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理解乐曲情绪提升音乐鉴赏力

2021-12-01王培蕾江苏连云港市赣马中心小学

教书育人 2021年1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乐曲赏析

王培蕾 (江苏连云港市赣马中心小学)

音乐欣赏是一种内心情感因素的表达和共鸣,也是欣赏者融入音乐艺术,在音乐倾听的过程中形成内在情感、审美感悟的过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音乐欣赏,尝试提升他们的音乐鉴赏力。要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力,要从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掌握速度和力度,从音乐形式美的角度入手展开探究。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音乐作品的主题和内涵展开分析,尝试深入体验音乐情感,认识到音乐作品凝聚着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到丰富多彩的音乐赏析活动中,促使他们逐步掌握音乐知识,感受音乐情绪,提升音乐赏析能力。

一、视唱练耳,把握旋律特征

要提升音乐赏析能力,感受到音乐的情绪,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促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形式美,掌握作品的旋律特征。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视唱练耳的活动中,并尝试整体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了解其旋律,理解其音乐类型。学生在掌握音乐综合知识的同时,也能发展审美能力,其情感能变得更为丰富,发展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

在学习《马刀舞》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播放这首乐曲,然后让他们说说欣赏此乐曲的整体感受。学生认为这首作品给人节奏欢快的感觉。此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尝试展开视唱活动,并思考该旋律的特点是什么,探究此作品呈现出了怎样的情绪。学生发现此乐曲曲调热情奔放,节奏粗犷强烈,具有鲜明的亚美尼亚民间音乐的特点。教师又引导学生尝试说出作品中哪些地方给人欢快的感觉。学生提出这首作品运用了快速尖锐的小二度音程,同时还运用了一些不和谐的和声,因而产生了奔放的感觉。教师又引导学生展开节奏填写游戏,给学生展示作品中的某些段落,然后除去其中的一些音符,让学生结合自己视唱内容进行填写,看看给自己怎样的感觉。学生一边填写一边思考节奏的平稳度和疏密度,对作品的理解更为深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作品的旋律展开想象,说说该作品呈现出怎样的场景,展现了什么情绪。学生认为自己仿佛看到了纵马奔腾的画面,感受到欢快、奔放的情绪。

在视唱练耳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展开联想,尝试将音乐节奏和具体的场景结合起来,思考不同音乐作品的旋律展现的情境。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提升了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提升了创造力。他们能在脑海中结合音乐旋律呈现画面,进而深入感受音乐情绪。

二、设计律动,感受基本节奏

奥尔夫提出了体态律动教育法,认为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随着旋律和节奏摇动身体,加入简单的肢体动作,这样能更好地体会作品的旋律和节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赏析作品时运用肢体律动,尝试结合节奏特点添加动作,进而感受音乐的情绪。学生发现节奏激昂的音乐会让人情不自禁地加快动作,而舒缓的音乐则会让人缓慢地摇动身体,这样他们就能结合身体律动进一步感受音乐情绪。

在学习《跳吧!跳吧!》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节奏,尝试加入身体的律动进行深入感悟。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试着唱出此乐曲,然后用手打拍子的方式展现该作品的节奏。在动作的辅助下,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节奏。教师又引导学生说说该节奏给人怎样的情绪感受。学生认为这首乐曲比较欢快,给人开心、愉快的感觉。此后教师又引导学生一边演唱该作品,一边尝试加入其它动作,学生尝试加入了跳跃、舞动手臂等动作,展现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由于不同的学生理解不同,所以他们添加的动作也有所不同,教师指导学生展开讨论,看看哪些动作更适合该作品。学生认为拍手、顿脚、跳跃等动作都能展现出欢乐的情绪,而且节奏比较快,所以比较适合加入这首乐曲中。此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对比该作品和其他作品的节奏:“大家还听过哪些音乐作品呢?有没有什么作品的节奏和此不同?”学生认识到有的作品节奏舒缓,让人感觉淡雅、闲适,和《跳吧!跳吧!》体现出的情绪明显不同。

