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体育教学反思
2021-12-01何坤
何坤
摘 要:对于高中生来说压力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想逃却又逃不掉,假如学生们不知道如何自我缓冲,就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创伤。体育课就是学生们的“休息室”,能够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随着阳光体育这一教学理念的开展,体育课不仅仅是学生的“休息室”,还成为了学生的“加油站”。本文作者就高中体育教学中落实阳光体育这一教学理念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反思;衔接
目前,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大中小学之间相脱节,没有把十六年的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没有在这十六年中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和其它规律进行研究,即“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体育教学出现了低层次的重复,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而且无形中阻碍了社会体育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整体衔接势在必行。
一、终身体育的观念深入校园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与学校体育的关系密不可分,这就要求在校期间要着力培养学生“自觉参与运动的习惯和能力”,这无疑都体现了终身体育思想在中小学和高校校园的深入和发展。
二、初中、高中、高校体育的特点
(一)初中体育的特点
初中生的年龄多为11~15岁,正是身体发育的高峰期,除了身高体重等指标迅速增加之外,体内的各器官和组织也趋向成熟,各种生理机能迅速增强。身体素质方面,这一时期是人体速度、力量和耐力发展的敏感期,体能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迅速增强,这为学生学习各运动项目的技术和技能提供了身体的保障。
初中生的兴趣爱好没有定型,许多项目都是刚接触,处于初步了解的阶段,因此,初中体育多普及开展各项目,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各个运动项目,例如多参与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田径等基础项目的学习,有条件的还可以将新兴时尚的项目引入校园,引导学生参与各项目的活动体验,带领他们感受成就与成功,在获得基础的技术技能的同时,也为形成个人爱好初步奠定基础。
(二)高中体育的特点
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了大部分运动项目的基础之上,许多高中学校根据项目和学生的特点都实施了模块(选项)教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专项学习。
高中阶段,学生的身体仍然还处于发育的后阶段,但心智成熟趋于接近成人,能够理解终身体育的意义,这对于学生参与体育的习惯、能力的培养是有正面促进作用的。但是,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繁重的文化学习任务,这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三)高校体育的特点
高校体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尊重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树立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教学观念,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班级集体授课不再是体育课程唯一的授课模式,“俱乐部模式、三自主模式、选项教学模式”等都是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项目进行修习,因此,在普通的项目之外,又有更多的项目被广大学生认同,如跆拳道、轮滑、健身操等。
高校体育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与社会体育的接轨,大学生的体育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的现状,不仅反映高校体育教育的效果,而且还关系到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工程目标的实现。同时,社区体育开始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块新的阵地,高校体育也赋予了体育教学新的社会化意义。
三、初中体育与高中体育的衔接
初中、高中教育同属于基础教育,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有些完全中学的初、高中的教学资源和场地都一样。但是,就体育学科来说,初中与高中在阶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的组织方式都有较大的差异,但体育教育的总体目标还是一致的。
初中学段是小学学段的后续,是高中学段的学前准备,除了身体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提高之外,初中学段都必须要在身体素质、运动基础、体育知识等内容上为高中的选项(模块)教学打好基础。因此,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项目的运动,要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尽可能地了解每个普通项目的特点,体验每个项目的感受,并奠定1—2个项目的运动技术方面的基础。
体育中考的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l~2个运动项目的兴趣,并为这一到两个项目打下基本的运动技术的基础。但有的学校将应试的目标作为体育教学唯一的目标,从初中一年级开始每节体育课都练习那几个中考项目,学生经过3年的初中学习,其它什么项目也没有接触,相反,由于长期练习这几个项目,造成极大的抵触情绪,毕业之后,学生见到这几个项目就心烦,这对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是没有任何促进作用的。在初中的体育教学中,两个看似不同的阶段目标,其实是可以统一的,完全可以找到鍛炼习惯和兴趣爱好的培养与体育中考的应试相互促进的優化途径。
四、高中体育与高校体育的衔接
学校体育教育表现出一定的学段性,对于文化学科来说,高中学习的是基础知识,大学要学习更为专业的知识,但体育学科却不完全是这样,体育既是学科,其实也是一项目标,大学体育是高中体育基础知识的延伸。大学的体育教学必须也应该建立在高中学生学习水平的基础上,这一要求符合教育改革、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
因而高中是高校教育的基础,这就要求两者之间尽可能保持紧密联系,才能实现国家教育的长远目标。高中校通过这几年的选项(模块)教学模式的实施,高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体育知识技能有所提高,参加体育锻炼的能力正在不断加强。就目前来看,高校的体育教学也在不断地变革,许多高中学生通过选项(模块)的学习,毕业之后都能带着自己的体育专长进入高校继续学习,高校也能通过体育社团、“俱乐部”、“三自主”等教学组织方式继续强化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
体育课程和学生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高中体育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与学科为研究的重点,不断创新体教学模式,将德育渗透到课堂中,促进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体育名人的案例,渗透优秀的品质。其次,可以采用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再次,在体育课堂的细节处渗透德育。最后,体育教师应发挥榜样作用,用实际行动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总之,体育教师一定要意识到体育课程和德育之间的联系,不断创新课程,落实高中生的品质培养,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振宇.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000(004):137.
[2]高灿玉.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中抗挫折心理教育[J].考试周刊,2013,000(054):122-123.
[3]金海云.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抗挫折心理教育策略探讨[J].都市家教月刊,2013(4):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