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方法探究
2021-12-01孙春红
孙春红
摘 要:在課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进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更准确的找出自己不会的问题,从而可以更快速地解决它们。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问题;策略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是很关键和重要的,而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也不是随意展开,而是须要讲究方法策略,这样才能够有效彰显教学艺术,同时帮助学生进步,以提问来构建高效课堂,落实核心素养。
一、目前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当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一方面,在教师提出问题时,大部分学生感到一头雾水,为了能够回答教师的问题,学生只能盲目地寻找答案,部分学生由于平时的学习水平相对落后,以致学生对问题根本没有反应,这样难度较大的问题显然不适合课堂提问教学的推广。另一方面,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大部分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得出答案,这样的问题无法让学生深入思考,也就失去了课堂提问的作用。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中,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动地位,在展示教学内容时通常都会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思考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最终找到正确的答案,但是有的教师在备课以及讲课的过程中没有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体。这样,学生就不能主动地联想知识点,不能及时地进行归纳总结,逐步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策略
(一)灵活把握提问的难度,问题提出应具备层次性
在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个别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还缺失层次性,甚至问题提出的难度还相对较大,已然超出了小学生所具备的理解能力,还有个别教师为促进小学生快速地吸收数学知识,所以在起初就提出了相对较深的数学问题,而殊不知一旦如此,不但会致使小学生对于问题的解答感到困惑,甚至也会影响到小学生对于之后数学知识的学习信心,进而就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以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质量。所以,针对上述情况,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还应确保问题提出具备层次性,应针对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认知范围等方面来合理性设计数学问题,该问题绝不可过于复杂,但也不可过分简单,应确保问题难度的适度性,这样不但能够使小学生认真地思考问题,也能够确保小学生对于问题的准确解答,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二)选择合理的提问方式
提问教学的有效应用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但单一的提问方式往往不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会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发展。部分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提出的问题过于枯燥,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获得有效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往往没有积极的学习表现,面对一些问题经常会出现冷场状况。因此,科学合理的提问方式再加上适宜的教学节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学生个体之间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差异性,教师的提问一定要具备层次分明的特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去为他们设计不同难度的数学问题,让不同的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都能有效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这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也保证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在进行“分式乘法”相关知识的学习过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数学问题的设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能力不足的学生可提出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利用一些探索性问题来促进他们的数学思维发展,帮助他们养成举一反三的数学思维。
(三)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增强独立思考能力
提问教学法的目的是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学生自主提出质疑则更能增强这一特质,使课堂有来有往,增强学习氛围的浓厚性。当课堂不再是老师的单方面输出,学生敢于提出内心的问题,学习效率将会大大提高。而在老师的鼓励之下,许多同学也将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敢于在众人面前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从而在知识汲取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进行图形平移这一板块的学习时,不要开门见山的直接授课。在课堂正式开始之前,先让同学们根据课本所述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每个组将自己无法解决或有疑问的地方记录下来,先进行组内消化,最终将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展示给大家。小组展示的同时,全班同学都可以帮助这一小组解决问题,待讨论结束之后,授课老师再根据同学们的思路,将问题剖析开来进行讲解,并对其出问题最多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构建认知重冲突,让学生在矛盾中提问
在知识的获取与学习过程当中,是通过不断的积累与建构而逐渐形成的,在此过程当中,则会不断的出现认知差异及矛盾。基于此,教师则可创设具有挑战意味的情境环境,以促使学生的认知形成冲突,进而诱使学生进行质疑并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过程当中,教师则可设立一个猜测游戏,让学生依据所看到的三角形的部分猜测具体是哪一个三角形,比如,教师可将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让学生进行猜测,这时学生则会想当然的认为是锐角三角形,进而教师再揭秘答案,当学生发现猜错了时,则会产生疑问,“明明是依据三角形的特征猜测的怎么就猜错了呢?这是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则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并在认知冲突的条件下,逐渐形成提问能力。
(五)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
小学数学教师要想使课堂提问有效,还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在提问后给学生留出适当的思考时间。这是因为,如果留出的时间太短,学生可能没有时间深入地思考;如果留出的时间太长,学生的注意力可能会转向其他地方。所以,老师如何判断留出的时间是否适当?这种限定与问题难度有极其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在限定时间之前,对问题难度作出一定的判断。例如,教师会在提出问题前先确定思考的时间,简单的问题教师会给出1分钟或更少的思考时间,而较难的问题教师会给出3-5分钟的思考时间。此外,教师还允许学生就特别困难的问题进行合作交流,从而让学生发挥集体的力量。对于这种情况,教师更希望限定思考的时间,否则学生会很容易把思考转移到别处,虽然看上去讨论得很热烈,实际上却没有讨论出什么有用的信息。教师在限定了思考时间之后才能发现,学生回答问题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的提问方式是值得教师进行深度研究的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如果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真正需求,提出的问题能够真正地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刘德民.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20(82):73-74.
[2]钟爱凤,赵立国.关于小学数学有效提问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12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