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猪养殖中常见病的发生及预防措施

2021-12-01葛洪玲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病猪猪舍猪瘟

葛洪玲

(山东省临沭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 276700)

畜牧行业高速发展,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在养殖中出现的生猪疫病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就生猪养殖中常见疫病的发生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1 生猪养殖中常见的疫病

1.1 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率,是生猪养殖的基础病,极易引起混合感染。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传播途径有垂直和接触传播两种。垂直传播指产前被猪瘟病毒感染的怀孕母猪通过胎盘将病原体传播给胎儿。接触传播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有交配和舔咬身体,这种传播方式较少。间接性传播包括空气传播、车辆运输工具、人员带毒、饲料水源污染、外来猪肉、肉制品及虫媒传播。生猪感染猪瘟后最初表现为行动变得迟缓、眼角红肿,饮水、饮食量大不如之前。同时,还可能伴有发烧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后期病猪眼角有脓性分泌物,皮肤会有出血情况,腋下、腹部、四肢等部位也会有出血点。因此,在生猪日常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应密切观察每头猪的实际状况,当发现猪身上有任何类似猪瘟症状表现时,应对其及时检查和合理隔离。目前,在猪瘟治疗上还没有十分有效的药物,做好前期预防尤为重要。

1.2 猪丹毒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疾病[1],在生猪养殖中较为多见,属于人畜共患病,不仅会影响生猪的生长发育,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受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用具及场舍等经消化道传染给易感猪。也可经损伤皮肤及蚊虫、苍蝇等吸血昆虫叮咬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季炎热多雨最易流行。临床上急性型以突然爆发、急性经过和高死亡为特征。亚急性型病情较轻,前1~2d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尤其在背部、胸侧、颈部至全身有界限明显的有热感的疹块,俗称打火印,指压褪色,鉴别于猪瘟出血,大小一至数厘米,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以后体温下降,病情减轻,经一段时间康复。慢性型由急性型和亚急性型转归而来,也有原发性,常见的有慢性关节炎、慢性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几种。消除传染源,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是控制关键。

1.3 猪气喘病

呼吸道是该病的主要入侵途径,受感染的猪咳嗽、气喘和打喷嚏排出病原,侵害健康猪的呼吸道,引起感染发病。该病春冬寒冷季节多发。通风不良、环境拥挤、气候突变、寒冷、潮湿、拒食和卫生条件恶劣等因素为该病发生的诱因。该病潜伏期较长,刚发作时,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该病发展到后期症状会逐渐显露出来,主要表现为不均匀喘气[2]。存在继发性感染,导致病情加重,继发性病原体有猪瘟病毒、巴氏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等。临床症状有两种,急性型表现为猪哮喘,严重的呈腹式呼吸,常伴有阵发性的痉挛性咳嗽。体温表现正常,后继发感染时体温大幅降低,食欲减退乃至废绝,精神萎靡消瘦,病程后延。病猪最后窒息引起死亡,且死亡率较高。育成猪、怀孕母猪和仔猪在初次感染发病较多。慢性型常见于架子猪、育肥猪和部分母猪。猪慢性咳嗽在采食前后和剧烈运动后咳嗽表现明显,严重时表现为痉挛性咳嗽。病猪体温不高后会渐渐消瘦,被毛粗乱,引起生长发育迟缓。病程可达两个月甚至半年以上,但死亡率不高。对此疾病的应对需做好猪舍消毒,保证其营养充分供给的同时加强运动,有足够的体力来对抗疾病。

1.4 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疫病,属于二类动物疫病。病菌存在于在猪上呼吸道、生殖道和消化道。病猪和病死猪是主要传染源,亚临床健康的带菌猪也可以成为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口腔和呼吸道传播,也可垂直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湿热季节易出现大面积流行。引入带菌猪,混群、免疫接种、高温高湿、气候变化、圈舍卫生条件差等应激因素,可诱发该病。虫媒传染在传播中起重要作用。最急性型发病急、病程短,常无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有时表现为突然减食或停食,体温升高到41~42℃,呼吸困难,便秘,眼结膜发绀,卧地不起精神萎顿,口、鼻流出淡红色泡沫样液体,多在6~24h内死亡。急性型多突然发生,体温升高40~43℃,呈稽留热。呼吸迫促,鼻镜干燥,从鼻腔中流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结膜潮红,流泪。颈部、耳廓、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并有出血点。多在1~3d死亡。慢性型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关节肿胀,跛行或瘫痪,最后因衰弱、麻痹致死。脑膜炎型:以脑膜炎为主,多见于仔猪。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如磨牙、口吐白沫,转圈运动,抽搐、倒地四肢划动似游泳状,最后麻痹而死。病程短的几小时,长的1~5d,致死率极高。淋巴结脓肿型:以颌下、咽部、颈部等处淋巴结化脓和形成脓肿为特征。平时加强观察,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鉴别诊断,对未染疫猪可使用高敏抗菌药物进行紧急预防性给药。

1.5 猪附红细胞体病

在春季或夏季较为多发,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虫叮咬。恶劣的天气下,猪舍较为潮湿,会导致生猪所吃的食物发生霉变,进而诱发猪附红细胞体病。多发于4个月或6个月大的仔猪。此病刚发作时,病猪会出现高温,疾病发展到后期,各个器官会发生病变,如淋巴结肿大等,严重威胁病猪生命。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饲养用具卫生,减少不良应激是防止本病发生的关键。

2 生猪养殖常见病害的预防措施

2.1 饲养管理

实行科学饲养,增强猪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全封闭的猪场应严格控制进入车辆,尽量减少应激影响和各种外部不良因素的刺激。根据当地疫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提前进行免疫保护。养殖生猪期间需要对生猪的生长习性予以全面了解和掌握,不同生长阶段都能为其提供合适的饲料,促进健康发育。加强卫生管理,对猪舍勤加清理。尤其在夏季高温天气容易滋生各种病毒和细菌,应及时清理猪舍中的污物,并进行无害化处理,进行防鼠灭蝇,保证生猪能在干净卫生的环境下生长。此外,注意饮水安全,猪舍通水情况、饮水设备应检查到位,还要检查水质情况,确保能为生猪提供干净、充足的饮水。

2.2 加强人员管理

养殖场工作人员需定期到医院体检,确保身体健康无人畜共患病。工作时做好防范措施,穿戴专业的经过消毒的工作服和靴子。所用器具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消毒。各猪舍的饲养人员不得在各个猪舍间随意串走,以免病毒传播或出现交叉感染等现象。外来人员到养殖场参观时非必要情况下禁止进入猪舍内部。若有必要,外来人员应穿戴好已消毒的专业服装,并在饲养人员的引导和陪同下参观,尽可能的减少病毒传播或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生活区和养殖区严格分离。

2.3 及时隔离患病猪

猪场在发生疫情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发病猪进行隔离,并对饲养环境严格消毒,控制疫情蔓延。并请兽医来检查诊断,在疫病确诊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及时为其他生猪注射抗病疫苗,确保疫病不会大范围扩散,降低感染几率。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疫病问题在所难免的,养殖人员应对生猪养殖常见病害予以充分了解和重视,加大日常管理力度,做好必要的预防措施。针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疫病,需及时应对和有效解决,以此来避免疫病大规模传播,确保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病猪猪舍猪瘟
江苏楼房猪舍臭气处理模式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夏季环境湿度对生猪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病猪喂药有办法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中药方剂治疗猪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观察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阳光猪舍健康养殖技术助力冬季养猪量价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