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胃轻瘫患者的护理
2021-12-01樊茂蓉
李 萍,樊茂蓉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肺病科,北京,10009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气道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1]。其具有病程长,难治愈等特点,由此而引发的合并症常常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见合并症包括: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焦虑与抑郁、胃食管反流病、肺癌、支气管扩张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3]。胃轻瘫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明确,不存在消化道机械性梗阻的情况下出现的胃排空延迟为特征的疾病[4],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胀、早饱和腹痛,发病率1.3%~1.4%[5]。科室2020年6月收治了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胃轻瘫的患者,患者经过中医特色辨证治疗和护理,症状明显好转,病情稳定,从EICU转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84岁,因“反复咳嗽咳痰40余年,喘憋20余年,加重2周”于2020年6月11日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收住入院。患者20余年前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每因感冒着凉或季节交替时咳喘反复加重,予抗感染及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可缓解,平均每年加重3~4次,每年住院1~2次。本次住院自诉除喘息气短、咳嗽咳痰、口干、头晕外,患者上腹部疼痛,夜间明显,便秘,近1周未解大便。既往有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高血压、前列腺增生、颈动脉硬化并狭窄、下肢动脉硬化并狭窄、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后天性肾囊肿病史。入院时白细胞计数(WBC)9.91×109/L,红细胞计数(RBC)3.03×1012/L,血红蛋白(Hb)88 g/L,中性粒细胞计数()8.39×109/L,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135.85 mg/L,B型钠尿肽前体测定1928 pg/mL。
患者入院后给予吸氧,床旁心电监测。给予多索茶碱注射液静点、复方异丙托溴铵吸入剂、布地奈德吸入剂解痉平喘;盐酸氨溴索化痰;托拉塞米注射液、螺内酯片利尿,减轻心脏负荷;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改善心肌供血;艾司奥美拉唑钠肠溶片和枸橼酸铋钾片抑酸;开塞露通便。根据症状舌脉辨证为阴虚肺燥证,中药汤剂清燥救肺汤早晚口服养阴润肺、宣肺平喘治疗。1周后患者喘息气短稍减轻,咳嗽咳痰症状较之前有所好转,胃痛症状稍缓解。
6月16日,患者进食后出现恶心、呕吐,停用多索茶碱,并给予补液治疗。6月19日,患者出现喘息气短,活动后加重,时有胃痛,夜间明显,饮水进食则呕吐,4日未解大便。遵医嘱给予患者甘油灌肠剂通大便,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抑酸保护胃黏膜,症状未见明显缓解。6月22日,院内多学科会诊,患者在禁食3 d情况下CT示胃内液平面,临床症状主要为餐后饱胀、恶心、呕吐、腹胀等,且排除消化道机械梗阻,临床诊断胃轻瘫。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经深静脉肠外营养支持。经过中医辨证治疗和护理,患者胃肠音恢复,肠道排气恢复,上腹部疼痛好转,喘息咳嗽咯痰等呼吸系统症状也有所好转。7月8日,患者由EICU转至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
2 护理
2.1 中医特色辨证治疗和护理
患者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随病情进展,后期饮水饮食即吐,临床诊断胃轻瘫。胃轻瘫常继发于糖尿病、手术和感染等等,还包括相当一部分原因不明的胃轻瘫[6]。根据病因通常将胃轻瘫分为糖尿病性胃轻瘫和特异性胃轻瘫[7]。目前,国内对糖尿病型胃轻瘫研究较多,但对特异性胃轻瘫报道相对较少。该患者无糖尿病病史,应归类于特异性胃轻瘫。目前针对胃轻瘫的治疗,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该患者先后口服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四磨汤口服液等药物治疗,症状无改善。之后给予石蜡油30 mL胃管注入,1次/d;肥皂水300 mL灌肠,2次/d。治疗3 d后患者肠道仍无排气排便,给予更换治疗方案,中药热奄包热敷,3次/d;理疗门诊给予床旁腹部手法治疗及康复运动训练,1次/d。治疗约1周效果仍不显著。
