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活动型课程培养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2021-12-01吴义长安徽铜陵市郊区老湾初级中学

教书育人 2021年13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素养

吴义长(安徽铜陵市郊区老湾初级中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要将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意识等作为学科核心素养,避免将课堂教学变成单纯的知识灌输,而要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究结合起来,起到立德树人的教学效果。活动型课程采用课程内容和活动相互嵌入、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更具有整合性、开放性和引领性,能避免知识碎片化、解题模式固定化等教学问题,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各种问题,进而提升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一、时政播报,判断社会现象

时政播报是一种能促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活动项目,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的主题展开网络搜索等活动,尝试寻找相关的时政新闻,然后通过“时政播报”的形式讲述出来,并表明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在此过程中,学生能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观察和分析,有助于促使他们成为有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合格公民。

“中国担当”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树立起中国担当的责任感,产生使命感,激发爱国情绪。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优势,也要认识到中国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这样才能促使他们成为有担当的中国人。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了时政播报活动,要求学生结合“新型肺炎”这个主题展开新闻搜索,看看在抗击新型肺炎的过程中中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并对其中的某些现象阐述自己的看法。如有学生找到了“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中国展现大国责任与担当”这则新闻,在讲述新闻内容后表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中国的做法展现出了国际责任感。在一番论述后,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中国的责任,体会到了中国力量。

在参与时政播报的过程中学生接触到了不少体现社会正能量的新闻,这样他们就能逐步发展政治认同素养,成为有信仰的中国公民,进而提升自己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二、主题模拟,形成法治意识

主题模拟也是一种有效的活动型课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寻找相关的典型案例,然后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将其演绎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要引导他们基于法治思想展开探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在这类活动中,学生能提升法治意识,感受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在教授“依法行使义务”时,教师认识到学生已经学过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对社会热点问题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权利义务的关系认识得还不够深刻,所以就围绕这一点组织学生展开角色扮演活动,要求学生选择一些能体现权利和义务相互统一的材料,并展开表演,然后说说自己对此问题的认识。这样的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如有学生表演了依法收回借款的相关内容。在角色扮演中,学生扮演了债主,因为无法收回债款而对欠债人实行了威胁。学生围绕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债权人有依法要回欠债的权利,但是他不能通过暴力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教师又引导其思考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如有学生提出可以付诸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也认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包括法治意识,在主题模拟活动中,学生能树立法治意识,认识到要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自觉履行义务、维护公正公平。

三、社会实践,提升公共素养

在活动型课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等,学生能逐步认识到该如何和他人进行互动交流,同时学生也会看到社会百态,并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反思,从而提升公共素养。

在学习“多彩的职业”时,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职业知多少”主题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和同伴组成小组,来到不同的工作岗位进行采访,看看不同的工作需要怎样的人才,然后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分析,说说自己将来打算从事什么行业。在此活动中,教师提出了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采访中大家可以看到如快递小哥等职业工作十分辛苦,但是却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那么,你认为作为一个公民,要如何尊重他人的工作呢?”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思考中,渐渐认识到每一种职业都是平等的,作为公民要认识到这一点,对于不同职业的工作者都要表示尊重。通过这样的主题社会活动,学生认识到提升公共素养的重要性,并积极思考自己在未来社会生活中应当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职业计划,思考如何更好地为建设祖国而努力。

公共参与是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内容之一,很多学生由于身份、能力和生活环境所限,很少能有序参与到公共事务中,也没有很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所以教师要通过组织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提升公共参与度,促使其了解民主管理的程序、体验民主决策的价值、感受民主监督的作用,进而成为有担当的公民。

四、专题论辩,发展理性思维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些彼此矛盾的观点,对此教师可以组织他们参与到专题辩论类的活动中。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各自寻找相关的知识和理论,寻找典型范例,论证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对方观点中的漏洞进行驳斥。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他们也能逐步认同主流价值观念,提升思辨能力。

“自由平等的追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自由平等的真谛是什么,体会自由平等是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促使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要如何具体落实自由平等。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专题辩论活动,围绕“生活中到底有没有特权”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先结合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进行思考,说说在生活中是否看到过“特权”现象,并将具体内容说出来和大家分享。此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围绕“生活中是否应该有特权”这个问题展开辩论。在探讨中,学生围绕“医院等地方设置老年人专用窗口,这算不算有特权”等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辩论中,学生逐步认识到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但是对于某些特殊群体,人们要给予一定的谅解,给予便利,这算不得“特权”。

理性精神是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题辩论类活动中,学生能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同时也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展开讨论,这样有助于学生端正自己的价值取向,成为有思想的社会公民。

五、成果展示,引导借鉴共生

在活动型课程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进行交流、借鉴,有共生互助的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展开自主探究,并通过写博客、编小报、演讲活动、报告会等方式展示成果,进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学习“法律为我们护航”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成果展示,先自主搜集各种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的知识,然后将总结整理得到的信息,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现出自己的收获。在学生展开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先思考未成年人在人生观、生活态度、心理状态等方面的特点,说说为什么要保护未成年人,然后再思考法律给了未成年人哪些关爱和保护。在展示时教师也引导学生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如有的学生用小论文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的认识,在论文中还附加展现了各种图片,让作品变得丰富多彩;还有的学生选择了演讲的方式,撰写了演讲稿,并录制了相关视频,在演讲中展现了自己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看法,思考了法律如何在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几个不同的方面给予未成年人关爱和保护。

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学生能在交流中反思自己的学习探究方式,并从他人的作品中得到启示,从而收到全面提升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教学效果。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展开活动型课程时,教师不仅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科概念设计活动项目,而且还要注意体现价值引领,让学生提升体验感,这样才能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创新思考和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内化知识并外显于行动,提升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素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