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健康与社会照护人才培养的思考*
2021-12-02张珒珒颜巧元
张珒珒,颜巧元
(1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过敏反应科,湖北武汉,430071;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护理部,湖北武汉,430022)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养老问题困扰着不少普通的中国家庭。《“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1],我国将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党的十九大作出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的重大决策,将维护人民健康提升到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正在从“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未来几年,全国将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作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健康与社会照护人才是依托多方力量培养的照护人才,从业者是指在医院、社区日间照护中心、养老院、家庭等不同场合,直接为需要的人群提供医疗相关服务的专业人员[2-3]。目前,我国养老形势异常严峻,老年照护人才培养改革迫在眉睫。近年来,尽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增设了老年护理学课程,但培养的人才是单一面向医院的护理人才。为此,笔者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照护及健康与社会照护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健康与社会照护人才培养的相关对策,旨为加快养老照护人才建设提供借鉴。
1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照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养老照护现状
我国已于1999年底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将于2027年前后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目前,养老问题照护现状为,①人口基数居全世界之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截至2019年末,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约2.54 亿,占总人口的18.1%。到本世纪中叶,60 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4.87 亿,约占总人口的35%,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比例双双达到峰值。②失能老人基数巨大。调查结果显示[5],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4 063 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至2020年、2030年、2050年,我国失能老年人将持续增长到4 200 万、6 168 万、97 50 万。③空巢问题凸显。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大量人口处于流动状态,空巢家庭、空巢老人快速增长,目前空巢老人比例达到51.3%,未来该比例将达到70%,至2020年、2030年、2050年,我国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则持续递增到1.18 亿、1.8 亿、2.62 亿[6]。随着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年龄增大,身体机能下降,其身心都会受到影响。④家庭结构呈现“421”倒金字塔模式。20 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我国家庭结构发生转变,呈现出“421”倒金字塔式家庭结构,从而导致空巢家庭问题更加严峻[5]。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形势严峻和需求较多。
1.2 我国养老照护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养老照护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粗放式、低端的发展阶段。这是因为,第一,我国民众养老服务意识淡薄,不少人认为养老照护是低知识、低技能、低待遇的职业,并未真正上升到大健康理念。职业歧视、社会地位低是造成养老照护人员短缺的主要原因[7]。第二,国家政策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制度,且老年护理在层次划分方面还不够明确,部分护理人员未经专科护理实践培训而直接走进工作岗位[8]。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缺乏政策上的顶层设计及资源上的优化组合,是造成我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困境的主要原因。第三,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及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起步晚、发展滞后,人力资源匮乏、老年护理教育发展跟不上养老需求;从事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少,文化层次及综合素质低、缺乏护理专业技术知识及技能、流动性大。第四,技能人才核心素质培养较为单一,多以高技能人才的核心技能为主要抓手,并通过对专业改造、将核心技能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以此培养各类高技能人才[9]。目前,由于医学护理教育的结构不够优化,各学科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结构和办学层次不能满足建立新型卫生服务模式的要求,导致卫生人才的培养不能完全适应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养老照护人才的护理教育存在以下问题,①在教育理念上,仍主要突出“护病”教育,教学内容也未凸显护理专业特色,学习内容是侧重于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10]。②课程设置不合理,长期以来,国内大多数护理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过于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护理专业的实践性、特殊性,未充分体现出护理专业特色,护理教育的培养方向单一化[11]。③护理操作仍强调对实施流程与具体操作手法的指导,在操作过程中人文护理理念渗透较少[12]。④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的简单化、素质教育的表面化、能力教育的形式化、考核方式的刻板化,且教材内容滞后于实际,教师过于强调学科系统性,而缺乏对学生综合知识的培养[13]。⑤在教学安排上,理论和实践脱节,教育与社会脱节,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磨炼,造成了学生重专业、轻人文,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难以体现社会发展对健康行业的需求[14-15]。自2013年国务院35 号文[16]发布以来,我国一线养老照护人员的培养培训工作主要由两类主体完成,一类是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等养老专业的各类中高职院校; 另一类是由民政部门、人社部门、中国社会福利协会等部门主持开办的资格认定和培训教育。从两者发展现状来看,合计数量十分有限,不能满足目前我国养老照护需求。
