提升作用。
在新品种培育、引进、应用,栽培技术标准化、新技术应用集成化、加工精细化、农机系列化、产品商品化、贮藏和流通物联网化等方面,科技经费投入力度不大,协作攻关不够,一些好的技术推广应用力度不够。在市场上推广的品种、农药、肥料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品种同质化严重,高毒农药和不规范的农药使用,导致环境污染和食品不安全;劣质化肥的施用,导致大面积的土壤板结和植物生理性病害;由于农业科技的棚架问题,导致洛阳市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种地积极性不高等现象,严重影响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1.2.3 农业产业链条严重脱节,经营风险大。农业会受到政策因素、自然环境、农资质量、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储藏和运输、加工与销售、国家市场和国际经营环境等因素影响,都会给种地户带来风险。针对种植户抵抗风险能力较弱的问题,成立洛阳市玉米产业协会,在各乡镇建立玉米产业化服务中心,帮助种植户解决这些问题。
1.2.4 品牌意识不强。除极少数玉米生产、加工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外,绝大多数的组织及农户,没有自己的品牌、商标,更无省级、国家级名牌。从业者对于玉米的绿色、无公害、有机、原产地标志认证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亟待提高。
2 甜糯玉米品种栽培技术
2.1 选择品种
依据洛阳市农业农村局、偃师区农业农村局联合河南君品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洛阳市偃师区首阳山街道、缑氏镇多年来进行玉米品种对比试验。
分析各个品种在田间试验时不同时期的表现,再结合鲜食彩糯玉米的市场需求,特推荐以下品种以供选择,如表1所示。
2.2 播种技术
2.2.1 种子处理。①试芽:播种前15d进行发芽试验。②晒种:利用2~3d,对种子进行杀菌、添加激活酶、提高发芽率。③种子包衣:含杀菌剂、杀虫剂、复合肥料、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保水剂等,建议选择:锐胜(杀虫)、籽悦(杀虫杀菌)、河科大绿野牌红衣服(杀虫杀菌)。
2.2.2 播种条件和时间:地表下10cm温度稳定在12℃以上。春播:地膜加小拱棚或大棚,地膜需要用白膜,2月20日—5月20日,早春播种,为确保苗齐苗壮,每穴要求2~3粒种子,同时,建议播种前3d育苗,缺苗时及时移栽补苗。
夏播:5月20日—6月30日,要求每穴1~2粒种子。
秋播:7月1日—7月30日,8月以后播种有风险,在偃师晚播早熟品种试验,8月11日播种,秋季温度高,在11月初成熟,温度低时,11月中旬勉强成熟。
鲜食玉米最早播期为当地耕作层5~10cm地温稳定在10℃(连续7d)以上时,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早春播必须盖地膜。最晚播期,南部地区8月初,北部和西部山区在7月20日左右,最早和最晚一批播种的品种必须是中早熟品种[1]。
2.2.3 播种密度。①宽窄行:宽行100~120cm,窄行40~50cm,株距30cm左右。②糯玉米密度每667m2种3500株,水果玉米根据品种每667m2种2500~3000株。③等行距:密度为每667m2种3000株,行距60cm,株距35cm。
2.3 隔离种植
甜糯玉米属于隐性基因控制,不能被“串粉”。在适播期内,春秋季播种,每批次间隔15d左右,夏播每批次间隔10d左右。若不能错期播种,鲜食玉米与普通玉米之间空间上相距200m以上。且不同类型鲜食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甜加糯玉米)之间如同期播种,相互之间空间上相距200m以上。
2.3.1 空间隔离。与其他玉米品种种植相距300m。
2.3.2 时间隔离。春播间隔20~30d,夏秋播间隔15d。
2.3.3 障碍隔离。利用山岭、树林、房舍等障碍隔离。
