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病的防治知识有哪些

2021-12-01王敏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0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精神病生理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107-2306(2021)0910--01

提到健康,人们往往想到的只是生理上的健康状况,但是,健康并不只是特指我们不患病,或者身体不虚弱,而是指我们的生理、精神以及社会适应性方面都达到一个不错的健康状态。而提及精神健康,精神病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今天咱们就精神病的一些相关常识,进行一些简单的科普。

1.什么是精神病?

精神病,是精神疾病,并不等同于“神经病”,精神不健康也并不一定是患有精神疾病,精神不健康包括精神卫生问题和精神疾病两方面:精神卫生问题,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卫生问题;而精神疾病,往往指的是精神障碍,当我们的精神活动出现一定异常状况,精神症状发生改变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时,长时间的持续和刺激下,我们的社会生活受到损害,甚至造成主观痛苦时的疾病状态才是精神疾病。如今,精神疾病在国际疾病诊断分类上共分为十大类,分别为:器质性精神障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心境(情感)障碍、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心理发育障碍、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和情绪障碍等等。这十大类又被分为72个小类,总共接近四百余种精神疾病疾病,比如说,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老年痴呆、酒精依赖综合征、抑郁症、躁狂症、焦虑症、失眠症、偏执型人格障碍、智力低下、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等这些疾病都属于精神病的范畴。精神疾病病因机制同生理疾病是一样的,都是因为多个相互作用的因素所导致的,年龄、性别、发育情况、成瘾物质甚至是生理疾病都是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根据研究调查,精神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有精神病家族史的人,往往要比没有精神病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成为精神病患者。除去以上生物学因素的影响,精神病的诱因还包括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比如一个人的个性、对待事物的方式看法情绪、在面临生活中重大事件(各类天灾、亲人亡故、生活受挫、恋情家庭危机等等)时的情状等等。

2.精神病是可以及早预防治疗的

我们在这漫长的一生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精神卫生问题,想要避免精神疾病的发生,就要先发现并处理好这些精神卫生问题,各个年龄段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如下:

(1)0~3岁的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因养育方式不当而带来的精神卫生问题,比如语言发育问题、交往及情绪表现能力问题等等,此时起关键作用的是家长,只有家长多注意与孩子进行适当情感,语言及身体交流,才能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也就可以规避这些精神问题的发生了。

(2)4~6岁的学龄前期:主要表现为孩子过度依赖家长、不会处理与幼儿园小伙伴交往问题、与其他小朋友相处中孤僻或不合群等问题。如果遇到这类精神卫生问题,可以多与孩子谈心,适时鼓励与他与小伙伴一起游戏、交流,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即可规避这些学龄前儿童的精神卫生问题。

(3)7~18岁的生长发育关键期:主要表现为考试焦虑,学习困难等学习问题;不合群、难以融入学校环境,甚至逃学等人际交往问题;过度追星、吸烟饮酒、叛逆、自我伤害、霸凌、性认知、情绪控制等等青春期问题等等。面对此类精神卫生问题,学会调节压力、多交流、多培养兴趣、树立正确价值观等等即可减少避免这类问题发生。

(4)青年及中年期:这个年龄段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多与工作和家庭相关,包括工作环境的适应、人际关系的处理、就业压力、婚姻夫妻关系、家庭关系、子女教育问题等等。面对这方面的精神卫生问题,不可过度压抑自己,要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发展兴趣爱好来丰富自己的生活都是可行的解决办法。

(5)老年期:主要表现为退休生活,家庭变故,生理疾病以及与子女关系等等带来的。情感和适应问题。在这个年龄段,学会接受年龄逐年增长而带来的各类变化至关重要。可以尝试融入新的人际关系圈子、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多运动锻炼、力所能及的参与社区活动等等都是解决之道。

除此之外,在面临各种天灾人祸,意外突发事件时,要学会正视自己的心里痛苦,是在难以排解时,要及时寻求外界的心理援助。除了精神卫生问题的及早预防,有关精神疾病的防治又分为以下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增强保护:根据自身的能力,适时的改善生活,如改善居住条件,保证营养状态,增加受教育机会,维护家庭氛围,减少不良习惯养成等等。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发现自身或家人出现精神方面问题,是要及早进行心理干预,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三级预防,精神病患者的能力训练: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对其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社会认知适应以及职业技能方面的在训练,进一步减少损害,促进康复,防止再复发。

3.总结

精神健康同我们的生理健康一样,都至关重要。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豁达的态度,多发展个人爱好,扩大交际圈子,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等等都能有利于我们远离精神病的干扰。一旦患病也不要过分担心,及时咨询医生,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切不可自行停药。

作者简介:王敏(1976.02-),女,四川成都人,汉族,本科在读,副主任医师,成都市青白江区精神病医院行后科。从事临床医学精神卫生专业,研究方向:临床精神卫生方向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精神病生理
享用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镇痛成果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完形填空专练(五)
精神病
精神疾病康复护理注意事项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SCARED STRALGHT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1/8德国人有“生理缺陷”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