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化解民办高校学生的特殊性带给思政课的挑战

2021-12-01毛拓艺张辉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思政课民办高校思政

毛拓艺 张辉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等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正能量,推动了社会与经济的不断进步。但是,民办高等教育因起步晚、管理和保障机制不完善、师资人才流动大等原因,相对于公办高等教育,在教学管理和学生培养上都存在差距。民办高校思政课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陣地,其推进过程也是“峰回路转”,略显缓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基于学生的视角探索民办高校思政课教与学的有效路径,有助凸显“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地位。

一、民办高校思政课的现实困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目标实现的主渠道,是学生认知并且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战场。”[1]上好思政课,关乎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建设工作的成效,关乎社会的稳定。高校思政课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由于民办高校学生结构成分多样性的特点,导致其在政治观念、理想追求、道德行为、组织纪律、求知欲和上进心等方面都有着不同于公办高校学生的特点。这些特点给民办高校思政课带来了挑战。

(一)“枯燥、空洞、乏味”是一部分学生对思政课内容的第一印象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在中小学阶段的应试教育模式,把学生培养成了考试机器,学生的实用性和功利性比较突出。在这种氛围下,中学阶段的政治课基本都是靠“老师划重点、学生背要点、考前压难点、放弃不考点”的做法。学生步入大学校门后,这种观念短时间还没转变过来,简单地把高校思政课与中学阶段的政治课划等号;加上课堂上个别老师的浇灌式教学,“枯燥、空洞、乏味”也就成为学生对思政课的第一印象。

(二)“网上找、书上抄”是一部分学生对思政课作业的普遍态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集思想性、时代性、理论性于一体的学科,理论性较强,时代性明显。书上讲授的都是经过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去维护和经过实践印证的真理。但在和平年代出生和成长的大学生很难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时前辈们追求真理和信仰的信念。对于教师布置的讨论、发言和书面作业,不少学生都是表示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然后整理上交,“网上找资料,书上找观点”,然后根据同样的资料,东拼西凑就成了自己的作业。

(三)“抬头看天天很高,低头睡觉觉难眠”是传统思政课堂的镜头

当前在校大学生都是00后,这一代青年学生伴随着互联网成长。他们在互联网上获取到一定的知识,掌握到感兴趣的基本技能,有跟随网络主播和主流媒体发表自己的态度,主观上认为自己对事物的认知是全面的。来到大学后,他们欠缺对大学课程尤其是思政课学习目标的认知和认同。同时,由于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素质的参差不齐,个别教师用自己的理解方式,想在短时间内完成课程教学内容,不自觉地将课讲得过于“高、大、上”,忽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也鲜有课堂互动。加上学生为了维护自尊心,对于不懂的理论知识羞于提问,导致不懂的知识越来越多,最后就形成了教师在讲台上激情洋溢地讲课,学生在下面发呆、打瞌睡的情景。

(四)“目标一致力不合,授之以渔鱼不至”是思政课师生的写照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民办高校学生由于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较低,办学时间短,校友与校企合作资源缺乏,导致民办高校学生在就业竞争力上落后于公办学校的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掌握过硬本领,是每一位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共同目标。面临着社会就业的竞争压力,面对着父母和老师的期待,学生都有着成长的欲望。但由于学生在理论知识上的欠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稳定,过度追求技能的提升而忽略了思维的完善,让学生想成长却感觉乏力。此外,由于课程设置和思政课老师的职责分工,尤其是辅导员与马院科任老师的分工协作未能形成合力,出现了辅导员过度关注思政课课堂出勤与纪律,反而影响思政课的组织与教学的现象,导致都想为了学生的一切却得不到一切学生的支持,传授给学生科学理论知识而学生却马虎应对的局面。

二、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概述

出生在21世纪的年轻人是当前大学校园的主力军。民办高校的生源数量随着扩招的路子越走越快。粗略统计,10年时间里,不少民办高校的在校生数量增长了3倍。这也意味着,只要成绩上了录取线,基本上就能上大学。民办高校由于教学资源紧缺、学校影响力不足等原因,在招生录取上的优势明显落后于公办学校,生源质量不高。民办高校学生学习表现、思想追求、心理活动三方面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专注于特长但文化基础较弱

民办高校学生为人处事能力和社交能力较强,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特长也比较明显,并且乐意展示自己的特长。但是由于文化基础较弱,部分学生缺乏上进心和吃苦耐劳精神,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文化学习方法陈旧、效率低,学习成绩平平。

(二)思维活跃却不够关心时事政治

民办高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相对优越,思维比较活跃,能相对较多地接收外界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民办高校学生使用互联网频率较高。优越的家庭经济条件满足了他们网络购物、交友的需求。但是,据学者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上网动机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民办高校学生上网动机中娱乐性明显,“人际交往”(878%)、“游戏娱乐”(792%)以及“网络购物”(743%)占据了前三位,浏览“时事资讯”比例仅为384%。[2]

