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特点与分类策略

2021-12-02常丹凤江苏泰兴师范附属小学教育集团东润分校

教书育人 2021年25期
关键词:开题评价活动

常丹凤(江苏泰兴师范附属小学教育集团东润分校)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自主参与、全程体验、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鉴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流程,数学备课组梳理出开题会商课、策略指导课、总结整理课、展示评价课4类课型,并探索了相应的课型特点与分类策略,为高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专业支撑。

一、开题会商课,奠定综合实践活动的良好基调

开题会商课是指教师进行主题的选择、具体活动方案的确定、学生小组的责任分工、参与活动兴趣的调动,主要完成创设与活动主题相匹配的情境,设想问题探究可能遇到的困难,商讨基本的实践活动策略。开题会商课处于综合与实践活动开展的起始阶段,其完成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综合与实践开展的氛围和基调。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从课堂优化、教学内容等方面统筹设计,保障实践开题课有序开展。其中综合实践主题的确定、探究目标任务的设置、具体数学问题的破解,需要遵循简要集中、难度适中、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原则,努力做到有层次、有坡度,让教学情境更加具有吸引力和适应性。

在组织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8册“三角形的分类”一课的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相应开题会商课的主题可以确定为:三角形的分类标准;活动方案可以设计为: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思维水平,把握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最近发展区”,由浅入深弄懂直角、钝角、锐角等不同种类三角形的特点与关系。教学策略可以初步预设为:联系生活有针对性地创设关于不同三角形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开展想象、绘画、比较和探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超市中的玩具娃娃、鞋子、蔬菜、文具等图片,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超市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商品分类?然后,组织学生围绕“分类标准”展开综合实践,由三角形的物体联系到三角形的图片,以角度的大小作为分类的标准,迁移到生活和学习中其他物体的分类标准。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感知三角形分类对于促进生产、服务生活的真实应用案例,组织学生得出准确分类、快捷辨别的关键在于“抓住事物的特点”“依据统一的标准”,为后续活动开展做好铺垫。

二、策略指导课,破解综合实践活动的阻碍因素

策略指导课是指教师或学生中的“小先生”针对综合实践活动推进过程遇到的问题,做出针对性的指导与点拨,帮助学生便捷地解决问题,突破思维限制和方法局限,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在综合实践过程中策略指导课着重解决的是方向定位、方法调整和流程优化问题。数学教师应当践行以生为主的原则,与学生开展平等民主的沟通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参与各种活动。此外,还应多加包容学生、肯定学生、激励学生,不限制学生的言论自由,激励学生敢于表达与展现自己。只有做到以生为本和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学习、研究与实践,才能保障策略指导课的有序高效开展。

在组织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第9册“小数四则运算”这一课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确定活动的主题,拟定活动的计划,并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其中,活动主题可以设计为:掌握小数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灵活应对有无括号两种情况下的混合运算。活动计划可以安排为:引导学生先理解加减乘除的概念,然后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展开主动的探索与广泛的运用,培养学生猜想推理、等量替换、画线段图、变形转化等数学思维。在实践中,可以先行组织简单习题的练习,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然后,结合实际生活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分析,匹配生活的应用场景。可以对某机关人均办公用房、某居民小区人均住房面积调查,请学生分组深入机关单位、居民小区,开展测量、访谈、记录、统计、汇总等动手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小数四则运算法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对于小学生学好数学、融入社会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总结整理课,巩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成果

总结整理课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或者学生小组合作将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成果加以整理归纳,然后展开思考总结,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知识与技能,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在综合实践过程中,总结整理课着重解决的是成果巩固和扩大的问题。为此,数学教师应认真分析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目标、要求,并立足数学的生活功能与社会价值,通过设立小论坛交流、成功案例分享等办法,总结整理出一批小论文、微调研、案例集等研究成果,以便指导今后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小组总结整理中,教师还要给予适当的引导与点拨,鼓励小组成员之间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

在组织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第9册“小数乘法与除法”一课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师生共同设计了以“生活中有哪些场所实行分段计价收费”为主题的微调研活动,并由学生自主设计了活动流程,开展了实地调研,总结梳理了研究成果。具体过程为:一是在课堂讨论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联系自身生活进行回顾和排查,梳理出“峰时、谷时”用电、高速公路节假日与非节假日等分段收费场景,并制作电子表格进行了初步梳理;二是在课外调研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深入村居、厂企、机关、医院等进行访谈、观察,梳理出停车场、计程车、移动手机流量、超市等场景,并制作PPT课件进行了初步梳理;三是在互联网搜集过程中,学生分头独立查询生活生产中还有哪些分段计价收费的事例,以期对两种途径进行补充和完善,并通过绘制日夜忙闲时段、消费量多少时段、套餐内外时段、保质期前后时段等图表。围绕着同一个目标,学生通过不同的三种途径,借助课堂、课外和互联网三类不同的空间,学生自主参与,积极踊跃,效果是卓有成效的,电子表格、PPT课件、分段计价图表以及最终的微调研报告显示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是扎实的,成果是丰富的,学生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和提升。

四、展示评价课,激励综合实践活动的持续行动

展示评价课指的是综合实践活动收官阶段的成果展示和考察评价,其中展示和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习惯、知识掌握情况、互动交流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发展学生的社交能力,增强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感悟到实践活动的价值与魅力,收获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励后续的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评价还可以依据评价主体的不一样来加以进行,通过不同角度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表现,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展示的形式可以是形象可感的实物,也可以是总结提炼的汇报发言,还可以是各种成果的电子化呈现;评价的基点在于学生对于数量、图形、统计等三大板块的综合应用状态,表层考量的是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掌握情况,深层检验的是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策略以及其背后的数学思考和数学情感。展示评价课重在发展性、前瞻性,不简单进行定性评价、结果评价,应注重肯定学生的思考和行动,调动学生的收获感、愉悦感、成就感,进而促进今后综合实践活动的持续开展和整体提升。

在组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6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教室里的现成资源,请学生比较黑板、课桌正面、书本、文具盒等事物的面积大小,并由学生自主选择相应的测量工具或者比较办法,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探究,亲身经历测量与比较的过程,加深对面积计算方法和大小比较的理解。在学生测量出各种物体面积的基础上,教师安排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台分享测量、比较、总结的经验做法,比如有的学生提供可以通过图形平移的办法,不用计算面积,直接得出黑板比课桌面积大、文具盒比数学课本面积小的结论。

开题会商课、策略指导课、总结整理课、展示评价课4类课型,分别对应综合实践活动的不同阶段、不同内容和不同目标。唯有认真把握各种课型的个性特点,差异化地推进不同主题、不同任务的综合实践活动,才能充分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专业性,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开题评价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话语的历史建构与实践研究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我校举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北疆纪行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世书画文学文献整理和研究”开题暨学术研讨会举行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材料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思路与实践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