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栋强:行云流水 华而不争
2021-12-02张墨
文·图 / 张墨
昆明市,滇池畔,艺术家园。
小区一楼的大厅,是一个文创展馆,里面摆满了各种篆刻系列作品,还有一些漆器等。
茶案后面坐着个温文儒雅的中年人,在缓慢地冲水沏茶。常人不注意的是,他右手的中指尖起了一层老茧,那是常年握刻刀造成的。刻刀,就摆在不远处的案子上。他偶尔瞄一眼,目光里满是温柔。确实,20 多年握刀,他和刻刀的感情像极了伴侣。
刻刀陪伴着他成长,陪伴着他在“篆刻的江湖”里遨游,陪伴着他在这个叫“行云轩”的地方创作,将胸臆刻凿出来,呈现给世人一片惊艳。
“行云轩的名字,出自王维的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里的主人龚栋强说,行云轩还有一层寓意:他是一个艺术道路上的行者,边行边学,永无止境。
2012 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之后,龚栋强留校任教,先后师从董磊、徐家震、何永坤、韩天衡诸师,目前担任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近年来,他以西南联大和建党百年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篆刻作品,受到社会关注,先后获评“昆明市技术状元”“昆明青年拔尖人才”“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已出版《印证西南联大》《印证昆明——百位历史名人》等专著。
稳坐寂寞 静看繁华
阜阳是龚栋强的故乡,他的少年时代在那里度过。阜阳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华北平原南端,是管仲、鲍叔牙、吕蒙等名人的故里,欧阳修、苏轼曾在此为官;阜阳剪纸、颍上花鼓灯、界首彩陶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谓人杰地灵。
少年时代,华北平原上的群众生活依然艰苦,龚栋强自小跟着父母在田间劳作。父亲是退伍军人,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还擅长刻章。很多时间,龚栋强就趴在桌子边,看父亲聚精会神地雕刻,在他幼小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那个年代,每逢取挂号信或者汇款单,都要用到私章,不少乡亲都来求父亲帮忙刻一枚,这对龚栋强触动很深。没事的时候,他也拿起小刀学着雕刻。
每次跟母亲去田里干活,他都会跑到池塘边去挖一堆胶泥,然后央求母亲帮他抬着回去。干了一天农活的母亲,虽然疲惫不堪,但还是一边嗔骂着他调皮,一边帮他抬回家。回到家后,他会将胶泥像宝贝似的藏起来,没事的时候,拿出一块来雕刻成乌龟、牛头等。
转眼间到了上中学的年龄,龚栋强被父母送到城市里读书。视野有了扩展,课余时间他就用削笔刀在橡皮上、印石上刻字……后来,老师知道了他的这个爱好,推荐给当地知名的篆刻家董磊先生学习篆刻。直到高中的时候,他还是没丢下这个爱好,并小有所成。
2003 年,他考入了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第一次离开家,到遥远的云南读书。收拾行囊时,他也不忘将自己的篆刻工具塞进行囊。来到陌生的昆明,他对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2004 年还组织创办了云南艺术学院大学生书画协会。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种精神让人泪流满面,也总有一种力量让人奋勇向前。童年的印记、父母的勤劳,在龚栋强身上打下了太多的烙印。不久,他响应国家号召,携笔从戎,圆了儿时的梦想——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
在革命的大熔炉里锻炼了5 年,2009 年,龚栋强退伍,回到云南艺术学院继续完成学业,并在2012 年毕业留校任教。2016 年,龚栋强有幸拜篆刻大师韩天衡为师,成为入室弟子。
至此,龚栋强的前半生,以他满意的结果完成:求学顺利、从军历练、艺业有成;但是,他仍以行者的心态,继续徜徉在篆刻界的江湖里,虚心学习……
十年篆刻 一壶清心
成为韩天衡的入室弟子后,龚栋强像鱼儿游入了海洋,夜以继日地钻研学习篆刻技艺。他知道,想要成为一等一的高手,最重要的就是沉下心来接受千锤百炼。
“以前的想法很单纯,就是将文字刻在印章上。”龚栋强说,跟随韩天衡系统学习后,才领悟到篆刻其实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篆刻、刀法、布局承载了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的沉淀和变迁;同时,还有印外功夫,比如文学方面修养、艺术上的审美等等,都需要全面提升。韩天衡治学的严谨,也对龚栋强触动很大。“数十年来,韩老师做了很多公益活动,比如,为了篆刻印学研究,他自己出版了100 多本著作;在艺术馆免费面向社会公众传播篆刻技术。”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龚栋强。
“时间,不一定能证明许多东西,但一定会看透许多东西。”在工作和学习之余,龚栋强都浸淫在篆刻的方寸之间,不断寻找着艺术和时代的契合点。他在各种篆刻大赛中不断磨砺自己,岁月在流逝,他握刻刀的手也越来越纯熟、越来越自如,艺术的造诣也在一点点沉淀、累积。
2019 年10 月,在云南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龚栋强用84 字的《义勇军进行曲》歌词设计创作并篆刻成21 方印章,以艺术展览的形式唤起师生共同的心声,唱响爱国主旋律。“艺术的真谛,就在于弘扬时代的节拍,在时代潮流里凸显艺术的价值。”为了弘扬西南联大精神,龚栋强创作策划了“印证西南联大篆刻作品展”,用篆刻的形式,锲刻西南联大校名、校训、著名教授和知名校友的事迹。“从西南联大教师和学生中选出100 位影响力较大的名人,印章侧面雕刻名人事迹和简历,每人各100 字左右。”龚栋强说,一方印章就是一段历史,一副边款就是一个故事。他以100 件篆刻作品,向建党百年献礼。
峥嵘岁月,英雄史歌
“翻开中国共产党云南地方史,总有一些熠熠生辉的名字让我们动容;总有一种精神力量,在激励我们前行。”为纪念建党百年,龚栋强结合云南陶艺,用篆刻的艺术形式,篆刻了一套“印证云岭·先锋永恒”作品,展示建党100 年来云南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作出突出贡献的100 位优秀共产党员。
同时,龚栋强还创作了“思想之光·印证百年”百句名言庆百年主题篆刻作品。他针对每句名言进行精心设计:印章的边款上,每个主题结合名言提出的时代背景,用不同的书法字体进行创作;用云南陶土设计制作陶坯印材,烧制成红色效果,既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又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思想之光滋养新时代,鼓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生活中,龚栋强为推广和弘扬篆刻艺术,参加各种展示和比赛;在学校讲台上,他坚持开设了近十年的篆刻专科课;在平日里,他也以篆刻技艺在影响着身边的朋友,有些找他学艺的人,甚至比他年龄都大。
尘梦间,一杯茶。
昆明市,滇池畔,艺术家园,行云轩……再斟一杯茶,龚栋强停止了讲述,起身拿起那把相伴多年的刻刀。凝视着刀锋,目光依然温柔,但指间的力已蓄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