2.4 土肥水管理
2.4.1 底肥。甜糯玉米容有分蘖的特性,所以,底肥每667m2施有机肥(首选羊粪,其次牛粪,猪鸡粪少用)3m3。控N增P、K肥,含量:氮(N)15-磷(P2O5)15-钾(K2O)15的硫酸钾复合肥或配方肥50kg。地膜覆盖要求使用硫基营养肥,建议每667m2用生物菌肥2.5~5kg,化肥使用量减少30%。
2.4.2 追肥灌溉。拔节期(7~8叶期),结合浇水亩追配方肥10kg;大喇叭口期(12~15片叶,抽雄前),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5kg。农田灌溉水质量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
2.5 加强田间管理
2.5.1 病虫草预防。①防草,播后苗前封闭,配方1用乙草胺+二甲戊灵;配方2用异丙莠。苗后除草封杀配方为丁莠+硝磺草酮。②防病虫。首先是种子的处理,用玉米专用种衣剂拌种。再次是甜糯玉米生长期施打三遍药:在苗期施打杀虫剂+杀菌剂;在大喇叭口期施打杀虫剂+杀菌剂+保护剂;在授粉期施打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授粉后3d左右向穗部打药。
2.5.2 分蘖处理。甜糯玉米有分蘖特性,苗期低温、氮肥过多,会出现分蘖,小分蘖一般不处理,到授粉时把出现的分蘖拔除。若分蘖生长过旺,高于70cm,需要剪断茎基部[2]。
2.5.3 多穗处理:甜糯玉米有多穗的隐性基因,一般在拔节期出现干旱、虫害,或授粉期遇到干旱、多雨的天气,会出现多穗现象,原则上留第一个果穗,去二穗,次三、四个穗子不用处理。有个别优秀品种,具有生长两个果穗的潜力,若土壤肥力充足,可以留两个果穗。
2.6 采收
鲜食玉米的适采期为乳熟期(5~7d),过早过晚都严重影响品质和口感风味,一般在授粉后20~25d,因气温、光照不同而不同,具体掌握在手掐果穗中部籽粒时有白浆流出为宜。可根据不同销售和加工方式,直接销售的适当早收获1~2d,销售给加工厂进行二次加工的,适当晚收获1~2d。鲜食玉米采收后,必须在24h内完成所有加工程序或在有果穗保鲜的前提下72h内到达消费者手中。
3 洛阳市甜糯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3.1 甜糯玉米病害防治措施
3.1.1 玉米青枯病。玉米青枯病病原菌种类很多,在我国主要有腐霉菌和镰刀菌,主要危害糯玉米的输导组织,一般从灌浆期开始发病,一旦感染病原菌,从见到病叶到整株得病,一般为7d左右,快的2~3d,最长可至15d左右。从根部叶片向上传导,使枝条、叶片枯萎死亡,最后使整个玉米植株死亡。病菌通过土壤、风雨、灌溉、机械、昆虫携带传播,由地下虫危害,造成的伤口侵入植株根部,局部产生浅褐色水渍样病斑[3]。然后经输导组织向植株上部蔓延。发病期一般为6~7月,高温、高湿、多雨期较严重。在发病初期,用65%乙膦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淋根茎部,喷透为止。也可以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20g,或20%福·克悬浮种衣剂22.2~400g,进行玉米种子二次包衣拌种。
3.1.2 锈病。锈病主要危害彩糯玉米叶片,病原为担子菌亚门真菌玉米柄锈菌。玉米叶片染病初期,叶片两面出现圆形黄色病斑,四周有浅黄色晕圈,后逐渐扩大,连接成片,形成大小不一的片状铁锈斑点,后突起形成黄褐色乃至红褐色苞斑,引起叶片枯黄,也危害雄花、果穗和苞叶,最后引起落花,使植株干枯。常用的药剂可选用25%戊唑醇1000~15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3.1.3 玉米褐斑病。玉米褐斑病致病菌是鞭毛菌亚门节壶菌属真菌,主要危害彩糯玉米叶片,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或残存秸秆中越冬,第二年靠气流传播到玉米植株上,条件合适就萌发产生大量的游动孢子,并在叶片表面的水滴中游动,逐渐形成侵染丝,侵害鲜嫩的玉米组织。遇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在土壤瘠薄的地块,叶色发黄、玉米植株不健壮时病害发生严重,在土壤肥力高的地块,玉米植株叶色深绿,病害较轻甚至不发病。