2 健康与社会照护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1 国外健康与社会照护人才培养现状
健康与社会照护作为一种职业/专业起源于英国,其在国家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中起到极为重要的辅助作用,也是医疗护理的延伸服务和重要补充角色[17]。健康与社会照护从业者是指在医院、社区日间照护中心、养老院、家庭等不同场合,直接为需要的人群提供医疗相关服务的专业人员。他们通过评估、计划、实施和效果评价等照护程序,以大量科学的临床实证为指南,采取各项有效措施,确保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促进疾病康复,改善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从业者必须掌握医疗、护理、康复、心理、营养等医疗照护专业知识和技能[18]。健康与社会照护人才在国外的培养较普遍,一些大学设有专门的健康与社会照护学院或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一般3年即可本科毕业,获取学士学位。其在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已逐渐完善和系统化[17],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教学体制科学、系统而规范,如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人才培养的宗旨是让民众幸福和健康,即生活处于良好状态,这将惠及到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街区或一个社区[19]。培养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发现并获得与不同社区服务对象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 通过学习相关的实用技能为未来工作做好准备,并通过在课程学习中的专业实践模块,将工作经验融入到学术研究中,达到理论付诸实践。②教学模式灵活多样。主要采用结构化教学的方法,结合传统讲座、研讨会和讲习班、自主学习、虚拟学习环境(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VLE)、动态个别辅导;设置学生导师、专家辅导等形式。伦敦大都会大学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在本科教育阶段,学生可通过长学制、短学制、其他学制教育获取不同学位,此外,学生可根据研究方向选择合适课题开展科学研究[20]。③课程设置。学生学习的早期即进入专业领域的学习,如伦敦大都会大学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20],第1年的学习课程包括学术技能和素养、健康与社会保健知识与探究导论、健康与社会护理有效实践简介、健康与社会保健概论;健康与幸福的概念、个人和职业发展;自我管理等。同时,在年级过渡期特别注重级别的转换,如一年级至二年级、二年级至三年级之间,并给予职业规划指导。学生在学习最后1年,可参与1 项与组织合作的项目,以提高学生对各种健康和社会保健问题的认识。此外,学校鼓励学生志愿参与卫生和社会环境保健工作,以此作为加强学术研究和积累相关经验的一种教学手段,并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健康和关怀/照护知识和技能。④早期、反复、多次实习。学生早期即进入实习阶段,如林肯大学[21]在第1年即进入为期135 d 的针对工作实地的专业社会工作实习阶段,第2年进入为期135 d 的针对服务对象的专业实习阶段,第3年进入为期135 d 的综合专业实习阶段。
2.2 国内健康与社会照护人才培养现状
从全国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技能人员数量来看,我国养老服务人才供给明显不足,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中,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人数分别为8 047 人和4 077 人,分别占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人数的3.7%、5.9%[22],供需差距非常大。全国开设养老护理专业院校大概80 所,能招到学生的有60 多所,在校学生不超过5 000 人[22-23]。各院校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都采用针对“患者照护”的传统方法,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都为“医院护理人才”,无专门针对未来家庭照护、日间照护、长护机构照护人才培养[15]。由此可见,我国专业化养老照护人才严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养老机构发展的重要因素。2018年,我国河南医药健康技师学院设置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并于当年开始第一批招生[24],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其培养目标、课程就业方向为,①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照护基本知识,熟练的照护专业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照护工作、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健康管理、活动策划及膳食营养指导,同时拥有良好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等专业素养于一身的高素质技能型照护人才。②学制为3年或4年。③课程设置有健康与社会照护中的任务和概念、健康与社会照护的社会环境和人文关怀、相关法律法规、职业素养等。④就业方向:高端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康复医院、老年服务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从事养老护理员、活动策划师、健康管理师等。目前,云南技师学院、西安城市交通技能学院等高校也相继开设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范围涉及到医院、家庭、日间照护中心以及康复护理中心等多个领域,基本实现了医疗服务领域全覆盖,市场需求较高,且就业前景良好。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的引入符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现状和医疗体制改革的市场需求,势必可成为我国养老照护人才培养的契合专业,但对该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17]。由于健康与社会照护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体现照护者与受护者的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评估能力等。笔者认为,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培养模式应充分考虑其专业特色及服务对象的特点。
