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乡村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01喇肇星

广东蚕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乡村规划村庄规划

喇肇星

(青海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青海西宁 810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做好乡村规划实现乡村振兴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想要乡村得到更好的发展,首先需要建立完整的规划体系和发展方向,其次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振兴乡村的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相互努力,共同打造出一个新时代现代乡村。虽然我国在发展乡村规划乡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根据村民的需求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指导和规划,完成乡村的建设工作。

1 乡村振兴的含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中指出,振兴乡村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三农”工作的体现。

产业振兴是首要前提,发展产业就是打好地基,它能够解决农民的经济这一实际问题;人才振兴要求更多的青少年投身于我国乡村文化的建设之中,在乡村建设中注入新鲜的血液,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实体经济劳动,消除农村和城市间的差距;文化振兴是振兴乡村的重要途径,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紧密联系,文化建设与现代农村体系息息相关,文化产业是乡村文明的建设条件,它不仅能够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还能够在传统基础上发展新的特色文化;生态振兴是指建设美丽家园,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振兴是指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技为先导,把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组织振兴是指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的建设之中,心系于民,实现生活富裕,实现乡村治理和现代化水平管理的有效治理,在组织中让农村的生活和谐有序,彻底解决村民的经济温饱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1]。

2 乡村规划存在的问题

2.1 现有的乡村规划不能满足现代农村的发展需求

在我国的县乡村三级规划体系中,存在着统筹不足的缺陷,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现有的问题分析流于表面,难以落实规划以及制度。现有的乡村规划不能够满足村民生活的经济各方面需求,无法改善现在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加上没有实质的指导性规划方针,做不到与城镇的发展接轨融合。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村庄缺乏有效的统筹体系,人口、占地、产业布局规划没有配套的建设设施等。

2.2 乡村建设上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有一系列的法律是针对规划管理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地方政府部门也依据中央的法规颁布了地方性规章制度和部门规章制度,用以约束和管理乡村规划。但是在实际中,仍旧有部分村民将房屋建造于田埂之上,随心所欲,这不论是法律意识的浅薄还是知法犯法造成的恶劣后果,都是在阻碍乡村振兴。因此,在农村用地的规章制度方面,基层政府应该结合本辖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对应的管理办法,并且做好宣传工作,让群众意识到违反规章制度的危害,杜绝各种影响乡村规划的问题频繁发生。

2.3 农民主体在乡村建设中参与度较低

由于在乡村规划中政府和农民缺少沟通,没有普及乡村规划的优势,许多群众的参与意识不强,甚至对规划的任务毫不知情,当农民或者基层干部的实际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就会造成产业单一、农民难以管控,从而影响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完成度,导致国家的资源浪费。

2.4 对文化资源建设的认知度较低

实现乡村振兴[2]需要统筹乡村规划问题。文化资源建设的完善对乡村振兴的意义十分重要,但是不少基层组织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认为产业发展才是乡村规划的唯一途径,忽视了乡村规划中的文化资源建设,这样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文化资源是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对乡村文化的再发扬,它可以充实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由于我国初期文化资源建设的数量小、规模少、方式单一、管理不善、缺乏内容等,乡村文化供给不足使得文化产业发展缓慢且效果不好,文化产业的缺乏使得村民对事物的主观能动性和认知意识欠缺,无法平衡建设的结构和质量,继而无法充实村民的内心世界。改革的本质不仅仅是生活得到改善,更是需要改善农村的整体面貌和农村人的精神世界,但若是无法提高村民和基层管理者对文化资源建设的认知度,就会导致乡村振兴处于无法饱和的状态,无法彻底达成实现改革创新的总体目标。

3 乡村规划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3.1 发展乡村的文化资源,完善乡村文化规划

想要发展乡村的文化资源,完善乡村文化规划,首先需要基层工作人员做好宣传。乡村文化得不到改善最大的问题就是供给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基层部门和干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文化内容,优化文化供给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间艺术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比如说江西湘潭的刺绣工艺等,这些传统工艺的发掘和深化,不仅能够起到文化上的传承,更能够获得经济上的效益。所以在文化建设这一方面,基层干部和相关部门可以将单一的物质文化通过现代手段转化为休闲手段。

(2)增强政府引导功能,壮大乡村文化产业,激活文化市场供给潜力。用创新的力量重塑文化的魅力,将文化产业投身于市场中,推动乡村文化的全面发展。比如上文中提到的江湘刺绣,众所周知,刺绣从古代流传至今,它包含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而江湘刺绣在我国名列前茅,所以政府可以结合当代时代特征,以政府为依靠保障,组织村民发挥刺绣工艺技术,运用互联网投放到市场之中进行物品交易,一方面可实现技术了市场价值,另一方面可以为推广新农村打造专属名牌。

(3)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创新的管理方法,提升公共文化供给效能。培养和引导村民对乡村文化的自觉性,通过地方政府和公益组织对村民进行文化教育和传播,增强文化主体的自我造血功能。

3.2 做好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推进

(1)聚焦提升类村庄。提升类村庄是指规模较大、人口基数较多的中心村。针对这种类型的村庄,政府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对村子的产业、环境、人才进行提升,同时不破坏村庄的结构,保留其原貌。

(2)城郊融合类村庄。这类村庄就是我们俗语中常说的城郊村,这种类型的村庄优势性非常大,政府既可以留存其风貌特质,又可以将其向城市化转型。在这点上,政府需要从大局意识出发,做到城市和农村的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结构进行规划。

(3)特色保护类村庄。特色村庄是指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村寨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针对特色村庄,政府可以用它来打造城市名牌,做好宣传开发与保护,使其成为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村落。

(4)搬迁撤并类村庄。搬迁撤并村子是因为有些村子的生态条件恶劣,无法在建设中达到新农村的标准,因此不得不搬迁。在乡村振兴的乡村规划中,选择适合村民生存发展需要的村庄是首要任务,针对需要搬迁的村庄,政府需要做好选址规划,统筹解决村民的生计和生态保护这类问题。

3.3 确定核心驱动力,打造特色产业链

(1)以科技为基础。以农业科技和高科技产业为驱动核心,做好村庄规划,实现乡村振兴。

农业科技方面:打造产品示范村、农业绿色发展示范村等一系列以科技为主体的特色村落。

高科技产业方面: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结合现代人的生活特点,合理开采,完善农村经济体系。比如种植白桦林为身处高楼大厦的工作人员提供休闲场所。

(2)以文旅产业为核心。发展乡村旅游行业,不仅能够解决农村人就业的问题,还能够让政府从中获取财政收入。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发展,农村旅游经济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调查研究,许多村庄基于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创意,不仅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取得了成功,而且实现了新农村的建设,使得村民摆脱贫困奔小康[3]。

4 结束语

乡村振兴的主要意义在于缩小农村和城市的距离,解决我国贫富差距问题,可以根据村庄的特点、位置等进行合理的农村规划安排,使得村民能够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深入了解农村结构和农村经济,多方统筹协调,运用科学的方法实现我国的乡村振兴,从乡村的实际出发,合理规划乡村,落实发展要求。

猜你喜欢

乡村规划村庄规划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召开乡村规划专家研讨会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别让乡村规划变成简单的山寨城市规划
村庄在哪里
城乡空间统筹规划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