一般病害发生在玉米8~10片叶时,到玉米12片叶以后一般不会再发生此病害。发病后彩糯玉米叶片上出现黄褐色或者红褐色的小斑点,逐渐发展成圆形、椭圆形,然后成线成面,气候潮湿时叶背面会生有灰色霉状块[4]。可以用25%的粉锈宁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防治,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戊唑醇1500倍液整株喷施,7d后再施药1次。如果喷药6h内出现降雨,则需要等雨停后进行补喷。
3.1.4 玉米顶腐病。玉米顶腐病是我国的一种新病害。该病可细分为镰刀菌顶腐病、细菌性顶腐病两种情况。病原菌主要在土壤、残存秸秆或者带菌种子中越冬。镰刀菌顶腐病在玉米全生育期均有表现症状,叶心从基部干枯腐烂,紧紧包裹植株内部叶心,使叶片不能展开或者呈现鞭状扭曲;或叶心基部纵向裂开,造成叶片畸形、扭曲或者皱缩。植株常缩节矮化,剖开植株茎基部见纵向开裂,有黄褐色病变;重病株多空穗或者雌穗瘦小,甚至整株枯萎死亡。病原菌一般从心叶、茎节等幼嫩组织或伤口侵入,虫害尤其是蚜虫、蓟马等的危害后会加重病害发生。细菌性顶腐病在玉米苗期、拔节期和抽雄时均可发生。典型症状为叶心呈绿灰色失水蔫萎枯死,形成丛生苗或枯心苗;叶基部呈现水浸状腐烂,病斑为褐色或黄褐色不规则形状,腐烂部有黏液,有时有特殊臭味,染病严重时能用手拔出整个心叶,轻病株心叶皱缩扭曲不能展开。高温高湿环境利于该病害流行,机械损伤、害虫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镰刀菌顶腐病选用25%戊唑醇5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对于细菌性顶腐病选用中生菌素。一般以上两者可加配使用。选用中微量元素水溶肥“沃生”、500倍的“壮汉”液肥、500倍的农喜十效素等高效营养调节剂,以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恢复生长和增加产量。为了“一喷多效”而兼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可混用“邯科140”2000~3000倍液或康宽1500倍液等持效期较长的杀虫剂一同喷施。另外,对玉米心叶已经扭曲皱缩、发生腐烂的较重病株,可剪去包裹在雄穗上的叶片,以利于雄穗的正常吐穗,一定要注意将剪下的带病叶片带出农田外,并做深埋处理。
3.1.5 玉米大、小斑病。玉米小斑病和玉米大斑病都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侵染苞叶和叶鞘,小斑病除了危害上述部位外,还可危害雌穗。通常将这两种病害统称为玉米叶斑病。病原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在残存组织内越冬,成为翌年侵染源,另外玉米种子也能带少量病菌。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由小的黄绿或者黄褐色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菱形大斑,有时几个大病斑连在一起,最严重时长度达10~30cm,形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最初呈水浸样状,很快变为青灰色斑点,最后变成灰褐色枯死斑。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可长出灰黑色霉状物[5]。玉米小斑病根据病原菌生理小种和玉米品种不同表现为三种不同病斑类型,一是病斑不受叶脉限制,呈纺锤形或椭圆形,较大,颜色为黄褐色或灰色,边缘褐色或者无明显边缘,有的后期稍有轮纹,苗期发病时,病斑两端或周围形成暗绿色浸润区,病斑数量多时,叶片很快蔫萎死亡;二是病斑多限于叶脉之间,呈近长方形或椭圆形,一般为黄褐色,边缘紫褐色或褐色,多数病斑连片以后,染病叶片变黄枯死;三是病斑为黄褐色坏死样小斑点,病斑一般不会扩大,周围有浅黄色晕圈,表面有极少的霉层,通常多在抗病玉米品种上出现。发病初期用50%天达腐霉利50~100g于心叶末期至叶丝期喷雾1~2次。或用50%的甲基托布津或50%的退菌特2000~3000倍液或25%戊唑醇800倍液+天达裕丰1500~2000倍液+天达2116粮食型600倍液,每次间隔10~15d喷1次,需喷施2~3次。
