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学刊》2021年总目录
2021-12-02
·专稿·
“新时代·新问题·新经验”——首届全国青年学者美育学论坛论文选刊
论儒家之乐及其美育意义
刘强强(4)
叙事图像的现代性成见与幼儿美育意义
李蔚(4)
试析梅洛-庞蒂如何捍卫儿童画超越线性透视法的价值
卫俊(4)
“新时代·新问题·新经验”——首届全国青年学者美育学论坛综述
刘潇(4)
·美育研究·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一部新时代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郭声健(1)
师范生美育的双重目标及其改革路径
易晓明(1)
中华教育改进社美育组会议述略
胡知凡(1)
人的图像、想象力与文化实践——论克里斯托夫·武尔夫的教育人类学美育思想
刘慧姝(2)
谢林美育形而上学的现实关怀
章文颖(2)
歌德在魏玛的美育理论与实践
贺询(2)
略论新时代美育视域下的高校学生艺术社团转型发展
张昌羽(2)
循美而行——关于高校开展“课程美育”的思考
王文革,刘同军(3)
美育塑造青春期少年美好心灵的路径探索
张璇(3)
从自然到政治的进阶——论阿兰·布鲁姆的美育观
孙云霏(3)
美育的学科共同体及其想象力
周宪(4)
文学的美育价值与美育方法
余虹(4)
传统民俗工艺美术的当代社会美育路径重构
李建军(4)
中国古典“感物”美学思想及其对当代学校美育的启示
王国东,易晓明(4)
培植天籁生态是生态美育的本质规定
袁鼎生(5)
高校“ICT”新工科视角下线上线下美育课程的共生关系研究
李霞,邱康(5)
论斯皮瓦克的美育思想
沈若然(5)
“想象力”美育话语的公共性诉求
徐承(6)
《开明国语课本》对中国传统美育思想的实践转化及当代启示
肖瑶(6)
李叔同的“人格美育”思想与实践探析
张荀(6)
·艺术教育研究·
跨学科视域下通识课程“音乐与X:倾听生命的回响”的教学探索
王旭青(1)
推动所有学生通过优质均衡艺术教育获得成功——美国“2020年推进艺术教育行动纲领”解读
杜丽姣,边霞(1)
民族男高音歌唱艺术的审美认同与技术训练方法探究
吴宇峰,王思力(1)
格物致知:博物馆艺术教育的活动规划方式研究
王晔,李英梅(1)
作为普通艺术教育的文学教育
杜卫(2)
美育视野下的戏剧教育
傅谨(2)
从文化理解到文化自觉:社区本位艺术教育的缘起、理论基础、特征及课程框架
罗宁,刘仲严(3)
以黄宾虹为中心探究国画研究室对民国艺术教育体系的影响
阳烁(3)
艺术和科技:数字化时代高校师范专业舞蹈教学实践探究
孟文果(3)
戏剧化教学法的内涵、外延及课程设计原则——兼论“Drama in Education”在中国的实践
王培喜(4)
在改编作品学习中提升审美感知与弹奏表现能力——以双钢琴改编组曲《胡桃夹子》为例
石令希(4)
语言结构隐喻下的义务教育音乐全学段教学
任也韵(5)
高校声乐教学中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
李琳(5)
·艺术史研究·
王光祈创造国乐思想与传统礼乐的现代音乐转进
席格(1)
经亨颐与“寒之友”社研究初探
周锦嫦(1)
巫鸿美术史研究的空间性内涵
王同森,李庆本(1)
李叔同留日时期美术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陈星(3)
美术真说
[美]费诺罗萨演讲,[日]大森惟中笔记,朱亮亮译,吴键校(3)
佩夫斯纳设计史的民族性与现代主义视野
李明,梁列峰(3)
艺术、工艺与技术——1923年魏玛包豪斯裂变的始末与深层因素
董冠妮(5)
“哑行者”的声音:蒋彝与中国艺术在英国
冯晗(5)
