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番茄青枯病的流行与防治

2021-12-01张德清

园艺与种苗 2021年7期
关键词:青枯病单胞菌病株

张德清

(舒城县棠树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安徽舒城 231372)

番茄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单胞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在我国台湾及长江流域各省均有发生,尤以安徽、四川、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和广西等省发病严重。除番茄外,该菌还侵染茄子、辣椒、马铃薯和生姜等多种作物,危害较为严重。基于此,笔者从介绍青枯假单胞菌形态特性及侵染循环出发,对番茄青枯病的流行规律及危害症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农业、物理、生物及化学防治措施,旨在为番茄青枯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1 病原

番茄青枯病的病原为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E.F.Smit h),属于细菌。

1.1 形态

青枯假单胞菌短杆状,两端圆,大小(0.9~2.0)μm×(0.5~1.0)μm,一般为1.1μm×0.6μm,极生鞭毛1~3根。在琼脂培养基上形成污白色、暗褐色乃至黑褐色的圆形或不整圆形菌落,平滑,有光泽。

1.2 特性

青枯假单胞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反应。生长最适温度为30℃~37℃,最高温41℃,最低温10℃,致死温度为52℃,10 min可致死。对酸碱的适应范围为p H 6.0~8.0,以pH 6.6为最适。青枯假单胞菌在培养基上能生成氨,不能产生吲哚,并能还原硝酸盐;不能产生酸,可产生气体。青枯假单胞菌在1%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甘露醇等任何一种碳源中培养,在温度29℃下,经72 h后生长状态佳;在柠檬酸钠或甘油中次之;在醋酸钾或淀粉中生长不良。在氮源物质中的生长情况为:在蛋白胨、尿素中生长最好,硫酸铵及硝酸钾依次次之。

2 侵染循环

青枯假单胞菌主要随病残体在田间或马铃薯块上越冬,在病残体上能营腐生生活。无寄主时,病菌可在土中营腐生生活长达14个月,成为番茄青枯病的主要初侵染源。

青枯假单胞菌一般从寄主的根部或茎基部的伤口侵入,侵入后就在维管束的螺纹导管内繁殖,并沿导管向上蔓延,以致阻塞或穿过导管侵入邻近的薄壁组织,使之变褐腐烂。整个输导器官被破坏后,茎、叶因得不到水分的供应而萎蔫。田间病害的传播,主要通过雨水和灌溉水将病菌带到无病的田块或健康的植株上;此外,农具、家畜等也能传病;带菌的马铃薯块茎也是主要的传病来源。

3 流行规律

番茄青枯病的流行受气候、寄主抗性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的影响。

3.1 气候

青枯假单胞菌喜高温、高湿、偏酸性环境,发病最适温度为30℃~37℃,最适p H 6.6。土壤含水量超过25%时,植株生长不良。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病盛期为6—10月,梅雨多、夏秋高温多雨的年份发病重。

3.2 寄主抗性

不同品种间的抗病性存在差异。年丰番茄、早抗1号、赣番茄2号、东方红一号和浙杂204等品种抗病性较强。不同生长期的番茄抗病性也存在差异,番茄青枯病多在开花现蕾后发病,苗期很少发病。

3.3 栽培管理

常年连作、排水不畅、通风不良、土壤偏酸、钙磷缺乏、管理粗放和田间湿度大的田块发病较重。新茬地基本未见发病,茄科蔬菜连作的发病重,其中死秧率在50%以上的均为连作3年以上的地块。偏施氮肥,作物营养单一或失调的地块发病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氮、磷、钾等平衡施肥的,发病相对较轻。一般高畦发病轻,低畦发病重,这是由于高畦排水良好,而低畦不利于排水的缘故。管理粗放发病重。定植时伤根,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地下害虫发生严重,增加了病菌的侵染机会;灌水不当,大水漫灌,加快了病害的传播速度;棚室内湿度失控,高温高湿为青枯病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4 危害症状

番茄青枯病是番茄上常见的维管束系统性病害之一。受害株苗期危害症状不明显,植株开花后,病株开始表现出危害症状。首先顶部叶片萎垂,以后下部叶片凋萎,而中部叶片凋萎最迟。病株初在白天萎蔫,傍晚后恢复正常,如果土壤干燥、气温高,2~3 d后病株即不再恢复而死亡,叶片色泽稍淡,但仍保持绿色,故称青枯病。病株在土壤含水较多或连日下雨的条件下,可持续病状1周左右才死亡。病茎下端表皮往往粗糙不平,常发生大且长短不一的不定根。天气潮湿时,病株茎上可出现1~2 cm大小、初呈水渍状后变为褐色的斑块。病茎木质部褐色,用手挤压有乳白色的黏汁。

5 防治措施

5.1 农业防治

(1)青枯病菌适宜于微酸性土壤中生长,可结合整地撒施适量石灰调节土壤酸度;(2)避免与茄科蔬菜,如茄子、辣椒和马铃薯等连作,可与非茄科作物如葱、蒜等蔬菜合理轮作3年以上;(3)及时中耕、培土,促进根系生长,灌溉要小水勤浇,沟灌,禁止大水漫灌,有条件的采用滴灌;(4)施足基肥,采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并平衡追施氮、磷、钾肥。在番茄生长期应以氮、磷、钾比例为15∶15∶15的三元复合肥为主,盛果期适当增施氮肥。第1次采果后,适当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5)发现零星病株及时拔除,在病株周围土壤中撒生石灰,并将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6)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将番茄秧连根拔除,清扫残枝落叶集中进行处理。

5.2 物理防治

主要是进行种子处理:先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浸3~4 h,再放入体积为其5~6倍的55℃温水中,连续搅拌15 min后,取出种子立即用清水降温并冲洗干净,晾干播种或催芽后播种。

5.3 生物防治

使用防治植物青枯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的新型微生物农药多粘类芽孢杆菌细粒剂(康地蕾得)1×108CFU/g进行防治。此外,还可采用氨基寡糖素,运用灌根结合喷雾的方法施用,也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5.4 化学防治

5.4.1 种子消毒。可采用新植霉素300 m L/L或50%丁戊已二元酸铜W P 500倍液浸种10~15 min,也可用新植霉素3 000倍液浸种30 min,洗净后催芽播种。

5.4.2 苗床消毒。无病土育苗,播种前可用50%多菌灵W P 1 000倍液喷洒苗床。

5.4.2 施用药剂。发病初期,用络氨铜水剂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W P 400~500倍液灌根,或50%丁戊已二元酸铜W P 400倍液,每株灌药液0.3~0.5 kg,隔10 d灌溉1次,连续灌2~3次。

猜你喜欢

青枯病单胞菌病株
柑桔黄龙病株分布边缘效应的量化分析
我国主要烟草青枯病病圃青枯菌系统发育分析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新型生防菌组合防治烟草青枯病田间药效评价
烟稻轮作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鱼源维氏气单胞菌的研究进展
牙龈卟啉单胞菌口腔感染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进展
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技术
免疫球蛋白IgY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的牙周炎大鼠模型的影响
山东省近期蔬菜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