3.2 甜糯玉米虫害防治措施
3.2.1 棉铃虫。棉铃虫主要咬食糯玉米的花蕾、叶片、果穗,造成直接减产,每年6~8月危害严重。用20%氯虫苯甲酰胺4000倍液或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5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喷雾防治。
3.2.2 玉米螟。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玉米螟幼虫孵化后,一部分潜藏在雌穗着生节以上各叶片的叶腋间,取食积存的花粉和叶腋组织,至4龄后蛀茎危害;绝大部分初孵幼虫集中到雌穗顶端的花丝基部取食危害。玉米螟主要以幼虫危害玉米,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前后钻食心叶,当叶片展开时形成排列整齐的“一”字形孔洞;玉米抽雄穗后蛀入茎秆或雄穗茎内;在吐丝后可以咬食玉米雌花丝,之后蛀入穗轴中进行咬食或危害嫩粒。被咬食的玉米茎秆组织遭受破坏,影响养分的输送,使雌穗部发育不全而造成减产,玉米茎秆被咬蛀后易被风折断。玉米螟防治的最佳适期为心叶末期,也就是大喇叭口期,即防治玉米螟的关键时期,可选用药剂:辛硫磷颗粒剂丢心,或者用20%氯虫苯甲酰胺4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
3.2.3 蚜虫。玉米蚜虫又叫玉米蜜虫、腻虫等,是禾本科植物的重要害虫。玉米蚜虫以成、若蚜刺吸植物汁液,苗期均集中在心中叶内危害。在吸食危害的同时,蚜虫分泌“蜜露”,可在玉米叶面形成一层黑色霉状物,严重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导致减产;此外,也能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其危害更严重。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用专用包衣剂进行拌种。目前我国使用推广的抗蚜包衣剂主要是拜尔生产的“高巧”,玉米拌种后,能驱避地下害虫,并能使整个生育期的玉米免受蚜虫危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药剂防治。在玉米大喇叭口内施撒辛硫磷,可兼治玉米螟、黏虫、蓟马等。如玉米进入拔节期,发现中心蚜株,可喷洒5%啶虫脒8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10%吡虫啉1500倍液。当有蚜株率为30%~40%时,出现“起油株”(指蜜露)时,应进行全部田块防治。
3.2.4 草地贪夜蛾。草地贪夜蛾又称“幺蛾子”“秋黏虫”等,为鳞翅目夜蛾科害虫,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一种杂食性害虫。草地贪夜蛾危害的玉米叶会出现半透明薄膜“窗孔”和不规则的长形孔洞,也可以将整株玉米叶片吃光,严重时会造成玉米生长点死亡。由于这类害虫繁殖速度快,食量大,尤其是到高龄期具有暴发性,几天能吃光数亩玉米田。防控草地贪夜蛾应做好虫情调查监测,准确掌握其发生动态、群体数量及其危害程度,做到早发现、早防治、统防统治。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物理防控:利用杀虫灯可有效杀灭草地贪夜蛾的成虫,也可利用性诱捕器、诱芯等将雄蛾诱入诱捕器内。②生物防治:利用赤眼蜂、夜蛾黑卵蜂、茧蜂等可寄生在草地贪夜蛾体内。③生物农药:幼虫低龄期选用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短稳杆菌等。④化学防治:2%的甲维盐、10%虫螨腈、5%虱螨脲复配制剂1500倍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