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德育渗透
2021-12-01张卫斌
张卫斌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教师应从各方面去培养学生,让他们成为一个道德品质优秀的小学生。而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如果只是单纯从音乐艺术角度去传授知识,忽视品德教育,就达不到对学生审美育人的目的,我们应该通过教学活动使德育渗透于美育之中。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合格公民的起点。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把德育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课堂上,能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渗透;教学策略
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们提升审美能力,从而陶冶情操,丰富内心情感,对于学生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德育教育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小事上,也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在长期的影响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所以音乐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辅相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加入德育内容,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还能够通过音乐的背景解读以及思想情感解读,来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歌曲背后的含义,从而对优秀的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加深对道德的理解。
一、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音乐是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通过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体验进行音乐审美教育,通过作品的音韵美、曲调美、和声美、音色美等方面,使学生获得音乐美的感受,体验音乐美的情怀,进入音乐美的世界。一首好的歌曲,往往蕴藏着美好的寓意,或是承载着美丽的梦想,或是展现炽热的情怀。如《画四季》《种太阳》《乘着歌声的翅膀》等歌曲,这种情境之美,会深刻感染学生,使他们幼小的心灵萌发美好的种子。同时,好的声乐作品曲调优美,用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学生,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审美效果。而器乐作品则会通过它的音色、旋律、速度和力度等的变化来展现其艺术魅力:动人旋律、轻松的节奏、悦耳的和声、靓丽丰富的音色,都使人身心愉快。如《春江花月夜》这首乐曲,“江楼暮鼓”以琵琶模拟钟鼓声开场,鼓声醇和而温馨,展现江南暮色的柔和之美;“月上东山”描绘出一轮明月从东山慢慢升起,江上月影浮动的秀丽画面。“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云深际”……每个段落都是运用丰富优美的音色合奏、强弱的力度变化、或急或缓的节奏表现着优美动听的主题,让听者心旷神怡,尾声的渐行渐远,余音袅袅,又让人回味无穷,意犹未尽。音乐的独特魅力,能够激发出学生愉悦的情感,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能力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小学音乐教师在将德育教育与音乐教学内容融入一体的过程中要学会合理的安排教学的内容和环节,德育教育内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需要音乐教师学会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来讲述合适的内容,提高德育教育渗透的效果。小学音乐教师可以以我国传统的节日或纪念日为主题,把德育教育内容渗透到小学的音乐课堂上,例如在五一劳动节时,音乐教师为了能够有效强调劳动的意义,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通过结合教材中《劳动最光荣》这一章节中的曲目来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结合五一劳动节这一重要的节日来让其与正式的音乐教学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们在强烈劳动氛围的包裹下正确认识劳动的意义,并燃起学生内心参与劳动教育并主动参与劳动的热情和信心。再比如小学音乐教师在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重要的曲目时,可以让其与我国十一国庆节联系到一起,通过组织学生去共同浏览和了解我国国歌的创作历程、创作的背景以及它在鼓舞全体中国人打赢抗日战争,实现民族解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来加深自己对于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和树立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进行情感交流
音乐课堂是师生之间进行双向交流的平台,因此,只有当师生之间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之后,德育课程才能发挥出它的最大作用;相反,若音乐课只是音乐老师向学生的单向输出以及学生的被动接受,那么这样既不能使学生更好的吸收音乐知识,又不能使德育深入人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当构建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情境,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例如,当有学生受到考试成绩的不良影响,产生消极、低迷的情绪时,就可以选用《田野在召唤》作为课堂内容,帮助学生消除消极的心理状态,同时还可以将《龟兔赛跑》这首歌曲作为辅助,帮助学生树立勤能补拙的意识,使他们能够意识到一时的失败并不是永远的失败,只要再振作起来并且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克服眼前的困难,获得进步;再例如,当教师想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时,可以借助歌曲创造与感恩相关的现实情境,让学生通过音乐教育产生内心共鸣,改变自己原先不正确的观念,从此树立感恩意识,内化感恩教育,此时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mv视频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老师的讲解下,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歌曲的内涵,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四、灵活教学组织形式,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应仅仅是利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可以是自己对音乐作品进行讲解,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积极探讨对该首作品的理解和认识,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一个人独唱,小组合唱或者班级大合唱的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音乐课堂中,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促进学生融入到课堂之中。
例如,在教学《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时,首先,教师应当向学生讲解本节课音乐作品是出自《红灯记》选段。然后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播放关于《红灯记》中的视频片段,以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全面的掌握。随后教师可以通过分角色演唱的形式,让学生开展对于本首作品的演唱。在此過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地给予指导。通过本节课的音乐教学,可以使得学生能够了解到作者想要表达的爱国之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不畏强权的勇敢意志。
在素质教育广泛推行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渗透德育教育是新时期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这不仅可以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度发展,还能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可以更好地促进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薛添灵.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J].新课程导学, 2019,(19).
[2]张秀玲.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8):35.
[3]王丽杰,赵艳.小学音乐教学德育渗透的原则及路径研究[J].黄河之声, 2018,516(15):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