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策略
2021-12-01陈尧先
陈尧先
摘 要:课程改革的推进与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教师应当重视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脑海中的数学知识理论能够得以与数学实践充分结合,以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新思维培养等形式,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推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策略
想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需要首先需要找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这些问题积极的探索解决方案以及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和学习兴趣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并且感受到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和作用,达到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深度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深度关键在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第一,教师对于数学问题解决教学需要从“先教后学”的思维过程转向“先学后教”的思维,这也比较符合建构主义的学生观,重点强调学生的体验与思考.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明确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学习主体是学生,从“教师搭台教师唱”走向“学生搭台学生唱”,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有的教师忽视甚至不允许学生在课前主动学习,以免影响课堂教学,教师全程“牵着”学生走,学生只是被动的主体,而非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必须转变“一站服务到底”的教学观念,要加强学生的自我学习.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内容多以应用题的形式展示,教师需要促进学生对于相关内容的预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理解问题并发现自身的困惑点,这样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联系旧知识并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创设问题情境,加强课堂交流
学习环境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带给小学生更多的安全感,使小学生在课堂上敞开心扉,大胆地提出问题,提高小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小学生感觉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存在,促使小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当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设定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很自然地切入教学主题,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利用视频、图像等形式,再现生活的真实场景。这种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和生动,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了解数学知识应用的场合,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准确调取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对数学问题的疑惑和看法,从课堂交流中获取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长此以往,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一定会得到大幅提升,小学生对于数学也会更加喜爱,信心十足。
三、开展数学问题变形工作,以此来改善学生的解题能力
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一旦遇到现实问题就变得束手无措。造成这种情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学生没有能力去处理问题,也不能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熟练应用数学知识。大多数小学生习惯于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生搬硬套数学公式,这种做法很难保证最终获得的答案正确。而且一旦同一类型的问题发生一定改变,学生就会变得一头雾水,无法找到问题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得不到正确答案。所以说就需要教师做好能力培养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从中找到关联性,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设立合作小组
在新的教学要求下,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多方面地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讨论、学生回答等方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不同的兴趣小组,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共同学习和进步。上课时,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设定一个学习主题,让每个小组的成员进行讨论和分析,最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讨论结果。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也可以帮助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和讨论,学习其他小组的优点。教学过程中,教师组建学习小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題的能力。
五、结合平时生活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因为数学是小学中比较难的一门学科,它与生活中的实践应该相互连接。只有在教课中学会结合生活实际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去思考,应该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脱离生活的学科。老师也同样可以让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和事件,让学生在其中发展数学知识,这也同样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这一数学知识时,应该不能局限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点,还应该善于发现它的其他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先问一个简单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维,类似“我们平时生活中有什么三角形的东西?”可能学生就会思考平时的学习生活进行回答。然后教师可以接着提问“你们觉得三角形具有什么特点?”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然后让学生进行观察,也可以适当的给出一些提示,最后总结出的特点就是数学课堂中要教授的内容。这样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得出答案的方法,会让学生印象比直接告诉学生三角形的特点的方法更加的好。这就是结合生活来进行引导培养。
六、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思维的灵活运转,而逆向思维对学好数学有一定优势。逆向思维可以帮助学生以最快速度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并选择最适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转换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标志性的问题来教导学生,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并使学生在以后的解题中能自动过滤无用信息,加快解题速度,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给学生进行相关的锻炼。所以,教师在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训练开展中,应积极采取多种方法,优化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来真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小玲.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J].考试周刊,2021(28):75-76.
[2]代小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1(25):67-68.
[3]马雷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18):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