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课改”推动“双减”落地
2021-12-01舒学英
舒学英
“双减”政策一经出台,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支持,随着政策落地实施,学生的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大为减轻,但学习时间的相对缩减,势必导致部分学生学科知识掌握不牢,难以应对升学考试的遴选。如何主动应对“双减”政策,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关键,抓好课后作业这个重点,努力通过推进新课程改革提质增效,实现落实“双减”政策和抓好教育教学质量两不误、两促进和双融合。
首先要优化课堂设计,打造高效课堂
“双减”之前有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听懂的知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校外培训机构继续学,直到掌握。“双减”之后学生没有了校外补习场所,只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那么如何让学生课余减压,让课堂增效?笔者认为做到三个“精心”,打造高效课堂。
精心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前奏。备课要做好三方面:一备教材;二备学生;三备教法。使每一堂课都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性、预见性和计划性,并合理地分配课堂的时间。
精心设计环环相扣的课堂流程是高效课堂的保证。为了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抓紧课堂每1分钟。以笔者任教的数学学科为例:上课前3分钟,所有学生做题;预习反馈3分钟,让学生简单反馈,说出预习中的问题;合作探究学习新知8分钟;知识小结2分钟;基础知识的运用练习5分钟;重难点的探究与小结10分钟;重难点的配套练习5分钟;全课总结2分钟;课堂练习7分钟。
45分钟安排高效合理,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具体情况可以做些灵活变动,包括时间都可以弹性化。
精心采取适当的上课方式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在课堂上多采用一些幽默赏识的话。能激励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在数学课堂上,笔者经常这样去夸学生:发现反应快、计算能力强的学生,笔者会夸他计算高手;遇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则夸他是最强大脑;课堂纪律好上课回答问题最积极的小组,夸他们为学霸小组;在课堂上多赏识夸赞学生,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反过来他们也愿意把这种美好的情感回馈给老师和老师的课!正所谓:尊其师,听其道!
其次要科学合理布置作业,为学生真正减负。
在“双减”政策下,要解放学生,关键是减少课后作业。但是减作业只能减“量”,不能减“质”,老师们如何做到减“量”不减“质”,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到两个“弹性”。
弹性安排作业形式和时间。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5分钟左右;写作业,25分钟左右;预习下一节的内容,5分钟左右。指导学生先复习,再做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效率。
作业形式灵活,除了书面作业还有复习和预习,但不做硬性规定。指导学生先复习,再做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效率。
弹性安排作业内容。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兴趣爱好不同。分层布置作业就成为一种必要。比如:一次作业可以设计三个层次:60%的基础题(难度小),30%的中等题(中等题主要为变式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题目),以及10%的难题(难题包含拓展提高的创新题)。针对学生現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等级: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然后让每个等级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层次的作业。同时还可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挑战其他等级的题目。
这样布置作业,是不让作业成为“要我做”的负担,而是成为“我想做”的主动。作业设计应遵循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科学合理。避免机械性、重复性的题海战术。做作业不是目的,而是让学生通过适量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掌握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逐步形成数学能力。
新课改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双减”政策又要实实在在地为学生减负。此文,笔者就实行新课改和“双减”政策的融合只做了初步的思考,以后,笔者将更深入地探究,在教学实际中出实效,让学生学到知识,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