汉代画像石上的篆书题记及其书刻艺术考论
郑立君(6)
马克斯·德沃夏克艺术史研究的历史主义之维
毕聪正,王才勇(6)
元代观画与题画及其画学意义
陈博涵(6)
飞来峰第68龛弥勒造像的年代问题再探
陈越(6)
·艺术理论与艺术批评·
伊夫-阿兰·博瓦的结构主义艺术批评和《作为模型的绘画》
诸葛沂(1)
张宝《泛槎图》的图文互动与龙脉景观
李永亮(1)
“语图共相”与鲁迅小说的图像演绎——以《丰子恺绘画鲁迅小说》为讨论重点
任浩浩,潘建伟(1)
非言语意识与音乐天性
邹元江(2)
郎世宁绘画之图式及风格分析
韩京雷(2)
论肖像画的诞生:一种现代性的视角
张巧(2)
《海上乐事》的“另类”叙事及其意义
颜景旺(2)
画框的语义:路易·马林艺术理论的一个重要面向
刘子琦,诸葛沂(2)
完全脱离美学的艺术学是“跛足”的
张玉能(3)
中国当代艺术“中国化”问题的批评脉络
时胜勋(3)
1949年以来文艺类期刊的版式设计及其风格转变
范小春(3)
李斯特艺术歌曲《彼特拉克十四行诗No.104》之《我失去安宁》作品探析
刘伟(3)
“游艺尊生”的艺术价值观刍议
朱璟(4)
记谱音乐的事件性——柏拉图主义视角下的音乐本体论探讨
靳子玄(4)
但丁在1960:劳申伯格《地狱》组画与后现代主义艺术
夏天(4)
邱大成古筝、琵琶二重奏《春江花月夜》的由来与发展
谢涛(4)
“生生的节奏”:中国现代艺术形上学的典范形态
冯学勤(5)
论卡罗尔对自觉的本质主义艺术定义批判的合理性
周尚琴(5)
温德青儿童歌剧《布莱梅的音乐家》的形象化手法研究
王志妍,王旭青(5)
新文科建设中艺术学科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夏燕靖(6)
黄金十年:21世纪初豫剧舞台艺术崛起历程
郭克俭(6)
艺术生产的智能化变革——微软“小冰”作品《我知我新》批评
单小曦,黄凌伶(6)
中国传统艺术思想中的“游戏”观念
洪畅(6)
罗斯科“可塑性”概念与绘画空间
应雨芯,李庆本(6)
·美学研究·
宗白华美学建构中的英美思想传统
张泽鸿(2)
日本明治时期大学的美学课程及其讲座的诞生始末
郑子路(2)
作为社会沟通系统的艺术与美学——尼克拉斯·卢曼的艺术美学沟通观
郑端(2)
康德的手工艺美学观新解
关晓辉(3)
中国当代形式美学的发展历程与境遇研究
马草(3)
肯定美学认知主义论证的三重建构及其理论要义
周思钊(3)
明代“意象”范畴的演进脉络
田婧媛(3)
从抵抗技术到沉浸技术——身体美学在科幻电影中的渗透与变异
李石(4)
从“形象思维”讨论到“方法论热”——论新时期美学发展中的科学主义热潮
石佳(4)
论梁启超小说观的“审美功利主义”特征
胡海(5)
回归生活实践——现代性视域中杜威的时间观念及其美学意蕴
徐陶,谢雨(5)
阿格妮丝·赫勒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及其美学价值
余燕莉(5)
·审美文化研究·
魏晋自然审美之竹篇
薛富兴(1)
同题异趣:从牡丹题材传统美术作品看审美趣味的文化分层
周纪文,周雨沅(1)
书法欹中取正的审美规律
宋民(2)
现代主义艺术真实观辨析及其审美价值重构
汤克兵(2)
“玩好”的初容——基于先秦至两汉相关文献的审美文化考察
蔡志伟(2)
从审美构型到文化治理——托尼·本尼特文化治理性观点的逻辑演进
何利娜(5)
视觉性“看”:视觉文化语境下的观看启示与策略
孙茂华(5)
魏晋六朝时期“神”之审美新义
陈俊早(5)
宋人“书法尚意”论中“意”字内涵刍议
刘晓红(6)
良渚文化的视觉生产与杭州城市形象设计研究
沈菲(6)
从融合到创新:中国剪纸片戏曲元素研究
任占涛(6)
凝结的基因:民间手工艺模件化造物中的“图”与“技”
王星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