(三)“逆商”不高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

民办高校学生大多数由于家庭经济情况较好,一直在丰富的物质条件下成长,基本上想要什么买什么。在家人的呵护下很少经受挫折。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显得无所适从,“逆商”普遍不高。当一群“呼风唤雨”成为习惯的年轻人住进了大学的集体宿舍后,由于生活习惯、性格上的不同以及舍友间利益的冲突,往往呈现出来的宿舍气象不是“风调雨顺”,而是“腥风血雨”。

三、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带给思政课的挑战与思考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年一代若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代表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思政课认识模糊,没有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将后继乏人。[3]纵观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结合思政课的教学实施过程,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应该在宽度、高度、深度、温度等“四度”空间进行拓展。

(一)放开脑子,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表现需要思政课有宽度

与公办学校学生相比,民办高校学生具有文化基础较弱,学习能力不强,自律性差,自我控制能力低的特点;民办高校学生在基础课上普遍表现出不爱学,不爱问,不关心,不上进的特征。但是,我们不应忽略民办高校学生个性张扬,特长丰富,思维活跃的优点。对此,应拓宽思维,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除了传统的理论教学课外,多借助辅导员、党支部的力量,让思政课不仅在课室里上课,还应在办公室、宿舍里、会议厅、体育馆、校道内、社区里上课,让学生带着问题出教室,在实践中完成思政课的学习,带着答案回课堂。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政治理论知识;无处不课,让思政课更有宽度,也是使得民办高校学生最终爱上思政课的根本。

(二)立起杆子,民办高校学生的思想追求需要思政课有高度

增强民族自信,是中华民族复兴路上的里程碑。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品格的重要载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课程,是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挺直民族脊梁的司号员。民办高校学生喜欢上网冲浪却不关心政治的实际情况,折射出民办高校学生过于注重眼前利益,缺乏理想信念的现状。因此,在思政课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学生急需解决的思想问题,及时给予建议和解决,用生动事例阐述马克思主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不断总结实际工作经验,由实践——理论——实践的科学方法论,使学生的主观与客观世界能够得到改造。通过立标杆、建高度,让思政课在政治、舆论、思想与文化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得到发挥,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看待当前国际形势、社会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时能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角度出发,科学研判新态势、分析新路径、解决新问题,使马列主义能够发挥其针对性、时代性、能动性以及实效性,更有说服力。

(三)蹲下身子,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需要思政课有深度

由于民办高校录取批次相对靠后、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同时,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高校的办学水平与社会知名度、认可度都相对落后,容易造成民办高校学生自我感觉比不上公办学校学生,有种永远低人一等的现象。此外,一部分学生由于高考失利而无奈选择了民办高校。在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民办高校学生相对缺乏自信心。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学生毕业后再次面临着和公办学校学生竞争上岗的就业压力。在读期间,虽背负着父母的期望,但却缺乏时代骄子的自豪感,人生观、价值观会因此而出现偏差。思政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应主动肩负起帮助增强民办高校学生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的大任。“思政课要让学生入耳、入脑、入心,必须要有画面感,要眼前更亮,耳边更动听。”[4]思政课老师不能总是“高高在上”。因此,思政课老师主动蹲下身子,把握合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让思政课往心里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有学者认为,“抬头率”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入耳、入脑、入心的直接体现。笔者认为,老师蹲下身子,能换取学生抬起头来。

(四)伸出膀子,民办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思政课有温度

思政课的对象是学生,因此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是思政课教学的关键。民办高校学生特点鲜明、特长突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学生在理论课上表现沉默的情况在第二课堂活动时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不少學生相比安安静静“坐”在教室里,更喜欢动起来。同时,喜欢上网是民办高校学生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有针对民办高校学生上网的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的民办高校学生中,每天上网的比例是100%。其中,407%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为3-5小时,193%的学生每天上网超5小时。[5]有学者指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懂得占领舆论制高点,培养舆论领袖,在网络全覆盖的特性下,实现思政教育的“遍地开花”,增强网络舆情思政教育的影响力与感染力。[6]针对民办高校学生每天用于上网的时间较多的情况,应依据专业特点、把准学生特长、抓牢校园文化特色,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借助“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向操场”的“三走”活动,向喜欢“宅”在宿舍上网的学生“伸出膀子”,邀请其加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实现思政课的育人目标。

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让思政课更有温度的另一个举措是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杜绝考试成绩一刀切。通过结合学生课间的教学互动、课后的读书笔记评比、网络教学平台的留言互动、参与任课老师思政课建设项目的积极性和贡献度、课余时间社会实践心得等因素,对学生进行“不重知识点重认同度”的考核方式,让学生爱上思政课。

参考文献:

[1]顾晓英.提升思政课课堂学生“抬头率”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8(02):39-41.

[2]官巧玲.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及引导策略研究[J].智库时代,2019(18):48+51.

[3]苏雪芹.影响西部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实效性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民族教育,2019(12):46-48.

[4]周湘龙,雍锌远.民办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转型改革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10):259-260.

[5]施保国.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四维空间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06):122-124.

[6]黄楠.民办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现状和改革策略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3):70-71.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现实困境与破解机制研究”(编号:19VSZ121)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思政课民办高校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