3 对策与建议
《“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25]指出,我国养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需完善老龄学科体系,加快老龄照护人才培养。面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健康与社会照护人才储备迫在眉睫。为了适应我国老年化进程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考虑开展健康照护教育专业,并且其专业结构、专业口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应满足我国老年社会、经济发展之需要。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最后形成包括服务标准、人才培养和质量控制三维并存的照护服务管理体系。
3.1 更新观点,充分认知,加强顶层设计
开展健康与社会照护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既可满足我国老年社会、经济社会发展之需要,也可促进我国医学教育体制改革,为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迈出重要一步。世界职业技能大赛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是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赛事[26]。在2019年8月举行的第45 届世界职业技能大赛上,中国首次有《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参赛[27]。以世界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一方面,大力宣传养老照护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形成尊老爱老、尊护爱护的好风尚,提高对养老照护人员社会地位作用的认可度和尊崇度,同时从根本上提高养老照护人员准入门槛和工资待遇,吸引更多专业人员加入到养老服务队伍中来;另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以政府政策保障为主导[28],院校整合资源培养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人才为核心,企业加大人力资源投入为配合,政府、院校、企业多方联动的支撑体系;加强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的宣传,明确养老照护人员工资待遇、执业权利和义务等,提升行业认知水平。
3.2 鼓励及推进高等院校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建设
鼓励、推进高等院校开设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并加大对其投入和奖励力度。一是可参照师范生培养方式,学生报考并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可减免学费或提供高额助学金等,以加强健康与社会照人才培养,采取规定学生毕业后留在养老行业一定年限等方式,明确相应的工资待遇、执业权利和义务等;二是将“健康与社会照护”人才培养项目纳入精准扶贫重要领域,设立专项资金开展相关培训,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年轻人接受专业教育,促进贫困人口尽快通过就业脱贫; 三是给予政策支持,在学校办学条件上给予特殊的财政支持,让“健康与社会照护” 专业的高职学生免费入学;四是减免费用,支持现有养老机构人员参加健康照护知识与技能培训; 五是高等职业院校以市场为导向,重视学科发展,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以就业为导向,以养老机构为主体,设立专业岗位,分层次使用健康与社会照护人才。
3.3 科学制定健康与社会照护人才培养方案
以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的理念,制订以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目标和行业工作职责导向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岗位场景的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并与知识-能力-素养的培养目标相结合,推动教学-实践-管理-监督与评价的全程培养模式系统化、整体化、规划化设计,促进教学与工作实际的融合,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有机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践中,由此将教学内容转化为任务和项目,加强学习过程的引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9]。制定健康与社会照护人才培养标准,建设实用性强、具有特色的教材体系,合理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借鉴发达国家成熟与先进经验,适应卫生保健服务和老年社会的发展需求,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探索并实践全方位的课程整合,设计和开设综合课程,突出养老专业照护、医疗护理基本照护、人文沟通等,实践场所广泛多样,以保证照护人才具有良好的社会适用性。
3.4 改革健康与社会照护课程教学与考核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健康与社会照护教育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采取标准化病人情景模拟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及慕课、翻转课堂等手段教学,提高健康与社会照护人才知识和技能水平;通过远程培训、在线培训等方式增加养老照护人员的培训渠道。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观,改进考核方法和手段。建立和完善评价检查制度,设立多元评价体系,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从而提高健康与社会照护人才培训质量。
4 小结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的市场需求,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势必可成为我国养老照护人才培养的契合专业,但健康与社会照护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技能标准亟待研究、开发与推广。需更新观点,加强顶层设计,鼓励和推进高等院校设置健康与社会照护专业,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法,加快培养健康与社会照护人才,以解决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下我国养老问题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