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行动”助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2021-12-01杨春贵
杨春贵,李 香
(元谋县农业农村局,云南元谋 651300)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实施“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助推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2019年,元谋县作为楚雄州唯一一家被列入全省首批20个“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的县(市)。在创建工作中,元谋县高度重视,成立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为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精心编制创建方案。在争取省级财政奖补资金3000万元的基础上,通过地方财政配套、整合农业发展项目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等方式,累计投资2.72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111.2%。围绕提升蔬菜产业发展“五化”水平,组织实施了绿色蔬菜产业发展17类34个子项目创建,并于2020年9月底完成所有创建任务,顺利通过省级动态评估,通过“一县一业”示范创建,以蔬菜为主导的绿色现代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打造“绿色食品牌”取得新成效。
1.规模化水平明显提升。2020年,通过组织实施“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县等项目建设,全县累计完成农业固定资产投资55.65亿元,占全州总数的17.9%,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45.6%。全县流转农村土地、林地6800 hm2,规模种植基地及大户690户,百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面积达8000 hm2,农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2.组织化水平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培育省、州级农业龙头企业82个,2020年,完成农产品加工总产值80.8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2.01:1;农产品加工水平处于全州领先行列。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25个、家庭农场175个、创建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9个、示范农场1个,州级示范社19个、示范农场2个。全县27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农业、基地务工等形式参与带贫助脱贫,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3.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充分发挥云南省农科院元谋热区所等科研机构和方智远、朱海山、张仲凯等专家工作站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加大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每年引进开发120多个国内外蔬菜优良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推广蔬菜优良品种、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1.67万 hm2,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20个。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蔬菜深施肥技术、双色地膜覆盖膜下滴灌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绿色防控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措施全面推广,全县已有番茄、黄瓜、花椰菜等16个蔬菜品种在农业农村部备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4.绿色化水平明显提升。坚持把绿色作为元谋县农业发展底色,鼓励支持企业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推进绿色生产,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7个、绿色食品(A级)认证59个、有机产品转换认证7个、有机食品认证88个,农产品认证总量达181个,绿色食品产地认定面积1.13万 hm2,黄瓜园镇入选全国第9批“一村一品”示范镇。22家农业企业产品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管理,全县1828个外销蔬菜、水果样品检测合格率100%。
5.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目前全县共有88个农产品获商标注册,“元谋番茄”“元谋青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元谋蔬菜”“元谋水果”2个集体商标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注册,云南省著名商标8件、楚雄州知名商标5件。“元绿”牌洋葱、“自然之星”牌有机甜脆玉米、“信旺爱”牌牛蒡和“果先锋”牌鲜食葡萄4个农产品8次荣获“云南省十大名品”表彰,成为全省荣获“十大名品”表彰最多的县。
6.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全方位拓宽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从线上到线下、国内到国外的销售渠道,提高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招商引资20亿建设元谋果蔬博览城,打造云南省乃至中国西南地区最具规模的农产品交易市场。2020年,全县累计外销蔬菜、水果91万t,果蔬外销总产值35.3亿元,有效辐射带动楚雄及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7.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走在省州前列。2020年,全县种植冬早蔬菜1.53万 hm2,产量70万 t,产值21亿元,蔬菜总量居全省第9位,人均产量居全省第3位;种植经济林果9300 hm2,产量30万 t,产值14亿元,水果总量居全省第15位,人均产量居全省第9位;生猪出栏19.11万头,畜牧业总产值9.4亿元;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97亿元,同比增长5.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 671元,增长7%,连续18年位居楚雄州第1位。元谋县先后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国特色农产品(蔬菜)优势区、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被商务部、农业农村部指定为“商品蔬菜基地”和“南菜北运基地”,列入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重点县”创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全省全州前列。
