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135”产教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与实践

2021-12-01黄利军米贤武贺达江丁黎明宋庆恒黄丽衡周玲芳宋余君

怀化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双一流产教

黄利军, 米贤武, 贺达江, 丁黎明, 宋庆恒,黄丽衡, 张 娟, 周玲芳, 宋余君

(怀化学院,湖南怀化418000)

1 前言

2017年12 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文件中,首次明确了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产教融合政策内涵及制度框架,将产教融合延伸到高等教育领域,成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战略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外已有近百年历史,方展画编著的《高等教育学》指出[1],早在190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对部分专业实施“四分之一时间在相关企业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合作教育计划”,目的是高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企业选派员工到高校接受培训或继续教育等;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发布了《20世纪9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绿皮书(1985)和《高等教育——迎接新的挑战》白皮书(1987)两个文件,从政策上支持校企合作,之后,高校与企业不断加强工程人才合作培养,形成了多种模式,如典型的“三明治”(sandwich courses)人才培养模式,即“工读交替制”合作教育模式[2];德国以“双元制”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著称,其中,双元指的是学校和企业[3];2002年,南澳大利亚大学Julie E.Mills和科廷大学David F.Treagust提出在澳大利亚普遍地推行以工程项目和工程问题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培养工程人才模式[4].

在我国,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从2005年“校企合作”概念的提出,到2013年“产教融合”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党的报告,再到党的十九大相关政策方针的制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近年来促进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加强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决策.2005年,张秉钊在高等教育期刊上发表的“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论文,探讨了影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几个关键性问题[5];2009年,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制定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和《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手册》[6];2010年,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建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期刊上发表论文,指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究和制定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重要基础性工作[7];2012年,林建教授指出校企全程合作是“卓越计划”成功的关键,只有企业的全过程参与,才能培养出满足培养标准要求的卓越工程师[8];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文《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文件中指出,面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加快,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问题仍未缓解,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要求,需要引导高校转型.2015年,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崔民日等论述了地方本科高校、企业和政府作为协同创新中的重要主体,应加大产教融合模式,围绕共同目标,配合协作,资源互补,以实现协同创新、利益共赢[9];2016年,合肥工业大学罗乐指出通过校企合作创建校内大学生创新基地模式,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卓越工程师的教育培养[10];2018年,天津大学蒋建兰等指出工程实践是卓越工程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校企合作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是实施工程实践教育的稳定保障[11];2019年,怀化学院黄利军团队发表“校企合作‘双主体’模式助推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论文,指出校企合作“双主体”模式可以加强高校和企业的相互沟通,共同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企业需求“定制”培养,解决人才培养脱节问题[12].2020年7月30日,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发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文件,指出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支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地方院校特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目前怀化学院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规划改革的总体方向[13],提出要培养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紧跟学校定位与规划,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类“双一流”专业在人才培养体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体系、校企合作与服务地方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已进行较深入改革,但尚有部分未解决的困难与问题[14-16].构建校企“一中心三共同五平台”产教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提升产教供需对接,培养社会所需应用型人才是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实施质量工程、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

2 电子信息类“双一流”专业孕育及实施“135”产教协同育人机制

怀化学院地处湖南西部怀化市,怀化市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是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相对于“北上广”、省会等发达城市,区域内的电子信息类企业少,极大地限制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发展.怀化学院是由专科学校发展为综合性地方本科院校,开办电子信息类专业时间较短,高水平双师型专业教师缺乏,学科基础相对薄弱,在培养社会所需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方面经验尚显不足.若按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前进企业实习机会较少,毕业时与现代企业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存在脱节,学生就业困难,就业水平不高.

为消除企业和地方本科院校存在的产业和学科体系间隔阂,夯实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一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17],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以提升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根本任务,以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为保障,积极探索和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了“一中心三共同五平台”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如图1所示.学校、合作企业、社会(就业单位)三方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成才的运行机制,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计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管理和监督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了“通识教育平台、专业基础教育平台、专业发展教育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企业顶岗实训平台”等课程教育体系,在人才产出方面实现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验室共建、资源共享等协同育人机制,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图1 一中心三共同五平台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2.1 以学生成才为中心的“一中心”运行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周光礼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黄容霞合作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发表论文“教学改革如何制度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在中国的兴起”指出,要打破传统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刚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切实做到从“以专业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转变.在这种转变中,许多大学纷纷改革学校内部组织结构,推广和改进人才培养经验,如浙江大学的工科混合班、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实验班、北京邮电大学的叶培大实验班、华中科技大学的启明学院、山东大学的泰山学堂等[18].怀化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确定了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合作企业和社会就业单位循环反馈的培养运行机制.

2.2 以产教融合为目标的“三共同”合作模式

“三共同”合作模式是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和实施培养方案、共同设计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管理和监督人才培养质量的合作模式.这一模式是地方高校为解决学校所在地域劣势,师资等办学条件相对紧张的困境,谋求学校发展,提升办学实力和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三共同”合作模式采取与专业对口企业合作的联合办学模式,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培养人才,着重考虑人才知识的对口型和人才实用性.产教融合要求当地经济产业及企业需求发展与教育相融合,要求对口企业主动地融入高校教育,弥补学校办学资源不足,改变之前学校单方面主动为企业和学校双主体联动.

