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方法简析
2021-12-01沈艳朱靖宇
沈艳 朱靖宇
语文新课标提出,初中语文教学应拓展学生视野,增加阅读量,通过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探究其中蕴含的文学价值。《简·爱》作为初中阅读名著导读重要内容,其思想价值丰富,适宜学生整本书阅读。在此期间,教师应指导学生采用探究式阅读方法,剥茧抽丝,逐步探究作品的中心思想,启迪学生思维。
一、读思结合,明确主题
在《简·爱》整本书阅读时,学生受到自身思维、认知水平等限制,可能存在解读不精确的问题,或无法读出作品的思想,因此,在阅读《简·爱》时,教师应进行一定指导。可以选用探究式阅读方法,根据小说内容及主题设置阅读问题,如《简·爱》小说的经典事件、小说典型人物特点总结等问题,该类问题贯穿小说始终,且难度适中,适合初中学生解析探索,使学生在阅读期间有侧重点,读思结合,便于学生探究小说内涵。
为降低理解难度,教师可设定不同主题,选择《简·爱》女性形象、简·爱人生基本旋律等相关话题,事先让学生依据主题阅读学者解析思路,对《简·爱》精神思想有初步理解,为后续整本书阅读探究奠定基础。探究式阅读注重过程,而非阅读的结果,在阅读期间,教师可根据学生阅读进度组织讨论活动,对当前阅读阶段的典型人物角色进行探讨,找准问题核心,明确问题解决依据,使学生在阶段性阅读中有所收获。
二、对比阅读,形象分析
1.简·爱形象分析
简·爱的命运一波三折,如简·爱被舅舅托付给里德太太,受尽侮辱,而在简·爱长大后,已产生了与命运抗争的想法,其面对命运敢于抗争,用自身实际行为传递“美好生活需自身争取”这一道理。采用探究式阅读法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寻找简·爱前后对命运的看法及行动,探究简·爱前后形象是否发生了转变,并让学生搜集简·爱渴望温暖、抗争命运的细节。此外,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相貌平平、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这一名言进行解析,使学生认识到简·爱的坚韧不拔,继而更好地把握作品情感。
2.女性角色对比
《简·爱》中与男主人公罗切斯特存在密切关系的女性角色为简·爱与伯莎·梅森,在爱情立场下,伯莎·梅森站在了简·爱的对立面,但简·爱命运坎坷,其敢于冲破传统而追求自身价值,而伯莎·梅森与简·爱的命运截然不同,导致两位女性角色形象存在较大差异,为突出探究式阅读自主学习的特点,教师可于《简·爱》整本书阅读期间,围绕“《简·爱》女性角色”组织“简·爱、伯莎·梅森形象对比”活动,在对比分析时,学生可通过角色分析得出两个主要女性角色的差异。简·爱外表平凡,但知识素养高,敢于抗争,渴望温暖,向往爱情,人格独立,不依附于男人,靠自身学习与努力追求美好生活,即使在爱上罗切斯特后,也并未因爱情而放弃自我。相较于简·爱,伯莎·梅森更像复仇者,其将自身命运的不幸归结于丈夫罗切斯特身上。在男权社会背景下,伯莎·梅森自身价值不足,独立人格缺乏,无法运用自身能力与命运抗争,导致其成为别人眼中疯疯癫癫的精神病女性。采用对比探索的阅读方法,可引导学生认识到两个主要女性角色在男权社会中的行为及思想差异,在女性角色对比中了解小说捍卫女性尊严、尊重女性价值的核心主旨,并借助该方式引导学生把握名著核心思想,提升阅读效果。
三、以点带面,挖掘内涵
1.角色个体塑造
教师可采用以点带面方式,引导学生探究人物个体形象特点。例如:林黛玉作为《红楼梦》塑造的典型女性角色,其与简·爱命运相似,即均具有寄人篱下的经历,在挖掘简·爱人物形象特点时,教师可提出“若将林黛玉带入到《简·爱》小说背景下,代替简·爱,《简·爱》故事走向及人物命运是否将发生变化”的问题。通过此类探索性问题,学生可分析出林黛玉与简·爱间的人物性格差异,并得出林黛玉在《简·爱》背景下无法获得圆满结语的结论。《简·爱》中典型人物并非独立存在,其在男权社会背景及人物关系圈层中突显性格,因此,在《简·爱》整本书阅读中,教师要采用探究式阅读方法以点带面,以简·爱典型人物为中心,讨论其余人物角色特点,如罗切斯特、海伦、里德太太等角色,不同角色使简·爱形象更为丰满,学生通过以点带面方法可以更好地探究人物价值与人际关系圈层。
2.情节立体解读
为避免学生无法持续阅读,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某一情节为切入点,以点带面,逐步梳理故事走向,此外,教师可引导学生注重细节,如传神的心理活动等,使学生深入角色内心,以此提升学生阅读效果。根据《简·爱》的故事线及学生阅读进度,设计探索性阅读问题,如:简·爱的童年经历了何种磨难与挫折?简·爱在学校寄宿期间的遭遇如何?简·爱第一次出走的诱发因素是什么?探索式任务使学生的阅读过程更为立体,突出情节特点,以情节为切入点,使学生认识到该情节的作用,将人物角色更为丰满地呈现给学生。
3.小说结局探究
罗切斯特及其庄园遭受火灾,罗切斯特成为了贫穷的残疾人,而简·爱获得了丰厚遗产,两者生活状态发生转变。在《简·爱》结尾处,简·爱重回桑菲尔德庄园,遇到罗切斯特后,简·爱仍选择陪伴在罗切斯特身边。此时可将小说结局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结局的用意,学生经整本书探索式阅读分析已摸清该小说思想内涵,此时不难得出该小说结尾是为了彰显“美好生活=尊严+爱”的主题,在小说结局探究中,学生的精神思想得到了升华。
四、片段分享,总结归纳
《简·爱》为长篇小说,在整本书阅读期间,教师可將小说划分为不同层次,如按经典情节划分,分为简·爱悲惨童年、简·爱与海伦结识、简·爱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罗切斯特求爱、简·爱重回桑菲尔德庄园。教师将小说划分为五个经典情节,可帮助学生找准小说重点,并可将经典情节作为片段,组织片段分享活动,引导学生将该阶段内所喜爱的某一片段分享给同学,在分享期间实现温故,并便于教师掌握学生阅读情况,为后续阅读计划做好铺垫。
探究式阅读注重过程,但不可忽视结尾,在《简·爱》整本书探索式阅读期间,可按阶段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整理该阶段情节概况及人物精神,回顾自身阅读过程,反思阅读行为,使学生在回顾与反思中感受小说内涵。除此之外,完成《简·爱》整本书阅读后,教师可组织阅读讨论会,给予学生自主讨论的机会,使学生在阅读输入、讨论输出过程中提升自身阅读水平。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简·爱》具有一定阅读难度,教师可选用探究式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读思结合,对比讨论,以某个情节、某角色个体为切入点,探究《简·爱》的思想精神,并在片段分享、总结归纳期间完成阅读升华,提升阅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