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境在北方城市绿地中的应用探讨——以济宁市红星绿地为例
2021-12-01高飞
高飞
(济宁市市政园林建设中心,山东 济宁 272000)
近年来,花境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和南方城市中已经有了较好、较广泛的应用,但受气候条件和植物材料的影响,花境在北方中小城市中应用不多。济宁市是地处山东省西部平原的三线城市,而绿地中的花境仅在部分新建公园有少量配置,在道路绿地、街头游园中的应用很少见到。为丰富城市绿地景观、提升城市绿化品位,园林部门在济宁市的红星绿地建立花境的栽植示范点,因此以济宁市红星绿地花境营造为例,对花境在北方城市绿地中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剖析。
1 花境的概念和特点
1.1 花境的概念
花境指以宿根花卉、花灌木等观花植物为主要材料,以自然斑状的形式混合种植于林缘、路边、墙垣以及草坪中央,在株高、色彩和季相上达到自然和谐的一种园林植物造景形式。
花境起源于欧洲,19 世纪后期在英国兴盛起来,花园边缘地带种植多种草本及少量木本,形成丰富的边缘景观;花境采用自然式种植手法,模拟自然界中各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栽植成型后可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效果,且能够表现出稳定的季相变化,丰富绿地林缘景观和层次。
1.2 花境景观的特点
1.2.1 植物选材极其丰富
花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可选用的植物材料丰富,露地生长的花卉大多可作为花境营造的材料,花境植物材料以多年生的宿根花卉为主,可视不同类型的花境,栽植小型灌木、球根花卉、观赏草、一二年生草花等。大面积营造花境所使用的植物多达三四十种,多品种多规格的植物混合而成的花境,能做到四季皆有景可观,呈现动态的季相变化。
1.2.2 造景意境追求自然
中国园林的意境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花境的营造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理论相通,运用植物造景艺术手法,植物配植时模拟野生林地边缘花卉在自然界交错和谐生长的状态,以体现花卉自然的群体美和季相美。
1.2.3 丰富园林空间景观
植物造景中花境可以起到点缀和烘托的作用,如林缘花境,就是用为林地与草坪的中间的过渡区域,其布局沿着林缘伸展呈自然流畅的线型,将林、草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时花境形成带状景观,划分空间的同时引导游人的视线。有时花境也用于运用在绿地的视觉中心、景观节点等重要位置,花卉品种容易搭配,更好地突出景观效果,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 济宁市红星绿地的花境营造
北方城市受气候条件制约,冬季露地越冬的花卉品种少等因素的制约,花境进入北方二三线城市的绿地公园比较晚,随着一批新建公园、绿地等项目,才由外地的高水平园林设计公司引入。花境设计理念一经引入公园绿地就收到市民的欢迎和称赞,它有别于一年要更换四次的一年生草本花卉,更加立体和生动,更加贴近自然界的植物群落,给人耳目一新和回归自然之感。
2.1 花境营造背景
2020 年7 月,为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品质,打造“花满济宁”道路绿化示范工程,园林部门率先在以红星绿地为改造目标,在沿红星中路南侧的绿地边缘营造约800m2的花境。该地段位于行政办公中心,又是连通东西南北的交通要冲,此处的绿化提升和花境的营造,对提升城市品位、丰富城市景观效果可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2.2 花境营造的设计思路
红星绿地的东南和西南区是此次花境营造的主要地块,设计人员考虑到绿地周围大树较多,日照时间不足,原有绿化植物较多等因素,营造单面观赏花境;由于种植面积相对较小,考虑到花境植物种苗选择面窄,为避免配置过于零散,显得杂乱无章,故采用相对少量的花卉品种。以原有小乔木、花灌木为背景,用观叶类植物、特色灌木丰富立面造型,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能露地越冬的宿根类花卉为主,同时运用色彩明艳的一、二年生花卉营造主题色彩,形成飘逸的彩色花带,为绿地带来持久的景观和惊喜的变化。
2.3 花境植物品种的选择
本次的花境设计由山东本地花卉设计公司提供,对植物品种的选择有较丰富的经验,设计人员根据当前高温高湿的夏季气候特点和本地区冬季气候特点,审慎地选择适应济宁栽植的小灌木、宿根花卉和时令草花。
