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析
2021-12-02江苏省新沂市邵店镇朱圩小学
江苏省新沂市邵店镇朱圩小学 许 姣
分层教学是基于新课程教学改革所提出的创新性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分层教学法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以及学习难度,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及能力。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教师需要正确看待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借此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提问分层,尊重学生思维差异
在常规教学环境中,很多数学教师也会利用互动教学、问题教学与学生展开有效的交流,以此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加强学生的课堂体验,但是,很多教师却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所提出的问题难度大多比较统一。对于能力不同的学生来说,其在面对问题时所形成的感受自然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会认为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无法受到问题的驱动,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又会不理解教师提出问题的用意,甚至会因此而害怕数学学习。所以,站在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教师需要调整问题的梯度,根据学生所展现出的状态选择不同的问题难度,对应性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保证学生有所收获。
例如,在讲解“鸡兔同笼”这一知识时,教师就可为学生设计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第一,小鸡有什么特点?小兔子有什么特点?第二,小鸡和小兔子之间有什么区别?第三,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先求得哪些未知数?利用问题层层引导,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思维理解逐一解决问题,找到题目的解答核心,如此既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也可奠定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基础。
二、作业分层,着眼学生能力差异
在核心素养的教学背景下,对教师设计的作业形式、作业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业是学生进行复习、检验学习效果、拓展学习内容的途径。所以,在设计作业时,教师不能过多地注重量,而更应该注重质。同时,教师也需要遵循分层原则,需要根据学生出现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
以“整数的乘除计算”这一课为例,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布置一部分统一作业,要求全班学生都要完成。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设计针对性的课外作业。例如,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一些复杂程度较高的作业:在整数乘除的基础上融入一些加减运算。而针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设计一些基础性的作业,侧重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这一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意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三、活动分层,完善学生核心素养
在分层教学体系中,适当融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的精力有限,无法在课堂上逐一地提问学生或解答学生的疑问。 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核心素养理念,适当地引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分组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展开客观的评价,不能单纯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需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基础,合理地将学生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针对不同的小组,教师可为其布置不同难度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以及学习计划,让同组内的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并且,由于同组学生能力相当,所以学生不会出现明显的自卑心理。
以“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可先划分好学习小组,并辅助学生选出组长。准备工作结束后,小组长需要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同组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如若能力较差的小组在学习中还是遇到了障碍,则可以先鼓励他们向其他学生提问,让小组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如果学生无法处理问题,那么教师予以指导,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效深化学生核心素养。
总之,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将教学目标以及重点转移为培养学生的学科认知,增强学生的学科掌握能力。分层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满足教师的这一要求。在分层教学理念下,教师可通过提问分层、作业分层、活动分层的方式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准,更重要的是,分层教学有效遵循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够让学生站在主体角度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完善个人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