在音乐赏析中,教师可以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融入进来,如将舞蹈、律动、形式语言等融入音乐赏析中,充分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能让他们的表现欲得到激发。学生在律动中能更好地体会音乐节奏,此时教师再引导他们感悟乐曲的情绪,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三、借助乐器,比较速度力度

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音色,演奏速度、力度不同,体现出的音乐情绪也有所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乐器辅助学习,尝试整体赏析音乐作品,说说该作品运用的是什么乐器,该乐器是否能更好地展现出作品的情绪。结合乐器辅助赏析的时候,学生能更好地感悟音乐作品的速度和力度,同时也能认识到不同的乐器适合表现不同音乐节奏的作品。

《战台风》是一首筝独奏的乐曲,展现了码头工人和台风搏斗的经历。教师在引导学生倾听此作品时,给学生介绍了其创作背景。在《战台风》创作时,新型古筝的改造工作基本完成,古筝的弦数增多,而且质地也变成了钢丝、铜丝和尼龙丝的结合,改造后的乐器音域扩展,音量也变大了,所以给《战台风》的演奏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欣赏原古筝和新型古筝的音色,尝试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为何《战台风》能体现出紧张激烈的速度,展现出码头工人大无畏的精神。此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对比新型古筝和古琴的音色,欣赏经典作品,看看它们在演奏风格上的差异。学生认为古筝乐曲的速度更快,而且更有力度,适合展现《战台风》这种体现英雄气概的作品,而古琴则更悠扬,适合展现《高山流水》《梅花三弄》等类型的作品。结合乐器,学生深刻体会到《战台风》的音乐情绪,感受到了紧张、激烈的情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赏析不同的乐器,看看这些乐器适合展现哪些不同速度和力度的音乐作品。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尝试了解中国民族乐器,并思考中国民族乐器在速度和力度上有什么独特之处,它们分别体现怎样的乐曲情绪。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提高鉴赏能力,更能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结合故事,理解主题内涵

小学生一般都对有趣的故事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给其讲述和音乐作品有关的背景故事,这样学生能更深入地想象音乐作品的内容,从而理解其主题和内涵。若有条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搜索相关的音乐故事,然后试着分小组展开音乐剧的排演,尝试自主展现音乐故事。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提升,对音乐的整体理解也深入了。

学习《彼得与狼》时,教师给学生介绍该音乐作品的故事情节,学生得知原来此乐曲展现的是少年彼得遇到了饿狼,为了救可爱的小动物,彼得和狼展开了搏斗,在小鸟的帮助下抓住了狼尾巴,将其拴在树上,并叫来爷爷和猎人,抓住了狼。在学生了解了该作品的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倾听作品,并说说每一段乐曲分别展现的是怎样的情节内容,体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学生发现展现彼得和小动物玩耍的乐段给人轻松活泼的感觉,而展现饿狼的片段则给人恐怖的感觉,展现彼得和狼搏斗的音乐给人激烈的感觉。在学生对作品有了深刻感悟后,教师又引导他们尝试将作品改编成音乐剧,学生分别扮演彼得、小鸭子、小鸟、小猫、狼、爷爷、猎人等角色,在音乐的伴随下展开表演。通过这样的表演,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彼得勇敢无畏的精神,同时也能更好地体会作品包含着复杂的音乐情绪。学生最后总结认为:“只要团结起来,弱者也能运用智慧和强大的敌人进行搏斗。”

结合故事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情绪,若能结合角色扮演活动,学生能将音乐情绪转变成神态、语言、动作等,用外放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他们就能更清晰地感受音乐情绪,使音乐意境表达方面的赏析效果有所提高。

音乐情绪指对音乐情感的赏析和共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掌握音乐形式美,然后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赏析结果展开想象,尝试将抽象的音乐旋律和具体的事物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进入音乐情境中。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音乐情境中深入挖掘音乐作品中蕴藏的情感因素,进而提升联想和想象能力,发展创造力,培养其听觉感知能力,为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乐曲赏析
始乱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早梅(节选)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悲伤的乐曲
步辇图赏析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