7月3日,结合患者中医辨证,重新制定治疗方案。患者肠道蠕动无力,肠道无排气属中医气滞。患者为老年男性,消瘦乏力,肢体末端发凉,腹痛,辨证属脾胃虚寒证。结合患者舌脉,舌质暗红,脉涩,属血瘀。因此给予患者砭石热熨治疗。操作所用仪器为砭石按摩器,该仪器由无棱圆柱形砭石底座及手柄两部分组成,手柄上端为电源线,电源线上有控制温度及开关的装置。使用前先将砭石加热至70~80℃,患者腹部外涂特制中药成分膏剂,用加热的砭石顺时针由神阙穴开始,逐渐向外周环形按摩,按摩至中脘、天枢、大横、建里、气海及关元等穴位时倾斜按摩器用无棱侧面着重按压,使患者产生得气感。按摩至腹壁两侧约10 cm,再回神阙穴开始,如此反复。按摩力度以患者承受为宜,1次/d,每次约10 min。砭石疗法亦称砭术,与针、灸、药、导并称为中医的五大医术。砭石热熨疗法在传统砭术治疗基础上加入加热功能,具有疏通局部经络、调气活血等重要的理疗功效[8]。按摩所用膏剂由白术、白芷等7味健脾温阳中药组成。有研究[9]报道,砭石热熨中药透入疗法可以有效缓解慢性胃炎患者腹胀症状。饮食上,鼓励患者可适量进食山药小米粥,禁忌寒凉、厚腻之品。嘱患者不可劳累,多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必要时热水袋热敷胃区以减轻疼痛。《药性解》中记载:“生姜,味辛,性温,无毒,入肺、心、脾、胃经,…”。每晚睡前给予生姜水泡脚,起到解表散寒、和胃降逆、温肺止咳的功效。7月8日患者肠鸣音明显,肠蠕动缓慢恢复,肠道恢复排气。运用中医特色辨证,结合患者证候从而采取针对性治疗使患者收到良好效果。
2.2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临床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中医学中多属“喘证”、“肺胀”等范畴。“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脏腑表里学说的重要内容。中医学认为“六腑以通为用”,“肺与大肠相表里”通降腑气有釜底抽薪、肃降肺气之功效。患者入院时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较明显,住院期间消化道症状未改善,咳嗽、喘憋症状也随之加重。入院时低流量鼻导管吸氧,逐渐进展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氧浓度50%情况下指尖氧饱和度维持约90%。患者咳嗽咳痰,咳黄色黏液痰。后期随着消化道症状得到好转,肠道恢复蠕动、排气,患者喘憋、咳嗽咳痰症状也得到好转。低流量鼻导管吸氧下,血氧饱和度(SpO2)维持>95%。WBC 7.58×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6.16×109/L,hs-CRP 20.98 mg/L。患者感染指标降低,呼吸道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李淑芳等[10]研究认为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采用通利大便的方法使腑气通,从而使肺气肃,心窍开,痰热自除,通过通腑达到清泻肺热的功效。范青玉[11]选取8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0例采取常规治疗,3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施以益气养阴通便法,治疗两周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及住院天数上明显优于观察组。
2.3 重视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
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20余年,进行性加重的病情本身会使患者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多中心的研究[12]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的发病率约为16%-62%。本次急性加重又合并恶心、呕吐,营养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患者睡眠又受到严重影响,常常整夜不寐。住院后患者消化道症状日益加重,饮水、进食后即吐,身体日益消瘦,患者恐惧、消沉,情绪受到很大影响。且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家属不能随时陪床,患者缺少来自亲人方面的支持和关爱,对心理健康造成进一步伤害。七情内伤是中医病因学说的重要内容,“七情内伤,思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过度的不良情绪会加重疾病,影响预后。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流,言语亲切、温和、诚恳,从细节上体现对患者的关爱与温暖;了解患者需求,尽量满足患者;操作轻柔、娴熟,充分得到患者的信任;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配合治疗,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带动同病室患者,给予该患者关心,沟通交流。不定期帮助患者与家人进行视频通话,使患者感受到来自亲人的支持与关爱。经上述干预后,患者情绪上得到很大改善,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和护理。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胃轻瘫的病例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见合并症反流性食管炎会有反酸、烧心等消化道症状,极容易造成误诊及漏诊。在本例患者的治疗护理中,医院多学科会诊起到了重要作用。肺病科、脾胃科、外科、周围血管科、理疗科、放射科、病理科、护理等多部门积极合作,积极探索各种中西医方法,包括引经据典,结合辨证,及时制定新的治疗和护理方案。此外,医护人员还应该重视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积极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