从花境的纵向来看,靠近林缘位置不连续种植日本红枫、蓝冰柏等矮小乔木,或细叶芒、矮蒲苇等观赏草使立面上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同时围绕“高点”周边零星点缀种植无尽夏绣球、芍药等花大色艳的品种,其余小面积种植一、二年生草本花卉。按照植物品种的高矮、色彩的对比和开花的先后进行合理搭配,轮番替换栽植,在绿地的边缘靠近侧石的地方选择用色彩鲜艳、低矮的一、二年生草花,如桑蓓斯等做封边处理。
花境栽植品种有蓝冰柏、木绣球、蓝羊茅、火炬花、千屈菜、芍药、无尽夏绣球、矮向日葵、菲黄竹、菲白竹、小丽花、嗜草、粉黛乱子草、细叶芒、晨光芒、矮蒲苇、金光菊、桑蓓斯、红运萱草等。使用20 多个国内外新优花卉品种,极大地丰富了绿地的植物品种,让市民深深感受到了不同色彩、花期的花卉带来的视觉冲击。
3 北方城市绿地花境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花卉品种的缺乏
北方花境品种缺乏,可使用的优良花卉品种更少。山东省济宁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除东部山区外无霜期在200d 左右,在秋冬季节4 个多月内,许多不耐寒、有高观赏价值的植物品种难以应用;而且冬季在宿根花卉落叶枯萎后,花境的景观效果就难保证,所以想获得具有稳定的植物生理特性、抗寒又具有很高观赏性的植物材料就更难找了。加之现阶段花卉在生产与科研、设计脱节,优秀的花境植物品种就更是凤毛麟角。
3.2 花境设计缺少特色,配植方式单一
一部分设计师对当地相关的文化知识缺乏了解,如历史文化、城市特色等。设计思路因循守旧,以致于设计的花境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缺少改变、缺乏创新、整体艺术感等不到升华。而在配植手法上,方式单一,缺乏对场地的分析,因地制宜,使花境建成后和周围环境融入性差,自然性和差异性也就得不到体现。
3.3 花境的养护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植物生长特性的不同,花境的植株会出现局部过密或过疏的情况,花境中的生活垃圾、败花落叶清理不及时,遭受人为破坏后不能及时更换同品种植物,种种原因使花境的观赏效果大打折扣,无法保证花境景观效果的持久性。
4 北方城市绿地中应用花境的建议
4.1 重视花境的植物配置方式
北方城市绿地的花境营造,务必要把握好宿根花卉和一二年生花卉的比例,既照顾刚刚栽植时近期效果又要兼顾秋冬季节宿根花卉休眠后的整体效果。因此,配置时要以宿根类和观叶类植物为主体,以少量色彩明艳的一、二年生草本花卉为辅做主题色彩的渲染,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形成既有四季的季相变化而又有长期持续的景观。融合各类植物的观赏特性,打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观赏效果,降低大量换花成本和养护管理成本。
4.2 选择合理的花境植物品种
北方城市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其选材的局限性,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尤为重要。花境配植时要做到从初春到晚秋一直都有花可供观赏,且在同一个季节开花植株的色彩、高度、数量都能做到协调均称;做到相邻布置的花卉其生长势、更替速度也应大体相近,开花时高低错落又不互相遮挡。红星绿地在花境营造时,就未考虑荫蔽和高湿的问题,致使无尽夏绣球花1 个月后全部死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也影响整体效果。
另一方面,部分野生及乡土花卉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和生长繁衍,已完全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具备了极强的抗性。如紫花地丁、醋酱草、桔梗等,尝试用它们做花境材料不仅能节约建设和养护成本,也更易于取得良好的景观效果。
4.3 提升花境养护管理水平
俗话说城市绿化“三分种七分养”,花境营造也不例外,要经常注意中耕、除杂草、除病虫、施肥、浇水等常规养护管理措施;此外,晚秋时节要及时修剪花境中的小乔木和花灌木,及时去除宿根花卉开花后的残花、枯萎枝叶;地处人流量较大的街头绿地的花境,难免招受人为破坏(主要是踩踏和缺失),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和补救措施,将花境景观的破坏降到最低。
5 结语
花境在北方城市绿地中应用才刚刚兴起,今后可在摸索中扩大应用范围,尝试在城市公园绿地、河湖边、街头游园、居住区绿地、单位建筑墙基等处营造花境,用花境来装扮生活的城市,使城市绿化景观步入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