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浸入式”科研培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新路径

2021-12-01程宏上海市江宁学校

教书育人 2021年1期
关键词:课题培训学校

程宏 (上海市江宁学校)

“教师的科研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一种必然”。建设一支真正高素质的研究型、专家型的现代教师专业队伍必然要选择教育科学研究的道路。如何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这是基层学校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上遇到的现实问题。“浸入式”科研培训,以课题为载体,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开展科研培训,引导教师学以致用、边学边用,立足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开展真研究,实现真发展。

一、“浸入式”科研培训的内涵

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除了教师本人的科研自觉意识和参与研究活动外,进行规模化和针对性的科研培训必不可少。在解决学校龙头课题研究与优化科研培训的现实需求中,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实施科研培训,是提升培训效率和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形成了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的“浸入式”科研培训模式。

“浸入式”科研培训模式引导教师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中心开展课题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进行科研培训,即学即用,形成“教学——课题研究——科研培训——实践改进”一体化和循环发展,促成人人科研、教研并行的良好局面。这种直接让教师进入课题研究中,基于实践问题,将学校、课堂作为研修场域,将科研培训“浸入”到教师的工作中,促使教师在开展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提升科研能力的培训模式与源自加拿大的第二语言教学“浸入式”教学法不谋而合。

二、“浸入式”科研培训的基本特征

1.针对性强

“浸入式”科研培训紧紧围绕教师的实践问题与需求进行,转变了以往的为了科研而科研,为了科研而进行科研方法培训的取向。在龙头课题的统领下,教师以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中心,面对鲜活的课堂、真实的问题,开展研究与实践,学校针对教师在研究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开展科研专题培训。例如:教育理论知识培训、科研方法专题培训等;针对教师个体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学科科研室开展个性化的辅导。教师所学的科研知识与方法马上就能够在课题研究中进行实践,这种针对性科研培训大大提升了培训的实用性。

2.持续跟进

与市区级课题的研究周期同步,一轮“浸入式”科研培训的时间为三年,参训教师经历从课题开题论证、实践推进、中期汇报、优化总结到课题结题等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流程。科研培训嵌入在三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深入到教师的日常工作领域,通过日常的课题研究沙龙、教学研讨、校本研修等,能够及时观察、了解到教师在科研培训过程中的进步、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能够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了科研培训的持续跟进性。

3.重视行动研究

“浸入式”科研培训是一种让教师参与行动研究的“生态”型培训,将科研理论与科研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行动研究具有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功能。行动研究构成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反馈机制,是教育理论与实践间能动的实践性中介。“浸入式”科研培训以专家协作为指导,教师主动参与,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反思研讨为中介,把培训融入基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活动中,使教师的“研究过程”和“实践改进”有机结合起来。倡导基于课堂、现实问题的解决来直接推动教师的科研水平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自身的专业成长。

4.成果转化输出快

在课题引领下的“浸入式”科研培训中,教师研究的问题来源于其工作实践,开展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教学一体化发展路径,强化了教师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的动机,促进了教师研究成果的转化输出,教师在研究实践中形成的小论文、经验总结、课例、案例、教育叙事等显性成果不断涌现。

三、“浸入式”科研培训的实施策略

1.基于问题,搭建课题载体

与大学或专业机构的教育科研不同,中小学教师从事的教科研应是解决实践问题的应用性研究。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于学校发展和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真实性问题、关键性问题、顽固性问题。如果教育科研的问题意识不突出,问题没有与学校、教师的日常工作需求紧密结合,就不会有真实科研的发生。因此,“浸入式”科研培训的着眼点是现实中的“真问题”。学校要引导教师对照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追求、学生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改革重点等,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并帮助教师进一步梳理问题、聚焦问题,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以课题为载体,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针对性的科研培训。

例如,上海市江宁学校龙头课题“适应差异变革学校教学组织形式的实践研究”立项以后,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基于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思考:如何对教学组织形式的人员、程序、时空关系等各种要素进行优化设计,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从而实现育人模式的优化。学校引导教师发现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科研室帮助教师进一步提炼和聚焦问题,形成了若干子课题;根据子课题涉及的研究内容与学科特点,组建子课题小组,开展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实施与运作研究。

2.点面结合,提供精准培训

搭建课题载体以后,可以采取点面结合的培训方法,针对教师课题研究中的问题与困惑提供精准培训,带动一线教师提升科研能力。

在“面”上,学校根据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适时开展面向全体教师的集中专题培训,如开展“教师教科研实践路线图”“教育理论讲座”“教育科研常用方法”“论文的选题与写作”“行动研究方法”“研究报告撰写”等系列专家讲座,向教师普及基本的科研理论知识与方法;定期举行课题研究研讨会、科研沙龙等,及时解决教师科研中的普遍困惑和难题。

在“点”上,学校邀请教育专家走进每个子课题小组,就教师遇到的每个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研讨,甚至示范性操作;专家走进课堂进行听课、评课,课后与教师开展研讨,教师就课题的推进情况、研究中的困惑与问题积极与专家进行“零距离”的、双向甚至多向的交流互动。专家引领帮助教师进一步明晰研究思路,把握研究核心,改进研究方法,在正确的研究路径上不断前行。

3.团队协作,构筑研究共同体

“浸入式”科研培训以课题为载体,每一个子课题小组的教师组成一个研究共同体,事实上也是一个实践共同体。共同体内的所有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共同致力于解决一组问题,或者为了一个主题共同投入热情,他们在这一共同追求的领域中通过持续不断地相互作用而发展自己的知识和专长。课题小组成立后,学校着力引导教师之间加强合作,营造浓厚研究氛围和愉快的工作环境,增强团队凝聚力,开展同伴互助型行动研究。

4.实践运用,实现真发展

“浸入式”科研培训嵌入在教师本人真实的课题研究活动中,嵌入在课题研究过程的各个节点上,教师边培训边实践,即学即用,克服了以往科研培训中“只讲不练”的弊病。科研培训促使教师逐渐开阔了理论视野,扩展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学校引导教师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重点,在“计划——教学实施——观察与评价——教学反思——修正计划”的螺旋循环研究过程中,不断进行实践性反思,并且要求教师“勤动笔”“善总结”,撰写教学案例、经验总结、研究个案、教育叙事等,不断地在研究中探索规律、总结经验,最终用研究的成果来指导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这种最实在的培训和学习方式,激发了教师个体的创造力,激发了教师队伍的活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持续前进的动力,促进教师自身研究能力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改善。

采用大课题带动小课题,开展“浸入式”科研培训的方式已经成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促使教师在不断的行动与反思中逐渐实现了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改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在更高的层次上推动着学校课程教学品质的提升和品牌特色的塑造。学校内部一支善于自我反思和探究、不断创新的研究型教师队伍逐渐形成。探索和完善以课题为载体的“浸入式”科研培训,将成为促进教师真研、乐研的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课题培训学校
巧设美术课题 传承非遗文化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