2.2.1 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对接电子信息类产业的人才需求

人才培养目标按照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一体化的要求,以电子信息类应用创新与创业的融合为基点,适应电子信息类行业高水平产学研示范创新平台新要求,重构人才培养体系.结合国内外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探索并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加强与电子信息类相关企业合作,加大力度研究信息技术领域相关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制定出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特色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根据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需求,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制定了2018版、2020版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职业发展能力课程模块,模块中设计满足企业需求的3—4个方向,例如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职业发展能力课程模块包括通信网络设计、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开发4个模块,每个模块包括3—4门课程,这些课程紧跟行业发展需求,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某一个课程模块.

2.2.2 共同设计和开发教学资源,建立电子信息类产业需求资源库

借鉴欧美等国外课程改革成果,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校企双方协同建立“微课程”“云课堂”等在线平台教学资源,将各专业电子课件、教学视频录像、考研试题以及国外公开课(中英文)视频资源等共享到在线开放平台,方便学生下载观看,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通过几年的合作,目前已建立省级一流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在线课程包括《通信电子线路》《LTE原理及关键技术》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合作编写的讲义或教材包括《TD-LTE原理和关键技术》《Linux系统编程》.

2.2.3 共同管理和监督人才培养过程,提升电子信息类产业人才质量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制订和完善校企协同育人各项规章制度,建构了一套完整规范、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涵盖校内和校外基地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相关课程实训要求和专业毕业实习相关规定.优先推荐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了解企业运行,了解企业管理制度,明确职业生涯目标.怀化学院先后与相关企业签订了校企协同育人顶岗实习协议,建立了系列顶岗实习基地,包括与大唐移动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共建的湖南省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与金升阳(怀化)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湖南省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长沙北斗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院实习基地、AI智慧工场实习基地等实习基地,这些基地的建立能够满足移动通信网络规划设计及维护、嵌入式系统开发、软件设计、硬件设计、通信设备调试及维护等实习需求.同时,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了《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实训)室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定文件.通过企业顶岗实习,为毕业学生选择移动通信三大运营商、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企业就业提供了方便.

2.3 以校企共建平台为依托的“五平台”课程教育方式

“五平台”课程结构是基于校企合作构建“通识教育平台、专业基础教育平台、专业发展教育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企业顶岗实训平台”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采用“3+1”运行模式,学生前三年主要在学校完成专业通识教育、专业基础教育和部分专业发展教育课程,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在“五平台”课程结构中,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具体实施过程是从低年级起全覆盖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必修课程,根据不同年级继续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导师为负责人组织创新创业兴趣浓及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参加校企对口企业培训,设立专业对口和个性化培养实践环节,促进专业能力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组建“学生—教师团队—课程—岗位”人才培养小组,实现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企业岗位需求的有机融合.

3 电子信息类“双一流”专业“135”产教协同育人机制实施效果及反馈

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电子信息类“135”产教协同育人机制人才培养实施效果,特开展了相关调查,对毕业生培养质量是否满足企业用人需求进行跟踪调查.调研对象主要是与怀化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合作的企业、有意向合作的企业、毕业生进入的其他企业及毕业学生.调研方式是通过邀请企业负责人或联络人到学校,或向企业发送调查问卷,了解企业需求及用人满意度情况,以制定企业需求人才的培养体系,向已毕业学生发送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学校培养的认可度情况.表一是企业及毕业生调研整体情况统计表.本次调研共发出调查问卷150份,其中对毕业学生的调查问卷共100份,对企业的调查问卷共50份,回收学生调查问卷共91份,回收企业调查问卷共45份.调查结果显示,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对人才培养的整体满意度为95.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对人才培养的整体满意度为97.8%.与学校对口合作企业和有意向合作企业对人才培养整体满意度为100%,毕业生进入的其他企业对人才培养整体满意度为80%.结果表明企业和毕业生对电子信息类专业“135”产教协同育人机制人才培养是很满意的.

表1 企业及毕业生调研整体情况统计表(共150份)

表2是本次调查对学生和企业的调查问卷的主要观测点,学生调查问卷的观测点主要包括10个方面,分别为: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就业现状满意度、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职业期待吻合度、教学的满意度、核心课程对目前工作的重要度、实验和实践环节满意度、毕业前企业实习的满意度、学习环境的满意度、社团活动满意度.企业调查问卷主要包括5个方面,对毕业生的整体满意度、政治和职业道德素质满意度、工作态度满意度、专业知识能力满意度、技术业务素质及交流能力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91份学生调查问卷中,在10个方面的满意和基本满意总和为889次,不满意总和为21次,满意的比例为97.7%,反映了学生对人才培养的总体满意度很高.45份企业调查报告中,在5个方面的满意和基本满意总和为216次,不满意总和为9次,满意的比例为96%,反映了企业很满意人才培养质量,其不满意的比例主要来源于不是校企合作单位或有意向合作单位,表明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更能培养企业需求人才.

表2 本次调查对学生和企业的调查问卷的主要观测点

综上所述,基于“135”产教协同育人机制夯实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一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能够加强高校与企业的沟通,充分利用合作企业提供的社会力量和资源条件,修订电子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体系,围绕企业需求“定制”培养创新型人才,主动适应地方经济与对口合作企业需求.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双一流产教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与处理的措施探讨
以创新力为导向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中设备抗干扰接地设计方法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