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不除睡眠难安
2021-12-01杨司佼湖南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咨询师
文·杨司佼(湖南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咨询师)
56岁的李女士因为失眠半年有余。半年多来,她看过好几位专家,吃过不少镇静安神的中药,使用过睡眠贴,也吃过安眠药,连迷信也信过了,可就是失眠越来越严重,一到夜晚她就发愁,不知这一晚又怎么熬过。听过她的倾诉后,我发现她还有胸部紧压感,有时感到气上不来了,心烦急躁等焦虑症状,因而建议她转看精神专科。结果确诊为广泛性焦虑,治疗后睡眠很快改善。
作为心理医生,其实我接触过不少类似的求助者。
俗话说:“日图三餐,夜图一宿”。可见在的一生中,睡眠与吃饭一样,不可或缺。正因为睡眠的重要,不少人就格外的关注它,但在心理学中有一“逆定律”,即越是想做到的,就越是做不到,越是不想做到的,偏偏又总是碰上了。所以,特别关注睡眠,千方百计想让睡眠好的人,却总会是睡眠不好,为失眠所困,就是这个原因。
正确的方法是,不管昨晚睡得好不好,既不要把它回事,也不要改变第二天的生活规律,不影响日常的生活规律,该做什么照样做什么。其实,人只要睡下去,不管睡没睡着,脑电图都显示有睡眠波出现,即有脑细胞进入睡眠状态了。所以,到了睡觉的时间,睡没睡着不要紧,重要的是你要躺到床上。
一时睡不着不要急,可以不经意地做些自由联想,想一些愉快的事,想到哪算哪,这样,就有可能想着想着就不知不觉地进了梦乡。如果连续失眠,自我调节无效,则要及时到精神专科就诊。一般来说,睡眠问题不外乎三类:
第一类:生理性失眠
通俗地说,这类失眠者无病无痛,其睡眠的变迁本是正常的波动,但因对睡眠缺乏正确的认识,而感到困惑。如一般人每天需要8小时左右的睡眠,但波动的范围可在6~10小时之间。这种个体差异者往往会为自己少睡或多睡而发愁。又如睡眠易受情绪与环境的影响,遇事而失眠本属正常,但有些人却非要把这偶然的失眠与病联系到一起,结果睡眠就成了心病,无病无痛也饱受失眠之苦。
第二类:心理障碍性失眠
这类人的特点是失眠的同时伴有焦虑、抑郁或强迫等心理症状,换言之,失眠是因心理障碍所致。本文提及的李女士,就属于这一类型,由于失眠是由焦虑引起,焦虑不除睡眠难安。这类病人往往会就诊综合医院,看错了医生而得不到正确的治疗。
第三类:躯体疾病所致失眠
这类失眠者往往可查出导致失眠的躯体疾病。治疗躯体疾病后,睡眠才会根本性改善。
所以,因事引起偶尔失眠,可不必在意,几天就会恢复平常。如果是持续的失眠,首要的是要查清楚属于哪一类型,明确诊断,对症去因,才能夜香一宿,不误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