(二)种业和电商“两端”形成首尾呼应
依托得天独厚的“天然温室”资源优势,吸纳100多家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开展蔬菜、麦类种子繁育,通过40多年的发展,冬繁制种产业不仅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更为保障国家粮食(麦类)种子安全供给、攻关蔬菜种业“卡脖子”技术、引领全省蔬菜产业化发展贡献元谋力量。新品种、新技术催生新产品,元谋县通过争取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打通了国际国内销售渠道。
1.种子育繁推广成效显著。方智远院士工作站、朱海山、张仲凯等专家工作站相继在元谋县建成,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西藏农牧学院、思农公司、金诚种业等100多家科研院所及制繁种企业在元谋从事冬繁育种与杂交后代加代工作,元谋县已成为以十字花科蔬菜、春小麦为主的国家冬春种子繁制种基地和全国重要的南繁育制种中心。目前,获制繁种专利14项,制定蔬菜种子生产技术云南省地方标准6项,企业自主研发的16个蔬菜品种在农业农村部进行了登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020年,全县冬繁制种企业、合作社19家,育繁种面积820 hm2,产量90万 kg,产值达2.77亿元。全县有3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蔬菜工厂化育苗社会化服务,建成育苗钢架大棚486个,设施面积45.33 hm2,年育苗规模5.7亿株,全县茄果类蔬菜实现了100%工厂化育苗。2017年,元谋县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第一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2.电商端网络平台建设全覆盖。依托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00万元建成51个覆盖城乡的电商运营中心、服务站点和物流配送分拣中心,搭建县、乡(镇)、村(社区)、组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实现优势产业基地网络全覆盖。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主动适应新零售形势发展变化,努力实现合作社、家庭农场都能网络卖货。培训电商网络营销人才10 164人次,培育各类电商企业141户,开设网店300余家,纳入电商统计的企业15户。元谋番茄、洋葱、葡萄、橙子、无花果、鲜花等特色生鲜农产品和特色加工农产品实现电商销售,销售额达2.5亿元。
(三)现代农业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三化”齐发展
1.设施化加快推进。“十三五”时期全县完成农村公路硬化418 km,所有建制村100%通硬化路,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1万 hm2。建成坛罐窑、依洒河、挨小河等骨干水源工程,建成元谋大型灌区丙间片区7600 hm2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全县农田有效灌溉率为61%。全县有工厂化育苗大棚46万 m2,年出苗近6亿株。建成蔬菜、水果生产设施大棚6666.67 hm2,规模种植基地、“一村一品”专业村示范基地水肥一体化覆盖面积1.33万 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42.5%。全县拥有各类农业机械作业设备6.3万台(套),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0.43万 kW,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2%。
2.有机化加快推进。制定《元谋县A级绿色蔬菜生产技术手册》《元谋县A级绿色蔬菜农药使用准则》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制定元谋番茄、洋葱、黄瓜、菜豆4个蔬菜绿色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为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供技术保障。推广蔬菜优良品种、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1.67万 hm2,在全省率先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有偿回收试点工作,农药、化肥使用量连续3年实现负增长。招商引进“芸岭鲜生、自然之星”等一批有机农产品生产企业,培育壮大“聚源食品、世纪农业”等一批新兴有机农产品生产企业,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生产。2020年,全县新增有机产品5个,申报农产品有机转换认证产品7个,开展有机产品认证企业7家,累计获得有机产品认证88个,基地面积1600 hm2。“自然之星”牌有机甜脆玉米、“信旺爱”牌牛蒡2个有机农产品荣获2019年“云南省十大名品”评选表彰。
3.数字化加快推进。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为抓手,建成集产品可视化溯源、质量安全追溯保障、智慧农业、农业大数据、品牌塑造与市场推广等为一体的元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与品牌推广现代化智能系统平台,建设县级检测中心1个、乡(镇)检测站10个。实现农产品从“种子到消费产品再到餐桌”的全程可视化溯源和质量安全追溯。与云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合作,打造元谋县农业大数据中心,自主开发建设数字农业信息平台,通过基础管理平台、农业资源与产业一张图、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云平台和“元谋农业”手机app等,开展农业数据采集、数据交换、预处理、数据分析与应用服务,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信息数据支撑。以元谋农业大数据中心为载体,建成农业物联网基地3个,安装摄像头125个,覆盖果蔬基地233.33 hm2,打造元谋县数字农业新亮点、新起点。
二、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山区、半山区水利化程度低,经分析测算,全县农业生产每年工程性缺水达1.2亿 m3,成为了长期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
(二)精深加工能力不强
农产品加工企业起步晚、规模小,大部分企业主要以生产原料和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企业少,且加工能力不强,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虽然高于全州、全省,但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
(三)品牌效益发挥不足
企业品牌意识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弱,品牌打造和市场推广力度不够,“元谋果蔬”没有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发挥品牌效应,品牌效应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效益。
(四)专业化示范带动不明显
“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专业村打造力度不够,未根据地域优势持之以恒培强做优特色产业,农业生产中仍然存在跟风种植和赌市场情况,市场风险因素较多。
(五)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元谋县同样存在解决种子“卡脖子”问题,目前全县常年种植番茄、洋葱总面积超过6666.67 hm2,但由于国内蔬菜品种选育滞后,高端种子几乎100%依赖进口。一旦发生洋种子“卡脖子”问题,将对元谋县蔬菜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分类施策,推动元谋县果蔬产业高标准发展
(一)突出规划引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把加强规划管理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性工作,依托省、州、县“十四五”规划,持续深入推进实施“一二三行动”,扎实做好乡村振兴示范园创建及冬早蔬菜、热带水果、种业、花卉、畜牧业五大产业的发展规划,实现规划管理全覆盖,按照“布局合理、定位准确、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突出特色”的要求,科学引领全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二)全力实施“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
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全面落实“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6大举措,全力实施好“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项目,进一步提升“五化”水平,全力推动果蔬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25年,全县耕地流转率达40%以上,50%以上的行政村创建为州级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绿色有机产地认证面积达1.33万 hm2以上,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走在全省前列。
(三)全力实施种子端和电商端“两端”建设
1.种子端。抓住国家大力培育种业“芯片”的历史机遇,依托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全力争创元谋县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聚焦种子端“保、育、测、繁、推”全产业链打造,建设园区综合服务平台,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建立健全新型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制繁种基地建设,加快种业品牌体系建设,突破“卡脖子”技术攻关,把元谋县打造成“育种天堂”。
2.电商端。以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夯实电子商务发展基础,加快推进高效物流体系,全面提高村级物流服务点、网点末端服务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大规模开展农产品电商培训,推进更多农产品上线销售。充分发挥元谋县瓜果蔬菜四季飘香的产品优势,加快完善供应链体系,鼓励县内各种植基地加大与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建立直采直销基地,推动元谋县优质果蔬由种植端直接进入消费端。争取到2025年,全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8.5亿元,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到农产品销售额的50%以上。
(四)全力实施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三化”提升工程
1.实施设施化提升工程。围绕蔬菜、水果、粮食、生猪、肉牛等优势产业,抓住重点,分类施策,强化标准引领和技术指南,大力提升设施化水平。蔬菜重点推广应用蔬菜分选和小包装净菜加工设施设备,水果主要抓好采后处理,建设2~3条标准化分拣线。粮食生产方面加强先进适用农机具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力争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6%以上。
2.实施有机化提升工程。围绕“一县一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项目,争取条件创建1~2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5个“省级绿色食品牌示范基地”,每年新增绿色、有机认证产品10个以上,力争“十四五”末全县绿色、有机产品食品认证数量走在全州、全省前列。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技术规程和管理规范,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强化产品生产监管,切实做到“货真价优”,打响有机品牌影响力。
3.实施数字化提升工程。加强与云南农业大学大数据学院的合作,提升元谋县农业大数据中心,整合提升现有农业环境、土壤、气象、种质资源和农业科研、技术等信息资源,开发功能模块,充实涉农信息资源大数据库,开发运用手机“元谋数字农业app”,更直接服务群众和企业,使其真正成为辅助元谋县“三农”工作的“助推器”。建设一批数字农业示范基地,依托现代农业园、农业科技园,每年建设2个以上物联网基地,发展智能“车间农业”。
(五)全力实施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工程
一是突出抓好粮食安全生产工程,全面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压实粮食安全责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在1.76万 hm2以上、实现总产量9.2万 t以上。二是突出抓好生猪和肉牛稳产保供工程,坚定不移地推动生猪和肉牛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发展。
(六)全力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工程
一是依托全县可加工农产品丰富的优势,加快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按照“科研+种养+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发展思路,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建和改造升级农产品加工生产线,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力争到2025年产值比达2.5∶1,缩小与全国的平均差距。二是把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作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以果蔬种植、生态养殖、休闲度假、农业观光为重点,打造集田园观光游览、果蔬采摘体验、户外运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田园风光旅游廊带,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